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语文试题5月第一周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三语文试题5月第一周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1 19: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周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负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②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③。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任满,笥④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⑤。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②酺(pú):合聚饮食。③瑰谲光丽:十分新奇美丽。④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⑤饫(yù):饱。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藉无茵席
 藉:通“借”,凭借
B.人以为不可绝嗣
嗣:后代
C.无资得乳媪
资:钱财
D.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
第:确定等次
解析:A项,藉:垫。
答案: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黜陟使以闻
 
太守待以客礼
B.吾何娶为 
既长,将为娶
C.德秀自乳之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D.乃黜太守
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解析:A项,介词,把/介词,用;B项,疑问语气词,呢/介词,替;C项,代词,他/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都是“连词,于是”。
答案: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表明元德秀为政清廉的一项是(
)(3分)
①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④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②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
⑤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③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⑥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解析:①言其孝顺。②言其疼爱侄儿。⑤言其关心百姓。
答案:C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德秀曾任鲁山令,上升伊始,即以诚信化民。县中有一入监的盗贼主动请求出去杀死老虎,将功赎罪。元德秀冒着风险,坚决地答应了那人的请求。
B.元德秀的母亲去世,他一直守护在母亲的坟墓旁边,服丧期满,才出仕为官;因没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结婚,他终生不娶;即便足伤未愈,他依然以对待贵客的礼节对待太守。
C.玄宗驾幸东都,元德秀巧借歌舞之机为民请命,唐玄宗连连赞叹《于蔿于》为贤人之言并罢免了河内太守的职务。
D.元德秀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他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给那些孤儿买衣服和粮食了,他死时家里只有极少的生活用品。
解析:B项,应是“太守以贵宾之礼对待德秀”。
答案:B
二、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18分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韶光sháo
杜撰zhuàn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嫡亲dí
B.监生
jiā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押解jiè
C.间或
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桅杆wéi
D.陈抟
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
黏液nián
解析:A项,拓tà;B项,监jiàn,更gēng;D项,炮páo。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夏天的餐饮市场被福寿螺搅得沸反盈天,从6月底至今,先后有130多人因此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
B.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
C.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D.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解析:A项,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片。B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应为“轩昂壮丽”。C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意。D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答案: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7、【辨析】正确的一项是A。A
项中“殚精竭虑”也可说成“殚思极虑”、“殚思极虑”“殚心竭虑”、“殚精竭力”等,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它用在A项中来形容我国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十分恰当的。B
项中“美轮美奂”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现在B项却用它来形容石刻作品上一些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的神态,显然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C
项“炙手可热”这一成语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而现在C项中却将这一成语理解为热门,这就不恰当了。D
项“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D项中用这个成语来说“局势”,显然不妥,因为“局势”是说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你看画家笔下的这幅《大婶》,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动流畅。
D.从现在起,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若认为学校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向该省教育厅依照程序提出申诉。
8、解析:B项,“所缺乏的……没有”句式杂糅。C项,逻辑混乱,递进关系不当。D项,语序不当,“依照程序”应当放在“向”前。
答案:A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9、解析:D。A.“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B.“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C.“低一倍多”语病题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语病。同样的设题2006年广东卷4.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②④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①③⑤
D.③①⑤④②
解析:注意前一句含有先后顺序的两个条件:“我爱……也爱……”这告诉要先说“小池”,后说“溪流”,再注意按第二句的“清”“远”顺序排列即可。
答案:A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形容:体态、容貌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风流:风韵
C.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老婆:妻子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
便宜:方便
解析:C项,老婆:年老的女仆。
答案:C
12.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渔夫,同时他也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小说表现了
“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
的主题。
D.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也有表现现代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解析:B项,错在“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C项,错在“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D项,错在“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红楼梦》并没有具体讲明哪个朝代,应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
