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
第2课时
1.对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B.
C.
D.
2.下列各组药品不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A.
Fe、溶液、溶液
B.
Zn、Cu、稀溶液
C.
Zn、Cu、溶液
D.
Zn、Cu、溶液
3.锰和镍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Mn、Ni、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
Mn、Cu、Ni
B.
Ni、Mn、Cu
C.
Cu、Ni、Mn
D.
Mn、Ni、Cu
4.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
Zn、Ag、溶液
B.
Zn、Cu、Ag、溶液
C.
Cu、Ag、溶液
D.
Ag、溶液、溶液
5.小宇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宇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氢气还原氧化铜: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D.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8.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
C.
由记载得出铁单质是赤色
D.
该反应可以说明铁比铜活泼
9.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的方法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铁制品生锈是由于铁制品同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_接触而锈蚀。
向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溶液。对滤渣和滤液分析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有Cu
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
若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Ag?、
10.根据下列甲、乙图示和相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______铜填“”、“”或“”。
11.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得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______。
12.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了如图实验:
【给出资料】M是一种金属,溶液是无色液体。
【实验目的】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猜想Ⅱ:;
猜想Ⅲ:______。
【进行实验】
第一步:老师取出M丝、铜丝、铝丝用砂纸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__。
第二步:老师按照如图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填写如下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想象
?实验结论
?铝丝插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图甲
?铝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______
?M丝插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图乙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
______
。
?
?铝丝插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图丙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第三步:根据表格,可判断猜想______正确。
【交流表达】
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出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然后经同学们讨论后大家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探究金属、铜、铝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_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13.小名同学喜欢做化学实验,经常有一些特别设想。一天,他用镁条系着一根铁钉放进硫酸铜溶液中,很快铁钉表面就覆盖了一层紫红色物质。同时,他欣喜地发现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镁带表面产生了大量气泡。之后,他直接将镁带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并将气体收集,请小诗同学帮助他验证了气体成分。
根据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金属活动强弱顺序是______;
小诗为验证镁和铁的活动顺序,他将镁带和铁钉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的稀盐酸中,发现镁带和酸的反应速率比铁快,于是得出镁的活泼性比铁强。请你评价小诗的结论______;
为一次性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诗选择了在一种液体中同时放入2?种金属,并得出正确结论,则该液体中的阳离子为______;
小名同学根据所发现的气体得出硫酸铜溶液显酸性的结论,则该气体名称为______;反思:验证金属活动顺序最好选用______?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客观因素带来的弊端。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
某同学只选用和就可以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你同意这种做法吗?
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出理由
______
.
同学们一起分析交流,重新设计了用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硝酸银溶液,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硝酸银溶液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在试管中取少量硝酸银溶液,插入
______
,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
在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______
,
无明显现象
请写出上述反应中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写一个即可
通过上述探究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______
.
15.学习合金知识后,知道了不锈钢中含有金属铬。某同学想:铬与常见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于是,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
【知识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______Sn?______Hg?Ag?Pt?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猜想;猜想;猜想______。
【设计与实验】张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
李红同学也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产生少量气泡
无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
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元素符号
【讨论交流】为什么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记录的铬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原因是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铬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有明显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拓展迁移】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金属与酸或盐的反应规律,利用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的反应,推断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
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可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Z都位于氢之前且X的活动性比Z强;
综合以上分析,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A、将铁加入硫酸锌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铁位于锌的后面,将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的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位于铜的前面,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能达到目的;
B、将锌、铜加入硫酸溶液中,锌反应有气泡冒出,铜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锌位于氢的前面,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能达到目的;
C、将锌和铜加入溶液中,均不发生反应,证明铜、锌位于镁的后面面,但是不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不能达到目的;
D、将铜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铜位于铁的后面,将锌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能置换出铁,说明锌位于铁的前面,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能达到目的。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3.【答案】C
【解析】解:由于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锰弱;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锰镍铜,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者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4.【答案】A
【解析】解:A、锌可以置换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B、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银活泼;但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C、铜、银都不与溶液反应,证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D、银不与溶液、溶液,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故选: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5.【答案】A
【解析】解:A、锌铜与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故A错误;
B、合金中的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B正确;
C、合金中的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
D、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置换反应的判断,解题时首先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判断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如反应原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配平、反应条件、沉淀和气体符号是否正确,然后判断反应类型,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符合题意;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不是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没有在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后面标注“”,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锌是单质,硫酸铜是化合物;生成物中铜是单质,硫酸锌是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记载中的反应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所以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置换出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赤色是铜单质的颜色,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铁能把铜从铜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说明铁比铜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答案】金属材料;;水;
【解析】解: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接触发生锈蚀;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故填:;水;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锌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生成银和硝酸锌;若锌不足,则铜继续参与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一定没有锌,故错误;
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也就是硝酸锌,说明锌足量或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故正确;
若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即为银,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故错误;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正确。
故选:。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以及炼铁的原理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
延展性
;
【解析】【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分析回答;
根据铝的性质分析回答;
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解答】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为;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红色物质一定是Cu,铝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所以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铜。
11.【答案】、
?
