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39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39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1 22: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新课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的分类及特点,学习游记的写法。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描写旅途见闻。
3.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突出景物特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中,做到情景合一、角度多变。
4.把语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锻炼参与者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活动中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整体感知
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经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感受)的文章,它往往以轻松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来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感想。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游记”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散文的一种。
整体感知
1.偏于记叙的游记:以记录行程为主。
2.偏于抒情的游记:作者所游之地,如果某种景物令他激动不已,他把所见的景物和强烈的感情都写出来,就是一篇寓情于景,有浓郁抒彩的游记。
3.偏于写景的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
4.偏于说理的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某个道理。如果作者所游之地,某种景物使他陷入思考之中,作者把所见的景物和思考写出来,就是一篇有深刻感悟的游记。
游记的类型
合作探究
游记主要写什么
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宜简写,不必事无巨细地叙述出来。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览的踪迹为线索,串联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
如何写游记?
合作探究
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铁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1.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合作探究
如何写游记?
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选定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观察对象有次序地进行观察。运用定点观察法,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位置,也就是立足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足点不同,观察时事物呈现的面貌也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选择最理想的立足点。在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时,还要注意有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可以按照不同的次序,如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等进行观察。由于其固定的立足点,定点观察比较容易收到集中深入的观察效果,特别是对某一处、某一点的具体景物的观察中,容易抓住事物的特征,获得深刻全面的印象。
如何写游记?
合作探究
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
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景。以游踪为序是写游记常用的写作顺序。每到一处,观察点不同,所见之景也会不同,随着自己游览参观的开展,将一处处迷人的景物有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移步换景。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就是以游踪为序,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如何写游记?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
课文借鉴:
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为:玉龙雪山顶→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前→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中→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行文借助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句,把游踪展现得非常清楚。
2.游踪清晰,线索分明。
如何写游记?
合作探究
如何写游记?
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侧重写冰塔林,这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3.血肉丰满,主次分明。
课文借鉴:
合作探究
如何写游记?
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
例如《壶口瀑布》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奔腾激越。
4.详细描写,突出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课文借鉴:
合作探究
一篇好的游记,如果仅仅满足于写景、叙事是不够的,还必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文章才会余味无穷。
如梁衡观看壶口瀑布,感慨黄河具有“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性格品质,犹如一个人,犹如中华民族伟大的品性。这种感受的抒发,提升了景物的形象内涵。
5.情景交融,表情达意。
课文借鉴:
如何写游记?
合作探究
全篇布局
开头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游览地以及对此地的初步印象。
中间详写景物特征。笔法细腻,景物鲜明,情景交融,给人美的感受
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有头有尾,给人完整印象
写游记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抓住特征,写出个性。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合作探究
写游记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2.交代游踪,安排顺序。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和踪迹,可以此把游踪、风貌、观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者的脚步,不断变换游览地点,如《登勃朗峰》。二是定点观察,就是确定一一两个地点作为原点,描绘四周所见景物,人不动,景却不断变化,如(壶口瀑布》。
合作探究
写游记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3.情景交融,表情达意。写景的同时,要注意表达思考,抒发感受,做到“景中有我"“独抒性灵"?.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中所写的冰塔林的最物,就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作者常常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最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写出最点的文化底蕴,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和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合作探究
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写作实践
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周国年1031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写作实践
【审题要领】
美好的景色描写,能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神游其中。这个题目要求在自己游览过的景点中,选取其中一处印象最深的风景,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因为只写一处,所以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只需要聚焦到这一处景点上,先对其做定点的观察,观察时要调动所有感官细细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从而抓住该景物的特征。另外,写作时也要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力争把读者的心牵入自己笔下的情境中。
【思路导引】
阅读下面一篇范文,根据“审题要领”,做出简要评析。
群山
那里可真的是山的世界,远远近近都是山!往远处看,云雾缭绕,那些山或高耸,或低矮,一重一重,起起伏伏地静默着。色彩也浓淡不一,在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极为雄伟,似乎让你好奇山外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再看向近处的山,它不同于家乡的黄土高坡,竟然是一座整体的石头山,显得异常壮美。仔细看去,山上的石头呈黑色,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正从石缝间长出来,依着山势,每棵树都呈现出独特的姿态,又为山增添了几分俊逸之美。望向山顶,一层层薄雾像一条条轻飘飘的纱巾环绕着,不由得就让人想穿透那层层的雾气,进入山中一探究竟。
【点评】这篇习作是作者所见到的一幕山景。描写中特别注意写景的层次,由远及近,又由下到上。远山重峦叠嶂,雾气弥漫;近山雄奇壮美,树木俊逸,让人顿生神往之情。
范文点评
【写法小结】
草尖的露珠,树林的光影,俊俏的山峰,潺湲的河流,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如何把一处风景写得有特点、有生命?
