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中、慈溪市三山高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中、慈溪市三山高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1 14: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饿殍(piǎo)
恫(dòng)吓
憎(zèng)恨
褶(zhě)皱
B.社稷(jì)
果脯(fǔ)
牛虻(méng)
攻讦(jié)
C.芜(wú)

创(chuāng)伤
犄(jǐ)

媲(pì)美
D.嫉(jí)恨
邂逅(hòu)
脑髓(suí)
趿(tā)拉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漫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B.“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咬文嚼字》)
C.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退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我有一个梦想》)
D.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爱斯梅拉达的一壶水不仅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而且换来了群众的一片欢呼,可谓大快人心。
B.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耸人听闻的。
C.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
D.周朴园对侍萍的思念,有人斥之为虚伪自私,其实,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理解他的假中有真了。
4.下列各句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天!”B.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C.我看着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D.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文明而骄傲,但是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它是何等渺小。它会如何发展?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B.宁波海关提醒进口企业应树立疫情意识,请贸易对象务必按照中国对出口货物进行相应处理,避免将病虫害带入境内,为保护绿水青山作出应有的贡献。
C.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群众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D.辛晓琪在《我是歌手》的节目中首度出场就以一首《领悟》震撼全场,演唱时还因为情绪激动而当场哽咽,现场观众为之动容,甚至泪流满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B.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课文《雷雨(节选)》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了读者。
C.雨果(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等,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D.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属于书序,他在写这篇序之前,已经写了《自序》放在诗集前,又写了这篇序言放在诗集后,故称之为“后序”。序文简要记写了诗人被囚及逃脱的艰险遭遇,说明诗集的编纂目的,表现了忠贞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
分)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闷悲哀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共
10
分)
①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②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③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越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④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9.“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在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代上段中马克思在许多领域都有深刻的研究。
“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
D.“这样”指代上段中马克思在许多领域都有深刻的研究。“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10.“感到衷心喜悦”与“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是不同的,对这种差别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相比,马克思更看重应用科学。
B.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C.马克思认为应用科学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应用科学才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D.马克思认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1.(1)概括第①段的段意。(不超过15个字)(2分)
(2)“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中“拂去”一词,有的版本译为“抹去”,你认为这两种翻译哪一种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共
20
分)
日暮乡关何处是
丛桦
  ①早晨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春花她妈死了。”
  ②来自乡下的消息都是死讯。?
  ③俺村的人仿佛约好了,集体性地死去,多数接近中国人平均寿命线:72岁。?
  ④春花她妈今年70岁,上周还看到春花她妈坐在门口,和六喜大妈说话,太突然了。春花家门口有两大棵月季花,暮春的中午开得密密层层,粉白、血红,春花她妈坐在门口,像坐在花瓣上。?  
⑤春花她妈很胖,说话声音很大,小时候我听她讲故事,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春花她妈讲故事。牛郎、仙女、王母娘娘。那时俺村没有一个死人,没有一个病人,甚至没有一个老人。全是孩子、年青姑娘、小伙,都很有力气。现在,俺村好像切尔诺贝利,断垣残壁,垃圾成灾,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鼠出奇地大,一团团灰影,狗叫起来全部像泼妇。没有经期妇女,那些白发苍苍的,牙堕齿缺的,身体一半一半不能动的,都像被核辐射过的畸残。那些低矮破败的老房子里,大抵卧着两个或者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有的相濡以沫,有的沉疴难起,羸弱、孤独、无助,集体性地接近中国人平均寿命:72岁。?他们是俺村最后的生命迹象。
  ⑥他们有吃的,有穿的,也有儿女常回家看看,但没有希望可言,没有生机和活力,生活在衰老、病痛和死亡之中,阴霾罩住他们。末日降临,死讯越来越密集,俺村的人都是惊弓之鸟。
⑦稼禾如旧,炊烟依稀,曾经生生不息的俺村像草本植物,在季节的尽头老去枯萎。  
⑧在俺村,不少人盼着拆迁好分楼。邻村今年春天终于开拆,你不知道那拆迁场面是多么迅速、多么积极啊。村民还不确知具体的补偿标准以及具体的搬进新居的时间,只有村干部在大喇叭里告知拆迁开始时,家家户户就动手了!一夜之间,全世界捡破烂的都得到了消息,全世界的脚蹬三轮车都扑进村庄,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三轮车。村民们和捡破烂的展开了一场狂欢式的抢夺赛,卸门窗、拔钢筋、搬木头,仿佛八国联军进了圆明园,人人都眼疾手快地狂捡。捡破烂的最有经验,最知道什么值钱。一户村民在家吃晚饭,吃着吃着突然一片漆黑,没电了!出门一看,捡破烂的把他们家的电线铰去了。还有一户村民在家看电视,突然没信号了,一看,有线电视台的工人正在卷电缆线,这户人家说,我们不搬哪,我们还要看电视啊。工人说,再不收,就让捡破烂的收去了,这个电缆可贵了!?
