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二章复习
高二年级
化学
产量高
速度快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
速率
浓
度
压
强
温
度
压
强
浓
度
温
度
催化剂
接触面积
在化工生产中通过控制条件达到最佳生产效益
2009-2018年中国硫酸产量情况
硫酸享有化学工业之母的美誉,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你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
生产一吨常用化工产品的硫酸消耗量
(单位:千克)
化工
产品
化肥
(磷铵)
农药
(1059乳剂)
冶金
(钢)
冰晶石
粘胶
纤维
塑料
(聚四氟乙烯)
硫酸
消耗量
1400
1500
发烟硫酸
30~50
2354
1200
1300
任务1:利用合适的原料设计工业合成硫酸的路线。
世界硫酸生产的原料构成
硫磺(S)
黄铁矿(FeS2)
其它
65%
16%
19%(有色冶金烟气占3/4)
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黄铁矿还含有Cu、Zn、Pb、As、Se
等元素。
4FeS2+11O2
2Fe2O3+8SO2
高温
H2SO4
SO3
SO2
黄铁矿(FeS2)
催化剂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O2
O2
H2O
任务1:利用合适的原料设计工业合成硫酸的路线。
化学
反应
速率
影响
因素
接触面积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任务2:分析实际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增大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高温
4FeS2(s)+
11O2(g)
2Fe2O3(s)+
8SO2(g)
ΔH
<
0
任务2:分析实际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增大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不使用催化剂
催化剂
信息1
升高温度
温度
常压
压强
高温
4FeS2(s)+
11O2(g)
2Fe2O3(s)+
8SO2(g)
ΔH
<
0
设备:
沸腾炉
粉碎后的黄铁矿
强大的
空气流
炉渣
炉气
任务2:分析实际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增大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信息2
浓度
空气流速
高温
4FeS2(s)+
11O2(g)
2Fe2O3(s)+
8SO2(g)
ΔH
<
0
设备:
沸腾炉
粉碎后的黄铁矿
强大的
空气流
炉渣
炉气
任务2:分析实际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增大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信息2
增大
接触面积
空气流速
固体物料粉碎
气固进料方式
高温
4FeS2(s)+
11O2(g)
2Fe2O3(s)+
8SO2(g)
ΔH
<
0
化学
反应
速率
影响
因素
接触面积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不使用
升高温度
空气流速
固体物料粉碎
气固进料方式
常压
小结:焙烧黄铁矿的过程中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空气流速
思考:
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粉碎后
的黄铁矿
强大的
空气流
炉渣
沸腾炉
炉气
粉碎后
的黄铁矿
强大的
空气流
炉渣
沸腾炉
炉气
炉气中含有SO2、O2、N2、水蒸气以及一些杂质,如As、Se
等的化合物和矿尘等。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思考:请写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c
2SO2(g)+O2(g)
2SO3(g)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也常常用各气体物质的分压替代浓度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p)。
2SO2(g)+O2(g)
2SO3(g)
请根据下表中化学平衡常数数据判断该反应的热效应。
2SO2(g)+O2(g)
2SO3(g)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P
温度/℃
KP
温度/℃
KP
温度/℃
KP
400
410
425
450
442.0
345.5
241.4
137.4
475
500
525
550
81.25
49.78
31.48
20.49
575
600
625
650
13.70
9.375
6.570
4.680
ΔH
<
0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增大化学
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接触面积……
2SO2(g)+O2(g)
2SO3(g)
化学反应
速率
ΔH
<
0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增大化学
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接触面积……
2SO2(g)+O2(g)
2SO3(g)
化学反应
速率
ΔH
<
0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
增大平衡
转化率
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增大化学
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接触面积……
2SO2(g)+O2(g)
2SO3(g)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化学反应
速率
ΔH
<
0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
增大平衡
转化率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2SO2(g)+O2(g)
2SO3(g)
活化能
209
kJ/mol
1
000
℃
活化能
90
kJ/mol
430
℃
钒催化剂
ΔH
<
0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原料气,在接触室中使用
V2O5
作催化剂,在
475
℃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不用催化剂时提高了
1.6×108
倍。
催化剂
理论:加入催化剂
实际:加入催化剂
2SO2(g)+O2(g)
2SO3(g)
ΔH
<
0
钒催化剂
活性物质:V2O5
载体:硅藻土
助催化剂:K2SO4
等
As2O3
和SeO2
等物质会使催化剂失去活性。
催化剂
2SO2+O2
2SO3
除尘
洗涤
干燥
炉渣
沸腾炉
炉气
炉气中含有
SO2、O2、N2、水蒸气以及一些杂质,如As、Se
等的化合物和矿尘等等。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增大化学
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接触面积……
2SO2(g)+O2(g)
2SO3(g)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化学反应
速率
ΔH
<
0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
增大平衡
转化率
催化剂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不同温度、压强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2SO2(g)+O2(g)
2SO3(g)
催化剂
ΔH
<
0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2SO2(g)+O2(g)
2SO3(g)
催化剂
ΔH
<
0
不同温度、压强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温度
理论:
速率角度-高温
平衡角度-低温
实际:
400
℃~500
℃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增大化学
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接触面积……
2SO2(g)+O2(g)
2SO3(g)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化学反应
速率
ΔH
<
0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
增大平衡
转化率
催化剂
不同温度、压强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2SO2(g)+O2(g)
2SO3(g)
催化剂
ΔH
<
0
温度不变时,该反应中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但是变化幅度小。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不同温度、压强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2SO2(g)+O2(g)
2SO3(g)
催化剂
ΔH
<
0
压强
理论:高压
实际:常压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400
℃~500
℃
催化剂
2SO2(g)+O2(g)
2SO3
(g)
ΔH
<
0
常压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接触室
净化后
的气体
催化剂层
在这个工业过程中通过哪些工艺技术实现最佳条件?
