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
20.1.1
加权平均数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可以安排一课时,在课堂中,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本节引言,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而平均数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量。并回顾小学平均数的意义,为后面引入加权平均数作铺垫。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各个数据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在计算平均数时需要体现这个不同点;从而得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解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规范解题格式。最后设置开发性问题,让学生主动运用权影响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帮助学生内化对权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得出方法——运用方法的思维辗转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处理实际问题中加权平均数的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对数据中权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经会对收集到的数据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应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分析能力已经逐步形成,对新鲜的知识也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采取引导探索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教学安排:
1课时。
八、教具准备:
幻灯片。
九、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言当我们收集到数据后,通常是用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取信息,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前我们学习过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课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文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8573乙73808283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该录用谁?录用的依据是什么?归纳:以平均数为依据,应录取甲学生这样计算的平均数称算术平均数。(板书算术平均数)一般地,若n个数x1,
x2,
…,
xn,则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问题2: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试能力较强的翻译,能否同等看待听、说、读、写的成绩?如果听、说、读、写的成绩按2:1:3:4的比确定,应录取谁?追问1:用算术平均数解决合理吗?为什么?追问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2:1:3:4的比确定”说明在计算平均数中比较侧重哪些成绩?追问3: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听、说、读、写的差别?归纳:这里的2,1,3,4分别表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权的意义是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这样计算的平均数79.5,80.4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问题3:在问题2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权不同),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一般?追问:若n个数x1,
x2,
…,
xn的权分别是w1,w2,…,wn
,这n个数的平均数怎样算?归纳:(板书)一般地,
若n个数x1,
x2,
…,
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三)比较辨别,理解新知
问题4: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应该侧重哪些分项成绩?如果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的比确定两人的测试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与问题2中的(1)(2)相比较,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同样的一组数据,如果规定的权变化,则加权平均数随之改变。问题5:你认为问题1中各数据的权有什么关系?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说说你对权的认识。归纳: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从加权的角度看,算术平均数的权相同,为1:1:…:1。(四)例题教学,应用新知例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A859595B958595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重要程度是用什么数据体现的?它们的权分别是什么?板书解题过程解:选手A的最后得分是选手B的最后得分是综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追问:A,B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若不计算,仅分析数据及其权,可否估计两人的名次?(五)巩估应用,解决问题练习11.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应试者面试笔试甲8690乙9283(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共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六)深化拓展,灵活运用练习2某广告公司欲招聘职员一名,对A,
B,
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应试者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公关能力A725088B857445C677067(1)公司为网络维护员、客户经理、创作总监这三种岗位各招聘一名职员,给三项成绩赋予相同的权合理吗?(2)请你设计合理的权重,为公司招聘一名职员。设置开发,让学生主动运用权影响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帮助学生内化对权意义的理解。(七)小结结合以下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1)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2)权的作用是什么?(八)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13页练习2,习题20.1第1,4,5题。板书设计:算术平均数:一般地,若n个数x1,
x2,
…,
xn,则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
若n个数x1,
x2,
…,
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注:
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
学生:以总分为依据。学生:以平均数为依据。全班学生计算甲的平均成绩为:乙的平均成绩为:学生:用算术平均数解决不合理,这样招的翻译不一定笔试能力较强。学生:说明在计算平均数中比较侧重读和写的成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甲的平均成绩为:乙的平均成绩为:应录取乙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学生讨论得出:应侧重听、说分项成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甲的平均成绩为乙的平均成绩为学生:问题1中各数据的权是相同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学生:用百分数体现,它们的权分别是50%,40%,10%。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解题。学生:因为每个数据的权不一样。
可以估计,从演讲内容的分数和权即可估计。学生独立完成(1)甲的平均成绩:
(86+90)÷(1+1)=88乙的平均成绩:(92+83)÷(1+1)=87.5
甲被录取
学生分组讨论:给三项成绩赋予相同的权不合理。学生甲:公司为网络维护员招聘一名职员设计的权为:2:5:2。学生乙:公司为客户经理招聘一名职员设计的权为:3:2:6。学生丙:公司为创作总监招聘一名职员设计的权为:8:3:3。学生归纳:(1)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数据权的改变一般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十、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开始我通过问题情境,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接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没有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问题2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本节的课题,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比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平均数,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新知介绍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讲的较多,因为概念相对较难理解,所以唯恐学生自己理解不透,这是以后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在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特别是问题2招聘员工这个问题,设计上与课本有所不同,我的设想是经小组讨论后,决定录用谁,各小组给出权重,并计算验证是否合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对权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成功,用自信蕴育自信,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当然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课堂。
PAGE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