  ⑨我是在村民撤离、全村成为一片废墟后进村的。我去看看能不能捡到陶器、石器之类的物什。偌大的村庄,多数房屋都还整齐、漂亮,贴着瓷砖、马赛克,村庄的格局还在,却像轰炸过后,满地玻璃、砖瓦,一堆堆的旧衣服,破碗、纸缸、笸箩,那些曾经是生活必需品的一切,全部成了垃圾。没有什么能长久地存在,人、村庄、树木、建筑的寿命越来越短,新的东西越来越丑陋,越来越没有感情,这是时代,你阻挡不了。这个村庄坐落于此,不知多少年,不知多少辈的人们在这里生活,院子里的水井、门口的香椿树也许是见证者,但一周后再经过,已夷为平地,仿佛从未有过村庄,有过繁衍,有过居住,有过什么水井和香椿树。?
  ⑩房屋被拆的人们,生活方式将大变——从平房搬到楼上。就是那种人踩人、人摞人、一排窗、鸡笼子似的居民楼。这种丑陋、冰冷、封闭的建筑,是人类最佳居住建筑吗?中国70万个农村,数以亿计的农民,都要住进这种楼中?只有上楼一条路吗?上楼后的生活,是往哪个方向去呢?那血浓于水的故土亲情何处接续?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土中国,那“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乡土中国最后是要被埋葬在这种楼的下面吗??
  ⑾六月的一天,我坐在俺村的房顶上,看暮色四合,炊烟次第升起,俺村的人三三两两地从田里回来了,我想不通,我不明白。我只能茫然地看着俺村东边的那座死火山,谁说青山不老,山顶上刚刚安装的通信发射塔,把山变矮了,像一座坟。大坟。我曾无端地以为,村落是圆形的,一团团分布于祖国的山山水水,紧紧依附土地,与沃野平畴间的阡陌纵横呼应,散发古诗一般的田园之美。有一天我在这座死火山的山顶远眺时惊讶地发现,村落是方形的,在大地之上分布成棋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2.“死”这一字眼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概括“死”的多层含义。(3分)
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土中国,那“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乡土中国最后是要被埋葬在这种楼的下面吗?(2分)
(2)我只能茫然地看着俺村东边的那座死火山,谁说青山不老,山顶上刚刚安装的通信发射塔,把山变矮了,像一座坟。大坟。(3分)
14.文章以“日暮乡关何处是”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简要谈谈你的感悟。(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20
分)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节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夫子,远人不服
相:辅佐
B.养生丧死无憾
丧:为……办丧事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反省
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之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世必为子孙忧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患贫而患不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齐人勿附于秦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18.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与孟子都主张“仁政”,但在具体的治国之道上有所不同。孔子主张以“礼”“德”来安定国家;孟子主张要通过使百姓安居殷富、民风淳朴、长幼有序来安定社会,强调民本思想。
B.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寡人之于国也》从正面论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C.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中多次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生动深刻,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D.孟子通过把文王的猎场与民共享和齐宣王的猎场几同于杀人的陷阱进行对比,突出了齐宣王的残暴不仁,侧面讽谏齐宣王施行仁政。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3)臣闻郊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3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21—22
题。(共
8
分)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时刻)
(地方)的场景,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3分)
22.比较“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与“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两句表达技巧上的异同。(5分)
(三)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1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3)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恐惧殊甚。”(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5)《史记》中有一句“
(填人名)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此句中的“事急”即指《
》(填篇目名)中写到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志士仁人们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责任召唤,使命必达,新时代的青年应胸怀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注意】1、面向本校(统称“树人中学”)同学,作国旗下的演讲;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6
分)
1.【参考答案】B(3
分)
A
憎(zēng)恨
C犄(jī)角
D脑(suǐ)髓
2.【参考答案】D
(3
分)
A.漫——

B.凭——平
C.退——蜕
3.【参考答案】D
(3
分)
A“大快人心”是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
B“耸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应为“骇人听闻”。
C“休戚相关”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应为“息息相关”。
D“设身处地”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4.【参考答案】B
(3
分)
A.第一个感叹号应改为逗号;C.“东西”后逗号应改为冒号;D.“进步”“衰退”后面的问号都改为逗号。
5.【参考答案】D
(3
分)
A.
