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会用列表猜测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学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各种方法解决此问题的优劣。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这些著作中有些有趣的数学题,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就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
1.出示例1
师:为了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在简单问题中找到方法,然后运用此方法解决数量较大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叫“化繁为简,从简单情况入手”。我们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隐藏信息)
3.尝试、探究
1)、猜测、列表法
师:猜一猜鸡和兔可能有多少只?(生猜)
师:“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发现”。
师: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即使猜对了,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把猜想按顺序一一列出。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按顺序列表试一试。(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学生反馈信息(课件出示:完成列表)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列表法。鸡和兔共8只时,一一列表,计算了9次,如果出现更大些的数呢,猜列表测也麻烦,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新的方法。
2)、假设法
①我们观察这个表,看看能不能从中受到启示,找到新的方法。
观察第一列,问:8和0是什么意思?(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样共有几只脚?这样少算了多少(10)只脚?把谁(兔)的脚少算了?每只兔少算了几只脚?少算的10只脚是几只兔子的?也就是说少算了的脚的只数除以每只兔少算的2只就得到兔的只数,对吧?那又有几只鸡呢????
师:你能把我们刚才说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列式,指名板演)生对着自己写的算式说想法: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就有2×8=16只脚,而笼子里实际有26只脚,这样就少了26-16=10只脚,需要把鸡换成兔,而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脚,这样就有10÷2=5只兔,鸡的只数就是8-5=3只了。
②、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假设法)
回想刚才假设法解决的过程,先假设全是鸡,计算脚数和题目中的比较发现少了,想想为什么少了,少的是谁的,据此计算出兔和鸡的只数。假设法是先假设都是同一种事物,根据条件计算,看看和实际有什么不同,进行推理,再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回应引入时的古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2、完成第105页“做一做”第1至2题
(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
四、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
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假设法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第3题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想一想你在本节课都学习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化
列表法
假设法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繁
假设全是鸡为
简
脚数
2×8=16
26-16=10
从
4-2=2
简
兔
10÷2=5
单
鸡
8-5=3
入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