SO3
等
气体
400℃~500℃
催化剂
2SO2(g)+O2(g)
2SO3(g)
ΔH
<
0
常压
预热后
的气体
接触室
净化后
的气体
催化剂层
SO3
等
气体
400℃~500℃
催化剂
2SO2(g)+O2(g)
2SO3(g)
ΔH
<
0
常压
预热后
的气体
1.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预热反
应物,既充分利用能源,又
使反应设备中保持温度恒定。
2.两次接触催化剂层,增大反
应速率。
3.及时分离生成的
SO3。
任务4: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SO3
+
H2O
H2SO4
ΔH
<
0
SO3
+
H2O
H2SO4
ΔH
<
0
化学
反应
速率
影响
因素
接触面积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任务4: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SO3
+
H2O
H2SO4
ΔH
<
0
任务4: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用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硫酸酸雾,酸雾的形成减小三氧化硫与水的接触面积。
SO3
等
气体
水
吸收塔
SO3
等
气体
SO3
+
H2O
H2SO4
ΔH
<
0
浓硫酸
任务4: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填满瓷环,使液体和气体接触面积增大。
吸收塔
硫酸浓度太低,会因水蒸气分压增高形成酸雾;硫酸浓度太高,则液面上SO3分压较高,难以保证吸收率达到99%,温度相同时,98%的硫酸吸收率最佳。
SO3吸收率与硫酸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思考:实际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的温度为60
℃左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SO3吸收率与硫酸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三氧化硫吸收,温度在60
℃左右时,其吸收率已超过99%,继续降低温度,对提高吸收率的意义不大,却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SO3
等
气体
98%硫酸
发烟硫酸
任务4: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SO3
+
H2O
H2SO4
ΔH
<
0
稀
释
作吸收剂的98%硫酸是用发烟硫酸经稀释后循环使用的,由于吸收塔中反应放热,发烟硫酸温度较高,将其温度降低得越多,成本就会越高。
吸收塔
反应阶段
原理分析
工艺技术
焙烧
黄铁矿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高温、黄铁矿粉碎、强大空气流、气固逆流进料方式。
二氧化硫
催化氧化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平衡转化率
上下两层催化剂,温度400
℃~500
℃、热交换、及时分离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
吸收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8%浓硫酸吸收、温度60
℃、反应物逆流进料方式、安装瓷环。
工业适宜条件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问题,既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其矛盾性,同时兼顾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还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
硫酸工业生产中,SO2
催化氧化生成
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向体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0?mol
SO2
和
1.0?mol
O2,反应进行到
10
分钟末,测得容器压强为反应前的
80%。
用
SO2
浓度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应为
。
练习:
解:设从起始到
10
min
末
SO2
变化的物质的量为
x
。
起始物质的量/
mol
变化物质的量/
mol
10
min
后物质的量/
mol
2
1
0
x
x
x
2SO2(g)+O2(g)
2SO3(g)
2
x
1
x
x
x(
x)x
2
1
=
80%
x
=1.2
mol
v=
Δc
Δt
=
0.6
10
=
0.06
mol/(L·min)
2?L
练习:
硫酸生产中,SO2
催化氧化生成
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
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
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将
2
mol
SO2
和1
mol
O2置于
5
L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
0.1
MPa。计算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
=
。
起始物质的量/mol
变化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2
1
0
1.6
0.8
1.6
2SO2(g)+O2(g)
2SO3(g)
0.4
0.2
1.6
解:
转化SO2
的物质的量
2
mol
×
α(SO2)
mol
400
练习:
硫酸生产中,SO2
催化氧化生成
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
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
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将
2
mol
SO2
和1
mol
O2置于
5
L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
0.1
MPa。计算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
=
。
400
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
SO2
转化为
SO3
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已知:
2SO2(g)
+
O2(g)
2SO3
(g)
在某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若在此温度下,向
10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3.0
mol
SO2、16.0
mol
O2
和
3.0
mol
SO3,则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练习: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二章复习
学科
化学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分析焙烧黄铁矿过程中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的设计;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选择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过程中最佳反应条件;
通过对三氧化硫吸收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拆解不同问题类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多角度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价值,认识到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论方法和技术思想整合的必要性。
评价目标:
1.