两面对一面;B.“按照”缺少宾语“要求”;C.“切忌不要”否定失当
6.【参考答案】(3
分)
D“这篇序言放在诗集后,故称之为‘后序’”错误。“后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
7.【参考答案】(3
分,每句1分,大体意思对即可)
①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
②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③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到了它们身上
分析:第一句解释了移情的定义,由“自己的情感移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可知,当自己高兴时,天地万物“似乎”也应该高兴,所以①应填“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由下文“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可知,仿照上文句式,②应填“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联系上文“物”
本身不会“欢笑”也不会“悲愁”以及首句移情的定义“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可知,是“人”将感情转移到他们身上的,这里的感情既有“欢笑”也有“悲愁”,所以③应填“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到了它们身上”。
8.【参考答案】(5分,大体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2分)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2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1分)
分析:仔细阅读题干所给框架图,“听说””读写”的上面分别是前提和基础,故可得“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读下面是“接受”,说写下面是“发表”,故可得出“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接受”“发表”之间的箭头是相互的,故可得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参考答案】
9.
C
(3分)
10.B
(3分)
11.(1)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既独到,又深广。(2分,酌情给分)
(2)"拂去"译得更好。与"抹"字相比,"拂"字与"蛛丝"一词搭配更为恰当,显示出动作幅度更小,力度更轻,(1分)蔑视意味更浓,更能体现马克思无畏的气概。(1分)
(二)【参考答案】
12.①村庄老人们集体性死去;(1分)②村庄被拆迁、建筑被毁坏;(1分)③故土亲情、田园之美在消逝。(1分)
13.(1)①运用诗句,凝练地概括展现了乡土中国的质朴与悠然;(1分)②使用问句,强调作者不希望这样美好的乡土中国消失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期望(1分)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死火山比作一座大坟;(1分)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落;(1分)③原以为青山不老,一切永恒,却不想乡村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逐渐没落、逝去。(1分)
14.①取自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典雅,有文化味;
②内容上,这个标题概括文章内容,象征着乡村的没落,如日暮一般,随着城市化的进程,③乡村发展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情感上,彪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故土不在,乡村到底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的悲愁与感伤;④句式上使用问句的形式,问读者,也是问自己,引起思考。(任意三点,每点2分,共6分)
15.①主旨:表达对乡村没落的无奈(1分),对诗意乡村的眷恋(1分),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未来的走向(1分)
②感悟: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曾经的质朴、闲适的乡村被现代文明不断吞噬二消失,生活于其中的人也集体性老去、死去,那么多的中国乡村未来到底去向何方?这是作者的思考,同时也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多么希望乡村与现实能融合,使其能散发出诗意、淳朴的光芒。(契合主题,意到即可,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16.【参考答案】C(3分)
17.【参考答案】D
(3分)
18.【参考答案】
C(3分)非“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只是“王道之始”
19.【参考答案】(3分)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参考高考阅卷要求酌情给分)
20.(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分,意思符合即可,自拟得分点,有欠缺酌扣)
(2)年满七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不曾有过。(2分,意思符合即可,自拟得分点,有欠缺酌扣)
(3)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一样,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2分,意思符合即可,自拟得分点,有欠缺酌扣)
21.(3分)黄昏(傍晚)
乡村(乡下)
闲适(安逸)
22.(5分)
同:突出场景,写景抒情,以景结情,表达安逸的心境。(1分)
异:“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动静结合,运用烘托手法(1分),使夕阳、牛背、寒鸦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温馨画面(1分)。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即景写情(1分),点出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纯真,表现出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画面动感十足,意趣盎然(1分)。(分析恰当、意思相近即可)
23.(每空1分,共6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给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而在萧墙之内也(3)而君畏匿之
(4)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5)樊哙
《鸿门宴》
24.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