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复课大检测(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真”“善”“美",与“美”
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Aesthetics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盖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
??
中国美学讨论的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与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
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
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上。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等,都是描绘曰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等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
(摘编自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得到我国知识界的高度关注,并被王国维引入中国。
B.中国美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又受到欧美美学的影响。
C.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真”“善”“美”统归于“道",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D.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审美情趣往往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论述了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呈现出具有弥散性格的独特面貌。
B.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具体表现,并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
C.第三段承接第一段“越界”的内容,从广泛性与综合性的角度论述弥散性格的体现。
D.第四段引用诗句论证了审美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中充满美的氛围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涉及很多的领域,甚至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这种“越界”是不成熟的表现。
B.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
C.中国人可以在艺术创作、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去领悟“道”。
D.今天的学者已经很重视中国传统美育在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中所起的纽带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个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到20.4%
;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
材料二: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
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
??
材料三:
??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
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的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
??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
为了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曰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O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更多人走进书店。
??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养民众对阅读的兴趣。”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
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
B.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2016年,我国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所提升,其中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2016年底,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B.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D.孙慧阳认为,只有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触屏时代,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回归。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官舱里
茅盾
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
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
“啊!是,是。”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
“黄。草头黄。”
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
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
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
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
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
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
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
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
男青年赶快拿下他的太长的卷烟咬嘴,带点忸怩态度说明:“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
“哦!”老先生和老太太几乎同时叫了起来。“也是家庭小说。”那位女青年又低声说。
“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凤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
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
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
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
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
一九三六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B.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
C.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D.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
2.小说中的老少两对夫妻,尽管有年龄差距,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请简要分析。
3.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又让不受让:推辞,谦让
B.无内诸侯军内:接纳
C.方飨士,旦日合战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D.见谢项羽谢:拜谢
2.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善于听取意见。刘邦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经过樊哙、张良劝阻,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
B.刘邦胸怀大局,深谋远虑。他召集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表白心意,并与百姓约定,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C.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他与秦吏一起巡行郡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且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D.刘邦头脑灵活,能随机应变。本文中“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寥寥几语,就体现了他的这种应变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①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②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滔。②元戎:军中主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女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皇城奢靡的生活,联想到夫君征戍在外,顿生愤懑不平之情与深切思念之意。
B.颔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表达出对远方行人的担忧与牵挂。
C.颈联上句借用典故表现女主人公的绵绵愁思,回文旋图诗可以反复回旋地阅读,恰若女主人公百转千冋的情意;下句的“笑”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2)本诗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战后总结中向鲁庄公说明自己做出追敌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主客临别又驻马停船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了那些诗人谪官大都在此处聚会的一个缘由,是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理位置。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纪录片《冰峰168小时》是根据1988年出版的乔·辛普森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的。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绝境,演绎了____________的生命体验。
乔·辛普森在登顶返回时,不慎跌下陡坡,摔断了右腿。下面是万丈深渊,向上却无法攀爬。他的同伴西蒙用救生绳紧紧拉住他,在暴风雪中随他一起下滑。不幸的是乔又滑落进了一个狭窄的冰缝中,动弹不得,悬崖上的西蒙则悬在他的头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维系两人生命的绳子已不堪重负,严寒几乎把两人冻僵,两人随时都有跌下山谷的危险。____________的西蒙只好绝望地割断绳索,自己攀上陡壁,回到了营地。几天后,他看到拖着伤腿回来的乔……苏格兰登山协会的所有人____________地指责西蒙割断绳索的行为,西蒙____________,陷入了自责与被指责的痛苦境地。但乔始终在公开场合替自己的搭档辩解:“他当时割断绳索是唯一的选择,否则我们两个都有冻死在山上的可能,换了我也会这样做。”
这是一部关于挺救与救赎的电影。人通常决定不了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决定自己(??