首先,要在自己游览过的景点中选取一个印象最深的点作为描写对象。
其次,选择一个定点,调动各种感官做好观察。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它们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只有调动感官去观察,才能领略到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也才能从多个角度描写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范文点评
再次,请一定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凝视。作家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万物皆有情,凝视,就是带着你的心,去探知,去融入,去酝酿,去想象,这样就能接纳和感知眼前景物的内在神韵,从而将自己的感受融于写景之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最后,安排好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范文点评
写作实践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欣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审题要领】
这篇作文没有给定题目,仅给出了写作内容,即以自己游览过的某处景点写一篇游记。按照写作提示,要写好这一处景点的自然风光,也要将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个人在游览中的所思所想融进去,做到内容充实。所以写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同时,回忆当时游览时最深的印象或总体感受,据此做好材料的取舍,确定好叙述的详略。在记叙与描写旅游经历中也要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与评价,丰富文章内容。
写作实践
飘荡在纯净的丽江
若说西湖的平静无澜似内涵丰厚的词人,太湖的烟波浩渺如风姿绰约的美妇,那么在我的眼中,丽江更像是在深闺中尚未出嫁的少女,带着单纯清澈的眼神,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沿着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独行,尽管身边喧嚣熙攘,但听着脚板与青石的叩击声,我的心中无比宁静,只想一辈子都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像远古的生存方式。哪怕艰苦,哪怕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只要能与这石板路、青石桥、清澈流水为伴,天天微风拂面,我就已经无憾了。
【思路导引】
阅读下面一篇范文,根据“审题要领”,做出简要评析。
范文点评
怀着如斯心情信步于此,无须多虑下一步应踏向何处,只要与这秀美相伴就不必再言。不怕迷路,因为无论何时,古城的古朴民风自会指引我哪里才是归途。而现在,只需要抽出平日生活中宝贵的几个小时来平静游览,就已足够。
途中经过无数小店,里面的东西价廉物美,让人爱不释手。早已没有了如此冲动,想要买下许多东西,哪怕带回去无用,但现在拽在手上,就无论如何都不想放下。可买下很多东西终归是不可能的,再三权衡,买了一条带着复古风格的手链,戴在纤细的手臂上,略略大些,手链沿着手臂上下滑动,链上的装饰物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我却怎么也不会感到心烦。正如这古城,总是热闹而不焦躁。
范文点评
清澈的水流,不带一丝污浊。河底的幼鱼,灵活地摆动着鱼尾,轻轻巧巧地拨动着一朵水花从我身边游过。看着它们的时候,我的嘴角忍不住带着笑,像是看着刚出生的婴儿,心头荡起一波温柔。我不禁想起了那个极可爱的造句:“鱼儿游过了,水很活泼。”我想,也只有孩童的心性才会具有这么特别的想象吧!同样,也只有怀着孩童般未曾受到污染的心灵静静观赏,才会发现丽江古城的美丽。
生活中的有些事总归是身不由己的,但我庆幸的是,还有丽江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平静下来,甚至安于生活在这里。每一天,只要能看着这古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每一座石桥就好。
范文点评
【点评】标题精美惹人眼。标题中使用了一个十分奇妙的词——飘荡,这个词把作者游览丽江时自由自在、快乐闲适的心情很好地揭示了出来。景中蕴理文厚重。作者之所以赞美丽江,是因为美丽的丽江让其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让其灵魂得到了净化,让其明白了只有拥有一颗“孩童般未曾受到污染的心灵”,才能发现美丽事物的道理。感受细腻显真实。在描绘丽江时,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使文章更生动、更真实。全文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范文点评
