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设
计
课题
16.1磁体与磁场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及其方向。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科学探究、讨论和交流、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相互作用的性质
典型磁体的磁感线的画法
难点:
磁体的相互作用及与正负电荷的区别。典型磁体的磁感线的画法
教具学具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
教
与
学
互
动
设
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磁体对铁钴镍的作用演示实验:用磁铁(条形,蹄形等)靠近大头针时会发现什么现象?引出: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这种性质称为磁性。再改变条形磁铁靠近大头针的位置会发现什么现象?不同位置吸引大头针的个数不同,两端最多,中间最少(甚至没有)。引出:磁极
南(S)极
北(N)极磁体与磁体的作用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的N极与N极靠近,S极与S极靠近会发现什么现象?用条形磁铁的N极与S极靠近,S极与N极靠近会发现什么现象?(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教
与
学
互
动
设
计
进一步提问两磁极相互靠近并未接触时,它们是否会发生作用的呢?放在磁体附近的大头针并未接触磁体能否被磁体所吸引?自己动手做出答案。提出磁场是磁体周围真实存在的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与铁钴镍,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化: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在磁场中获得磁性的过程。永磁体
软磁体
(简单介绍)简单了解磁性物质的应用:磁带
硬盘
银行卡等二、磁场我们并没有看见磁场周围的磁场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紧接着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
(根据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
(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
教师指出:同样,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
提问: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把小磁针放入磁体周围的磁场中时,要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也是磁场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研究磁场的方向
我们知道,力是有方向的。既然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都产生磁力的作用,那么磁场有没有方向呢?它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小磁针在磁场中是保持一定方向,还是上下、左右摆动,没有一定方向?这说明什么?(保持一定的方向,说明磁场是有方向)
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3)通过实验研究磁感线
提问: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有没有办法把磁场及其方向更形象、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呢?
学生实验: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换用蹄形磁体再做一次,观察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有什么变化?
教师指出:科学家把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方向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的。
添
加
介绍地球磁场及解释指南针的原理: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创新实验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该实验选材方便,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铁屑、A4纸、定位木板、铁屑投撒器可回收再利用反复实验。既经济又实惠,效果特别的好。由于成本低廉,很容易推广为分组探究实验。这样,不但填补了教材中的分组实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后制作“小实验”的志气,增强了科学探究的热情,也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瑕疵,或者有的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完美,但是学生的反响还不错,学习的情绪很高。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学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把我们的学生向热爱学习、发现学习、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