通过对焙烧黄铁矿过程中如何增大反应速率的讨论,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视角(内因视角、外因视角);
2.
通过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最佳条件的选择,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一致性、矛盾性);
3.
通过对三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诊断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1
引入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对实际生产有指导作用。
【活动】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认识硫酸工业的重要性
【素材】硫酸产量及原料来源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复习,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对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从
基于物质转化视角明确硫
酸生产的基本环节。
环节2
焙烧黄铁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问题】分析实际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增大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讲解】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素材】黄铁矿中硫的烧出率随时间变化图
【活动】信息中体现了哪些条件改变加快速率,为什么没有选择高压和加入催化剂。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运用;感受理论与技术相
结合对实际工业生产的贡献
【素材】焙烧黄铁矿设备图
【活动】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工艺设计是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环节3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最佳条件的选择
【问题】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素材】压强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数据表
【活动】认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特殊性-可逆反应,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认识压强平衡常数,利用压强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热。
能运用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提升数据信息的分使用能力,体会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的一致和差异;通过讨论,认识到生产中通过提高速率和加大限度的方式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活动】在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有深入认识后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最佳条件选择进行理论分析。【素材】钒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钒催化剂的成分及功能;不同温度、压强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问题】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否相同?
【活动】根据所给数据认识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由那些原因决定的
【素材】接触室设备图
【问题】在这个工业过程中通过哪些工艺技术实现最佳条件?
【活动】讨论具体工艺技术如何实现最佳条件
环节4
三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
【素材】吸收塔;三氧化硫吸收率与硫酸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活动】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说明设计的依据,根据所给数据理解实际生产中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条件
【总结】工业适宜条件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问题,既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其矛盾性,同时兼顾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还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化学反应、调
控化学
反应思路的综合运用,
解
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体现学科与社会价值。
环节5
应用
【活动】练习
①化学反应速率
②平衡常数
③平衡常数应用
复习第二章知识中的定量问题。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第二章复习
教案
【学习目标】
通过焙烧黄铁矿过程中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的设计分析落实化学反应速率知识;
通过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过程中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落实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
相关知识;
3.
通过三氧化硫吸收过程的分析形成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拆解不同问题类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多角度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4.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价值,认识到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论方法和技术思想整合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任务】
复习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思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上学习任务】
任务1:利用合适的原料设计工业合成硫酸的路线。
任务2:分析实际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增大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任务3: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任务4: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设计反应装置,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任务5:学以致用,应用练习。
【课后作业】
选择题
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
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2.某温度时,反应SO2(g)+O2(g)??
SO3(g)
的平衡常数K=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2SO2(g)+O2(g)
的平衡常数K1应为( )
A.2
500
B.100
C.4×10-4
D.2×10-2
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3,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并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3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3的转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4.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2A(g)+B(g)
xC(g),反应曲线(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表示C的体积分数)如图Ⅰ、Ⅱ所示,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5.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到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PCl3(g)+Cl2(g)
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0.40
mol,如果此时移走1.0
mol
PCl3和0.5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应大于0.20
mol
而小于0.40
mol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反应:xA(g)+2B(s)
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V
L密闭容器中加入n
mol
A、2n
mol
B,发生反应:
A(g)+2B(g)
2C(g) ΔH<0,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A的转化率为x。
(1)一段时间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3n:(3n-nx)
C.当2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充入惰性气体(如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
K和x的关系满足K=______________。在保证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条件:
t2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8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2时平衡向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C
5.D
二、
1.解析 (1)v(A)==0.02
mol·L-1·min-1。
(2)根据图像分析及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知,x:y
=1:2。
(3)根据(2)得知,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反应正向进行时,体系压强变大。
(4)10
min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直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条件可能为升温或加催化剂,故选④⑥。16
min后是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故选④。
答案 (1)0.02
mol·L-1·min-1 (2)1:2 (3)变大
(4)④⑥ ④
2.
解析 (1)转化率=变化量/起始量,故A、B的转化率相等,A项错误;
A(g) + 2B(g) 2C(g)
n(始)(mol)
n
2n
0
n(转)(mol)
nx
2nx
2nx
n(平)(mol)
n-nx
2n-2nx
2nx
p1:p2=(n+2n):[(n-nx)+(2n-2nx)+2nx]=3n:(3n-nx),B项正确;C项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正确;D项充入Ar,反应物浓度并没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错误。
(2)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c2(C)/[c(A)·c2(B)]。扩大容器体积时,c(B)和c(C)等比例减小,由于A的浓度不变,此时c2(C)/[c(A)·c2(B)]的值仍然等于K,所以平衡不移动。
(3)纵坐标只表示v逆,为了便于求解,在解题时可把v正补上,t2时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升温或增大C的浓度;t8时平衡不移动,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 (1)BC (2) C
(3)①升温或增大C的浓度 使用催化剂 ②逆反应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