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2 22: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一、概述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章《浮力》的第三节《大气压强》。学生将在一章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内容可分为四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的影响因素、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六、【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活塞式抽水机,模拟马德堡半球,矿泉水瓶,水,玻璃杯,两个试管,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那么,空气也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
二.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强
小组同学讨论:大气压是否存在?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或运用你身边的材料证明大气压强是否存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做一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是否存在:
(1)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塑料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纸片下落)分析:如果大气有压强,则硬塑料片上下面受压强相等,纸片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2)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硬塑料片没有掉下来)分析:硬塑料片受重力作用,受水向下的压力作用,没有下落,必须受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大气,证明大气存在压强。
(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塑料片没有掉下)分析:大气的压强向各个方向。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师:大气为什么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比分析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总结:
(1).产生原因:由于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证明
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教师演示实验及播放动画:
(1)吸盘;
(2)瓶吞鸡蛋;
(3)小试管插入装水的大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4)模拟铁桶被压扁实验;
根据实验(4)启发学生解释:大气压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
教师总结:
因为房子内也有大气,房子内外受到大气的压力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房子不会被压塌。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大气压的值
教师: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2)用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全过程。
教师讲解: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入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将管子慢慢倾斜,继续测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是什么支持着高760mm的水银柱?
学生:是大气压强。
教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水银面上方是什么?
学生:是真空。
教师:是真空就不能对管内水银面产生压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具体引导学生计算大气压强。
教师:大气压强跟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即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3×105Pa
教师问题: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1)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
(2)向水银槽再注入水银,使液面上升2cm。
(3)玻璃管上提或下降1cm。
(4)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
(5)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
水银有毒可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算一算: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2、气压计
1.03×105Pa是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不同高度的大气压的高低呢?
引导学生设计液体气压计。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液体气压计有什么缺点。
教师:水银气压计比较准确,但携带不方便,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用得比较多的气压计是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
引导学生观察金属盒气压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并讲述金属盒气压计的原理。
(三)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前用自制的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这一现象.
教师:当我们拿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楼底走向高楼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气压计”中的水面上升,这说明:
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冬高夏低;晴高阴低
3、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减小时降低
(注意:说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必须强调是在1
标准大气压下。)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师:我们生活在大气层中,大气对我们有压强作用。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大气压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呢?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强的实例,找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三、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P
=
?
ρg
h
=
13.6
×
10
3㎏/m3
×
9.8
N/㎏×
0.76m
=1.013×
10
5
Pa
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
三、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四、大气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