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本周习惯:
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大胆展示
每课一言: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课前准备:
课本
笔记本
摘抄本
笔
学
习
目
标
1、我能理解字词古今异义。
2、我能翻译出文章中字词含义,翻译出全文。
思维激发
思维激发
鲁肃
吕
蒙
吕蒙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第一课时
。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一读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卿
孰
涉猎
(qīng)
(shú)
(shè)
邪
(yé)
遂
(
suì)
你读得准确么?
为
更
(wéi)
(gēng)
注意:生僻字
多音字
通假字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6)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劝学
接受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结友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友的故事。
文章小问题: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
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文中主要人物:
孙权劝学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孙权劝学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孙权劝学
二读
读懂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译文:
谓……曰:对……说。
当道,当权。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古时王侯的自称。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研究儒家经典。
粗略的阅读。
语气词,后写作“耶”。
只,只是。
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历史。
与……相比,怎么样。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译文: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等到。
经过。
如今,现在。
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军务的时候,非常惊讶的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喽!”
吕蒙就学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那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
擦拭。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文言翻译五字法:
友情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见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5、当涂掌事
(
)
6、及鲁肃过寻阳(
)
推托
只
了解
重新
当道,当权
到
思维迁移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孙权劝学
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指出“学”的必要性!!
孙权二劝:
孙权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言辞恳切,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神态庄重而语重心长。
指出“学”的可能性!!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鲁肃赞学: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啊!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概括本文大意
本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进步,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古今异义:
孤
古:
今:
更
古:
但
古:
今:
今:
博士
古:
今: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名称
更加
转折连词,但是
只,仅仅
另外
孤独
古时王侯自称
文
言
词
汇
整
理
练
习
孙权劝学
就: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当:
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
以:
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一字多义:
从事
完成
应当
对,对着
用
认为
文
言
词
汇
整
理
练
习
孙权劝学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薄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孙权劝学
本文的三个人物的人物形象
孙权
吕蒙
鲁肃
关心下属、对下属严格要求。
知错能改,爱学习,
爱才、敬才、惜才、善于结交朋友。
孙权劝学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孙权如何以自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问题探究
孙权劝学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4.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惜才,
二人情投意合。
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所进步。
品味角色,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上述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四、感悟反思:
《孙权劝学》给我们的启示
1)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别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
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所进步。
板书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吕蒙
孙权
鲁肃
关心下属,对下属严格要求。
知错就改、爱学习
爱才
敬才
惜才、善于结交朋友
(就学)
2、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劝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