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14课 昼夜形成(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14课 昼夜形成(第2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2 09:3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课
昼夜形成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模拟实验的方案,并能正确操作。(重点)
2.能够较清晰地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模拟实验的结果。(难点)
3.能积极寻找证据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我们学习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复习旧知。
2.提出问题:怎样用实验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让学生明确实验相关信息:
⑴实验目的: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⑵实验方法:模拟实验。
2.给出实验所需材料
地球仪
手电筒
小纸人
双面胶
遮光窗帘
3.小组讨论
利用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教师适时引导)
4.演示:学生边演示边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目的:明确实验步骤。
5.教师出示参考实验步骤
⑴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⑵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旋转(逆时针方向),在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⑶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确定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⑷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小纸人投向地球仪表面影子的位置和变化过程与一天中我们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从而确定地球旋转的方向。这一教学过程重点是让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平时观察到的地球上的物体在一天中影子自西向北再向东的变化过程来解决这一问题。
⑸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6.注意事项
⑴实验时,应在黑暗条件下,保证实验效果。
⑵手电筒位置约距1米左右。
⑶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即逆时针旋转)
7.小组实验
学生小组自行实验,注重实验小组分工。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向全部班介绍模拟实验的结果。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说出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收获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讨论: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
板书设计:
模拟昼夜的形成
地球仪模拟地球
手电筒模拟太阳
朝阳
背阳
(形成昼夜交替)
(昼)
(夜)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