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清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清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6-01 21: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
课标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清晨》一课,要求学生能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注意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积极的参加律动,并认识反复记号,了解同头换尾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是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它以清新、轻松而亲切的特点迅速流传开来,一些优秀的歌曲直到现在仍然广为传唱。这首歌曲的曲作者王梦麟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人物。《清晨》旋律清新活泼、优美动听,生动地描绘了美丽早晨的景象,并有启发大家珍惜时间的教育意义。歌曲为四二拍子,宫调式,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有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节奏鲜明紧凑,旋律明快,表现了清晨各种美好的情景。第一、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四乐句旋律只在尾音上有所不同,第四乐句尾音较第二乐句上移了四度,感觉更有推动性。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使整个曲调富有动感。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连贯抒情,表现了人们在清晨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妙感受,表达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的曲调,首尾呼应,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结束全曲。整首歌曲展现给人们一个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活力的早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心智进一步发展,接受能力明显增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而且,该学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将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但缺乏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变积极地求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的声音、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认识反复记号,能够在演唱歌曲时按反复记号准确的演唱。
教学重点
能用明亮的声音、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
掌握反复记号;后两个乐句的旋律。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课
教师演唱歌曲《清晨,我们踏上小道》让学生了解清晨。放大公鸡图片,模仿公鸡叫喊懒惰的同学起床,出示本节课的难点曲谱,进行学习,结尾小结用柯尔文手势教学。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部分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4、这首歌曲怎样演唱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老师弹琴,讲授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老师弹乐句旋律教唱。
  第二段:直接唱。
第三段同前音准纠正(加手势),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利用柯尔文手势。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5、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6、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示范歌曲,加入二声部。让学生回答老师的和原唱有什么不同再教授学生二声部歌曲,并分组演唱。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先单个声部展示再合起来练习。二声部难度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播放清晨的各种图片,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再讲解。
  
(四)、小结
师:----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学生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