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溶液的形成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1 溶液的形成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01 17: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同步测试
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
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
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X
稀盐酸


双氧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
B.
C.
D.
有下列固体和液体组合:石灰石和稀盐酸镁和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水生石灰和水,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可以是
A.
B.
C.
D.
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花生油
B.
面粉
C.
蔗糖
D.
汽油
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
A.
B.
NaCl
C.
NaOH
D.
CaO
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液体
C.
只有气体
D.
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碘酒
C.
石灰浆
D.
植物油
向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蔗糖
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M加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则M和N可能是
稀盐酸和石灰石;水和氧化钙;水和氢氧化钠;水和硝酸铵.
A.
B.
C.
D.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A.

B.
酒精
C.
汽油
D.

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稀溶液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NaCl、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
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
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
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写出下列溶液的溶质或溶剂:
???
碘酒的溶剂是_________;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溶剂是_______。
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铵,左侧液面将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石灰水中的溶质______;
碘酒中溶剂是______;
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______;
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但不一定无色,属于混合物,可以据此结合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不正确;
B.溶液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故B不正确;
C.由于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故C正确;
D.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汽油、酒精等都可作溶剂,故D不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实现。即要使小气球鼓起来,所加入的液体与瓶中固体要么放出大量的热,要么生成气体。
【解答】
稀盐酸和铁粉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氢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故符合题意;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故符合题意;
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故符合题意;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解: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同时放出热量,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故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故选:A。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也可能是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的原理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或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气体,可以是液体.
故选D.
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气体,可以是液体.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质的种类.
7.【答案】B
【解析】解:A、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石灰浆是微溶性的氢氧化钙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必须能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故C错误;
D.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解: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
故选A。
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必须使瓶内压强增大,据此分析。
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就能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由题中信息可知,碘在酒精中可溶,在汽油和苯中易溶,但汽油和苯对人健康不利,故应该选择酒精来洗净衣服上的碘.
故选B.
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
11.【答案】C
【解析】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面粉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错;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C正确;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浓度一样大,故D错。
故选:C。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解答;
C、根据溶液的饱和和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特征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对溶液的颜色、溶剂种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答案】
?
?
NaOH
?
NaCl
【解析】解:在原物质中只有碳酸钙不溶于水,其它均能溶于水,故答案为:;
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故答案为:;
其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其它溶于水均无热量变化,故答案为:NaOH;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无色溶液是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
根据物质溶于水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在原物质中只有碳酸钙不溶于水;
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
其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无色溶液是氯化钠。
该题是涉及物质溶于水的一些现象的考查,设计的知识面较广,是对学生认识常见化合物特性的训练。
13.【答案】氢氧化钙

?酒精水?
?白磷;二硫化碳;?
硫酸锌;水
【解析】解: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填:氢氧化钙;水;
医用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酒精;水;
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故填:白磷;二硫化碳;
锌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得溶液为硫酸锌的水溶液,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故填:硫酸锌;水.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酒精
硫酸铜
二硫化碳
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上升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组成及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掌握溶液的组成及哪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哪些物质溶于水吸热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的关键。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两部分,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是溶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其中溶剂是酒精,故答案为:酒精;
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其中溶质是硫酸铜,故答案为:硫酸铜;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溶剂是二硫化碳,故答案为:二硫化碳;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将下降;如果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则U型管左侧液面将上升;故答案为: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上升。
15.【答案】
?
?
?
、HCl
【解析】解: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
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其化学式为:。
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水,其化学式为:。
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氯化亚铁和氯化氢,其化学式为:、HCl。
故答案为:



、HCl。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