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巩固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巩固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1 10: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五单元
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进行抗美援朝
D.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项内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3.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
A.缅甸会议
B.万隆会议
C.印度会议
D.日内瓦会议
4.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5.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
A.和平共处原则
B.民主和解方针
C.独立自主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6.《求是》杂志总结了2016年中国外交的30向重大成就,但也有三大挫折,如: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朝鲜半岛安全、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另起炉灶
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8.《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9.下列关于第一次亚非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55年召开
B.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
C.我国派周恩来出席
D.是在印度召开的
10.60年前的万隆会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B.主要讨论保卫和平等问题
C.美国与会代表挑起争端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1.这个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里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指(  )
①保卫和平②争取民族独立③实现社会主义④发展民族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
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三、判断题
13.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1)材料一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些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3)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给材料判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2)谁在“这次会议”中发出中国的声音?他在该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
(3)请简述“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试卷第2页,总3页
答案
1.B
2.B
3.B
4.A
5.D
6.C
7.A
8.C
9.D
10.C
11.B
12.A
13.正确
14.正确
15.(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16.(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2)周恩来;求同存异。
(3)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
答案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