)。乔?辛普森就是这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在极限条件下,在严寒冰峰中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死亡绝境。
B.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的故事,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绝境。
C.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的故事,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绝境的经历。
D.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在冰峰严寒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绝境的故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
万般无奈???异口同声???百口莫辩
B.惊心动魄???万念俱灭???异口同声???理屈词穷
C.荡气回肠???万般无奈???千夫所指???理屈词穷
D.荡气回肠???万念俱灭???千夫所指???百口莫辩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命的强度,心灵的温度
B.生命的宽度,心灵的硬度
C.生命的强度,心灵的硬度
D.生命的宽度,心灵的温度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不仅产生了众多不同的节日名,①____________,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雄黄酒、吃粽子等。此外,②_______________。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③_______________。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梅花鹿在这边,大雕在那边。梅花鹿想跳到那边去,可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大雕对梅花鹿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于是,梅花鹿一弓腰,一挺胸,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梅花鹿并没有跳过峡谷。大雕看着掉入峡谷的梅花鹿,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B;
(3)C
解析:(1)
“并被王国维引入中国”错,原文是“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并积极地加以引介”。
(2)
“具体表现”错,第二段重点阐述的是“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
(3)A."这种‘越界’是不成熟的表现”曲解文意,原文是“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B.强加因果,“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具体表现。D.选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中国传统美育……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①传统书店要不断创新,找到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满足人们体验式的阅读需求。②开展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厚植全民阅读的土壤,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解析:(1)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材料一说的是“预计2017年……将达到160亿元……将达到7.2亿人”。
(2)
“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夸大事实。C.“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坏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错,材料三说的是“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D.“只有……才……”说法绝对。
(3)答题区间为材料三的最后三段,筛选关键语句,如“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等等。据此即可概括出答案。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他们都衣着讲究,只顾自己的安逸舒适。
②他们对国事漠不关心,缺乏爱国情怀。
③他们对名著认识肤浅、理解附会,附庸风雅,不学无术。
3.从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旅途见闻可以看到:
①因爆发经济危机而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官舱里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
②置民族存亡于不顾的麻木愚昧的人们,如老少两对夫妻;
③政府的腐败无能,国民政府竟然以“南瓜棚”来防空。?
解析:1.“对官舱里的人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以偏概全,“官舱里的人们”也包括两位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作者对他们没有嘲讽。
2.第2、6、9、10、11段写了官舱中两对夫妻衣着、发饰的考究,讲究“身份”;第12到17段写四人谈论名著,认识肤浅,附庸风雅;第18到20段写其他人谈论国防、物价,暗暗对比讽刺两对夫妇不关心国政时局,只顾自己“风雅”。
3.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思考“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的内涵,即以小见大,从船舱小事看出社会问题。结合文中曰本入侵带来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思考社会中人们的表现、社会的整体局势。由此可知,船舱中人的言语表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大部分人愚昧麻木、不关心国事的冷漠状态;社会动乱,物价飞涨的现实;当时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妄想以“南瓜棚”来防空的可笑。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3.C;
4.(1)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驻扎在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2)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
解析:1.谢:道歉,谢罪。
2.“号为雍王”和“王关中”是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由此排除B、D
两项;“以自益”是“稍征关中兵”的目的,而不是“距之”的状语,应与
“距之”断开,由此排除A项。
3.不是刘邦“与秦吏一起……”,而是刘邦派人与秦吏一起巡行郡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
4.
(1)所以:……的原因。军:驻军。约束:规约、法纪。(2)活:使动用法,使……活命。文:这里指刘邦的说辞。谕:告诉。
【参考译文】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素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集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驻扎在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又推辞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他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就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凭什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①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皇城生机盎然的景象,交代女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
②与第二句中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层城邻汉苑”相呼应,突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③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女主人公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
解析:(1)“皇城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不平之情”曲解文意。“驾啼燕语”写皇城生机盎然的景象,“马邑龙堆”写边疆的荒凉,二者形成对比,衬托自己的孤寂,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2)此题要求分析“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的作用,此类试题一般从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此句处于诗歌的开篇,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机盎然的景象,交代女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从结构上看,与第二句中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
“层城邻汉苑”相呼应;从手法上看,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女主人公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解析: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3.A
解析:1.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应在“绝境”加上“的故事”;语序不当,“严寒冰峰”应改为“冰峰严寒”。综合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
2.①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根据后文“生命体验”可知,应选用“惊心动魄”。②万般无奈:没有一点儿办法。万念俱灰:一切想法、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沉重打击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根据语境可知,
应选用“万般无奈”。③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根据后文的“指责”可知,应选用“异口同声”。④百口莫辩: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根据语境可知,应选用“百口莫辩”。故选A。
3.根据前文中的“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绝境”以及“乔始终在公开场合替自己的搭档辩解……”等内容可知,应填“生命的强度,
心灵的温度”。
8答案及解析:
答案:而且也使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甚多;“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或:“纪念屈原说”占据主流地位)
解析:①处,根据前面的“这不仅产生了众多不同的节日名”以及后面的节日习俗可知,此处应填写“而且也使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一类的
句子。②根据“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可知,此处应填写“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甚多”一类的句子。
③处,根据“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可知,此处应填写“
‘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一类的句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
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
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首先阅读文段,划分层次;然后对每一层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要求语言精练流畅。对本段新闻进行压缩时,需要抓住“英国杜伦大学”“中国故宫博物院”“陶瓷器残片”“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等关键信息,然后整合成答案即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略
解析:参考立意
(1)大雕的角度:引导、鼓励他人需要理智;尊重实际的引导、鼓励才是尊重他人。
(2)梅花鹿的角度:正确认识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仅凭冲动和热情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实现理想要靠实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跨越人生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