答案:A
13.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辞”:告别。
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耋,请致政”。“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职退休。
C范晔《后汉书.张衡
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隐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
D《后汉书.刘宠传》中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下车:官吏初到任。
13.C,“视事”指任职。
14.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B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春节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
C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14.B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天,不是春节。且春节为喜庆节日,清明是祭奠追思的日子。
15.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15、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
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6.“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

A.空手B.顿首C.稽首D.肃拜
16、解析:C、相关知识:九拜-稽(音同其,三声)首(最重)、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17.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17、解析:A、相关知识: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五个音级。《管子·地员》载:“凡听羽(yoh)如鸣马在野,凡听宫(kiung)如牛鸣窌中,凡听商(sjang)如离群羊,凡听角(kruk)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后叫合、四、乙、尺、工。“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
“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liùyāo
《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结构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法。(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画同源同脉,两者在笔墨使唤、功能效用、审美趣味上形神毕肖,无有差池,历代书论画论主张、理念也似芝兰玉蕙,
。宋以后,书画相继出现地域区分论,集大成者数明董其昌“画分南北二宗”、清阮元“南北书派论”。意外的是,双方观点相为径庭,出现书画审美少有的
现象。书画南北之论出发点都是为了避免媚妍,在分析
之后,双方观点却迥然有别。董其昌推举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的生命意识,不为物授、无不融洽、不为俗累才是画源“正宗嫡传”。而阮元在强调“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基础上一味尊以北派书法,呼请“所望颖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欧褚之旧规,寻魏齐之坠业,庶几汉魏古法不为俗书所掩,不亦祎歇?”上述殊论,如果我们跳出“仕者见仕,智者见智”多元审美判断,而从审美
上加以厘正,便可看出艺术风格求得不媚不妍,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使媚妍要么走向淡远进入空灵之境,要么走向拙朴赋予雄浑之魂。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交相辉映
同途殊归
佐证
范畴
B.
相得益彰
殊途同归
佐证
范畴
C.
相得益彰
同途殊归
证明
领域
D.交相辉映
殊途同归
证明
领域
【解析】选择A.①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注:相互辉映的通常是有光亮、有色彩的具体事物;相互辉映的也可以是两种熠熠生辉的抽象事物,但是二者必须是可以互相配合映衬的同类事物:相互辉映的通常是美好的事物。)
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结合文本不同的主张理念交相辉映更合适。
②同途殊归:同样的起点或路径,不同的终点。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原文中有“观点相为径庭”所以用“同途殊归”。
③佐证:指辅助的证据,对争议的事件提供直接的证明。
证明: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结合本文的表达风格,佐证比证明更合适。
④范畴:是指把事物进行归类所依据的共同性质,多用于抽象概念。
领域:具体指一种特定的范围或区域多用于具体概念。
从搭配考虑,"范畴上",
“领域中”或“领域内”。
19.
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正宗嫡传”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刘奕均,新浪第一个千万草根博客博主,网名“极地阳光”。他新出版的小说以敏感的笔触,为我们带来了温暖、感恩、阳光的青春色彩。
B.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不少国家和地区还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枪炮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C.
1948年4月,《挺进报》负责人、中共地下党员陈然在《我的自白书》中写道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
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民间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19、【解析】B、正宗嫡传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反讽;D项,表示引用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董其昌推举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的生命意识,无不融洽、不为俗累、不为物役才是画派"正宗嫡传”。
B.
董其昌推崇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的生命意识,无不融洽、不为俗累、不为物役才是画派“正宗嫡传”。
C.
董其昌推举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的生命意识,不为物役、不为俗累、无不融洽才是画派“正宗嫡传”。
D.
董其昌推崇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的生命意识,不为物役、不为俗累、无不融洽才是画派“正宗嫡传”。
20、解析:D
不为物役:不被外物奴役、牵制。
不为俗累:不为世俗之事、烦冗的杂务所累。(比“不为物役”范围有所扩展)
无不融洽:指达到的一种状态、境界。(放在最后为好)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河南州县人。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守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醋,睡觉时没有什么垫在身下。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好名声。
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母亲,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将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在此之前,他因为从车上掉下伤了脚,不能快步行走拜见,但是太守却以贵客的礼节对待他。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施加赏罚。河内太守用车装着几百个演员,披挂着锦绣,有的装扮成犀牛大象,十分新奇而美丽。只有德秀带了演员几十个,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对宰相说:“河内府的百姓恐怕都生活在苦难中吧?”于是罢免了太守,元德秀更加出名了。
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后来)竹筐里带着绢一匹,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那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家里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揭不开锅。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和舀水的瓢一类东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