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八年级下册 1.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课件(35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八年级下册 1.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课件(35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6-02 09: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
绘画已经经过了六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现在让我们带着自豪,一起走进“形
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三大门类。
2.
初步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中国古代绘画按内容可分为: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中国画的分类:
按照绘画技法的不同分为:
工笔画
写意画
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
: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分组讨论:
如何有效的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写实:笔法细腻
熟宣纸
线勾勒后填色
层层渲染
形神兼备
写意:笔法简练
生宣纸
用笔挥洒,墨彩飞扬
追求神韵
中国画主要装裱形式:
手卷:也称长卷,手卷画裱成长轴一卷,多是横看,画面连绵不断。
如五代董源的《潇湘图》手卷
立轴:也称挂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上装天杆,下装轴。
横披,又叫横幅。一般幅度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
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
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
装楣条。
册页:是将绘画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存均较方便。
镜片:也称镜心,是托表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
镜心。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
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如宋代《芙蓉图》。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1
元始时期
2
战国时期
3
秦汉时期
4
魏晋那北朝
5
隋唐五代
6
宋代
7
元代
8
明代
9
清代
最早发现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罐上
的图案
鹳鱼石斧图罐
舞蹈纹陶盆
早期绘画作品—帛

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上面用
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
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
发展到高峰。
《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秦汉时期的画像石
画像砖
嘉祥武氏祠拓片车马出行图
魏晋那北朝时期作品
以宗教绘画为主
《鹿王本生图》(北魏敦煌壁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取材文学作品
隋唐五代绘画作品
中国最早的卷轴画
《春游图》
(隋
展子虔
)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昉
工笔人物画
局部图)
《捣练图》
(唐
张萱
工笔人物画
局部图)
唐代人物画成熟,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十国
南唐
画家
顾闳中)
宋代绘画作品
山水画成熟
马远
南宋

踏歌图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溪山行旅图(宋
范宽)
《早春图》
郭熙

宋)
倪瓒
《渔庄秋霁图》
元明清绘画作品
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
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富山春居图》(元
黄公望)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
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
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
称道“文人之画”。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
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
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
或个人抱负,讲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四君子”




“岁寒三友”



徐渭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
家、戏剧家。初字文清,后改字
文长,号天池山人,与解缙、杨
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
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
气势纵横奔放。特长于水墨大写意
花卉,工画残菊败荷,炉瓶彝鼎,皆古朴淡雅,别有
风致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
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绘画对
后人影响之深。
如《墨葡萄图》,以独出心材的表现手法,自右
上写葡萄一枝,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状物不拘
形似,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
朱耷
真名朱统筌,有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
“八大”二字,据人解释有“哭之”、“笑之”,哭笑不
得的意思。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从事绘画,他
襟怀浩落,慷慨啸歌。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
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
画之中。所以画中出现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
禽鸟一足着地,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眼珠向上,以
状白眼向青天。这样的形象正式朱耷内心的真实写照
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联缀起来草写,形似“哭之”、
“笑之”字样。他还有很多隐晦艰涩的诗句跋语,表示对
清廷极端的仇恨和蔑视。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
时习,秀劲绝伦”。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
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
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
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
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
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中国画独特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审美形式使中国画在世界绘画
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画强调意境,虽也写实,但实景实物都按照作者的
意图进行理想化的加工,使之具有诗意。有画家讲,中国山水画是“以文学
为引导,以书法为基础。”这句话。可以引申到以“文人画”为标志的中国画,
表明中国画与文学、书法的血缘关系。历来画家、评论家都强调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宋元以降的中国画,在画面上题字用印,构成有机的整体。所
以,说“中国画是诗书画印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恰如其分的。许多著名中国
画画家,对“诗书画印”不但“四会”,而是“精通”,他们不但是画家,而且是
作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对于学习中国画的后人来说,逐步达到
“四会”是一个并不苛刻的要求。
“诗情”与“画意”相互融会和沟通,奠定了中国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而熠熠生辉的基础,使得中国画在统一的传统下各具风貌,异彩纷呈,古
老而又充满活力。
谢谢!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