【写法小结】
游记就是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描绘山水风景、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抒发内心情怀的一种文章。它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沿途景物的描写,以及游览者的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应该注意的是,游记与一般的写景文章不同,要做好“选”“画”“串”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步“选”。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如果通通写进游记,文章肯定会冗长烦琐。所以同学们要选择那些最能突出景点风格的景物。
范文点评
第二步是要将景“画”活。不同的风景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险峻、黄山奇秀等。在描写时,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特色,写出神韵。第三步,同学们还必须突出时间或空间线索,或由高到低,或由远到近,或由物到人,或移步换景,将精美景物巧妙“串”连起来。这样,结构才会浑然一体,内容也会锦上添花。
另外,写作时,同学们不要刻意在“游”上下功夫,而要用心于“记”上,要突出个人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内心的特殊感受交融在一起。
范文点评
写作实践
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范文点评
参观徐柏龄故居
一路听着当地村民零零碎碎的介绍,我们驱车来到了徐柏龄故居。①
与一般农村的院落相比,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爱国乡绅的家园,这里没有印象中大地主之家的气派、豪奢,小小的院落和朴素的大门楼,让人顿时对这位名人产生了敬重之情。②
进到院落,在感受朴素的氛围之余,青砖铺就的洁净的地面和靠墙的几杆疏竹,以及东跨院的月亮门、花墙和葡萄架下的长廊,顿时点染出雅致的感觉。③
①开篇交代行踪,点明题目。
②写外观徐柏龄故居粗略的观感——朴素。
③写进入院落的观感——雅致。
范文点评
院落被中间的月亮门和花墙隔开,分为东西跨院。④西跨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对着南墙的是正屋,左右带厢房,一边放杂物,一边是厨房。屋子采用传统的海草房的屋顶,冬暖夏凉,所以虽然天气炎热,可是走进正屋却感觉凉爽了许多。正屋里最典型的是八仙桌加椅子的摆设,雕刻着花纹,古色古香,深枣红色。四面墙上如今挂着旧时的照片,都是徐家的旧影像。走出正屋,在东西厢房转了一圈,看看那些老旧物件——簸箕、木推车、轱辘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五六十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⑤
④总领下文,表明下文要介绍东、西跨院。
⑤详写西跨院的结构、摆设。
范文点评
东跨院是闲置的空地,红色的葡萄架,高大而敞亮,下面也放着一套八仙桌椅,应该是徐家人喝茶、纳凉的地方。⑥
20世纪30年代,徐柏龄先生衣锦还乡,在老家修建了自己的居所,这套院落至今保存得基本完好。今当街南屋已被拆除。据说当年徐氏是买了别人的老宅子拆迁建造的新居,因两边的邻居不愿卖自己的房子,所以只能在两套房子之间翻盖,因屋顶的水不能流到邻居院里,还有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讲究,故在东西厢房的后墙上各建有一个南北向的流水槽,
⑥略写东跨院的摆设。
范文点评
南高北低,深三四十厘米,在厢房与正屋夹道之间的墙上用三层青砖和一块如意滴水瓦做了一个流水口,把雨雪水流到了自家院子里,再通过院里的下水系统流到外面。⑦
徐柏龄故居于2015年春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修。我们今天参观的就是重修后的院落。⑧
参观完毕,走出院落,同学们都感慨,没有奢华,看到的是那个时代人的勤俭、素朴和雅气。⑨
⑦交代院落的修建背景及修建特殊排水系统的原因,突出其独有的排水设计。
⑧交代重修历史。
⑨交代参观的结果和“我们”的感悟、收获。
写作实践
【评价标准】
评价要点
具体内容
星级达标
主题
抓住景物特点,表达出真切的感受。
自评
☆☆☆☆☆
互评
☆☆☆☆☆
结构
安排好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自评
☆☆☆☆☆
互评
☆☆☆☆☆
描写
选择一个定点,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
自评
☆☆☆☆☆
互评
☆☆☆☆☆
语言
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自评
☆☆☆☆☆
互评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