【解析】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银,向含有、、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因为铁和、反应时生成的是,所以滤液肯定中有;又因为铁不能从液中置换出铝,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为:、;.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银,向含有、、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要能应用必须先把金属活动顺序表熟练的掌握住.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型
12.【答案】;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或氧化膜;;由蓝色变为无色;Ⅱ;;丙;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等
【解析】解:【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小敏、小强同学的猜想可知,我的猜想是:;
【进行实验】第一步:由于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锈或氧化膜,所以老师取出M丝、铜丝、铝丝用砂纸进行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或氧化膜。
第二步:甲:由实验的现象可知,铝能将M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金属的活动性是:;
乙:由于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M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生成了铜和,所以实验的现象是: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第三步:根据表格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可判断猜想Ⅱ正确。
【交流表达】丙试管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然后经同学们讨论后大家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丙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三取其中的方法,故除了上述实验外,还可以将铝丝、M丝、铜丝分别插入到盛有酸溶液的试管中,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等进行判断。
故答为:【猜想与假设】猜想Ⅲ:。
【进行实验】第一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或氧化膜;第二步:甲:,乙:由蓝色变为无色;第三步:
Ⅱ;
【交流表达】,丙;
【评价与反思】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等。
【提出问题】根据其余两种猜想推断第三种猜想;
【进行实验】第一步:根据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锈或氧化膜进行分析;
第二步:甲:根据铝与溶液的反应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乙:根据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
第三步:根据甲、乙、丙三个实验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交流与表达】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评价与反思】根据金属会与酸、盐、氧气等物质反应进行分析。
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13.【答案】铁比铜活泼
?
不正确,没有控制镁和铁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所以无法比较铁与镁的活动性强弱
?
?
氢气
?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铁钉放进硫酸铜溶液中,很快铁钉表面就覆盖了一层紫红色物质,说明铁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铜,金属活动强弱顺序是:铁比铜活泼;
小诗为验证镁和铁的活动顺序,他将镁带和铁钉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的稀盐酸中,发现镁带和酸的反应速率比铁快,于是得出镁的活泼性比铁强。小诗的结论不正确,没有控制镁和铁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所以无法比较铁与镁的活动性强弱;
为一次性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诗选择了在一种液体中同时放入2?种金属,并得出正确结论,由验证金属活动性常用“三取中”的方法可知,该溶液为铁的盐溶液,则该液体中的阳离子为;小名同学根据所发现的气体得出硫酸铜溶液显酸性的结论,则该气体名称为氢气;反思:验证金属活动顺序最好选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客观因素带来的弊端。
故答为:铁比铜活泼;不正确,没有控制镁和铁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所以无法比较铁与镁的活动性强弱;,氢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分析判断;
根据对比法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分析回答;
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常用“三取中”的方法分析回答。
检验三种金属活动性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取中间的金属与两边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陛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边的金属反应。
14.【答案】不同意;无法确定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
铝丝;铁丝;
;
、Fe、Ag。
【解析】解:只选用和,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铝银;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故这种做法错误;
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而铁不能与硝酸铝液反应,在试管中取少量硝酸银溶液,插入铝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铝银;在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铁丝,无明显变化,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铝铁;
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的分析,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Al、Fe、Ag。
故答案为:不同意;无法确定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在试管中取少量硝酸银溶液,插入铝丝,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
在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铁丝,
无明显现象
;
、Fe、Ag。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
根据铝能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铁,而铁不能与硝酸铝液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根据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通过实验探究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时灵活运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Fe
?
Cu
?
?
?
?
?
Cr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
铁片表面变红,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
?
?
【解析】解:知识回顾: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知道缺少的金属是铁和铜,故填:Fe;Cu;
做出猜想:根据金属铁的活动性一定强于铜,故还可以猜想金属的活动性关系为,故填:;
设计试验:根据铬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表面产生少量气泡,铜表面镁气泡,可以看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关系为:,故填:;
讨论交流:铬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可能是因为Cr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填:Cr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实验验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会观察到铁片表面变红,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片表面变红,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
拓展迁移:铬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铬和氢气,故填:。
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
第1课时
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只有硝酸锌,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将等质量的锌分别放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
稀硫酸
B.
硫酸亚铁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镁溶液
将一枚洁白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的质量减轻??液体的质量增加
A.
B.
C.
D.
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和镁的质量相同
B.
甲是铁、乙是镁
C.
铁和镁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
D.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减少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铁,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在坐标中表现曲线越陡,相同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量多。
2.【答案】D
【解析】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答案】C
【解析】A.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消耗锌的质量小,溶液质量增加。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铁的前面,锌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但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56份质量的铁,需要消耗65份质量的锌,溶液质量增加。C.硝酸银溶液可以和锌片反应置换出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216份质量的银,需要消耗65份质量的锌,溶液质量减少。D.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镁的后面,氯化镁溶液和锌片不发生发应,所以溶液质量不变,故不选。
4.【答案】D
【解析】由于铁与稀硫酸会发生的反应,而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所以反应时铁钉表面产生气泡的同时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溶解56克铁,会生成2克氢气,溶液质量增加54克,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铁钉质量会减少。
5.【答案】C
【解析】A.通过图象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所以参加反应的铁和镁质量不同,故A错误。B.镁比铁活泼,所以镁与酸反应的速率快,故B错误。C.通过图象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所以铁和镁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故C正确。D.24份质量的镁和一定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大,56份质量的铁和一定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大,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