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教学模板PPT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1.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知道本
区是以黑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
布与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和外来移民的关系.
2.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
图的变化.
3.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
主的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
4.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的严重性。
课
程
标
准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
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通过实例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
惟一出路,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通过综合分析,理解本区人
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
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知
识
与
能
力
1.通过对非洲人文环境的学习,培养种族平等、维护
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的观点。
2.通过学习本区的经济,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
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
经济的观点。
3.通过人口与粮食环境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重点:
难点:
一、黑种人的故乡——半球、海陆地理位置
大
西
洋
印
度
洋
2.本区的海陆位置
北临:
南至:
东临:
西临:
好望角
A
1.本区半球位置
撒哈拉沙漠
好望角
印度洋
大西洋
A是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海湾)
南北半球、东半球
大
西
洋
印
度
洋
索马里半岛
马达加
斯加岛
几内亚湾
好望角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海陆位置
撒哈拉沙漠
地中海
红
海
1.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热带大陆
该区大部分位于
南北回归线之间
的热带地区;被
称为“热带大陆”。
一、黑种人的故乡——经纬度位置
2.纬度位置
该区大部分位于
20°W——50°E
之间的东半球。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带
本区大部分属于五带中
带,气候类型有:
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
热
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高山
热带雨林
地中海
一、黑种人的故乡——气候
1.气候特点:
该区的气候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
本区的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_
气候是世界分布最广
的气候类型。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带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一、黑种人的故乡——气候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分析左图,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2.结合下图
,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活动: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热带草原气候特点:
(1)全年高温;
(2)降水分为明显的
“干、湿”两季。
2.该地大部分地处
热带草原。建材就
地取材,搭建的房屋比较薄,透气性好。房顶由厚厚
的茅草覆盖;房屋阴凉通风,遮风避雨。
5—10月是
北半球的雨季
热带草原上的动物
热带草原干湿季的变化使动物有
的习性。
定期迁徙
B
北回归线
全年高温,降水分为
干湿两季;(5—10月)
为北半球的雨季,旱季
为11月—次年的4月,
南半球相反。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
B
5—10月是
北半球的雨季
赤
道
南回归线
一、马赛人的游牧路线:5-10月向
.
(方向)迁移。
北
马赛人的游牧路线:11月-次年4月向
.
(方向)迁移。
原因:
南
为什么游牧路线发生这样的变化?
读图回答
两地干湿季相反,此时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正值湿季。
热带草原景观
热
带
雨
林
景
观
非洲的手工艺人制作缠腰带
非洲的手工艺品
一个手工艺人在制作木工艺品
非洲独特雕刻艺术
粗旷奔放的非洲绘画艺术
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有的民族歌舞
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最大的盆地:
最高峰:
最大岛屿:
一、黑种人的故乡——高原为主的地形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特点)
马达加斯加岛
乞力马扎罗山
刚果盆地
埃塞俄
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马达加
斯加岛
刚果盆地
2.地势特点:
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非洲的最高峰,死火山,海拔5895米。
一、黑种人的故乡——河流
尼
罗
河
刚果河
1.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
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刚果河:
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
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
水量最大的河流。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矿产资源的宝库
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
2.该区矿产资源的特点:
4.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
、
的原产地。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的宝库
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3.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金刚石、黄金
椰枣和油棕
咖啡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矿产资源的宝库
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国家
发达国家
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
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出口
进口
本区主要进出品产品示意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
单一商品经济(经济特点)是如何形的?
提示:本区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控制与剥削是本区“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
本区国家摆脱单
一经济困扰的出路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
1.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2.农业发展多样化;
3.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单
一
商
品
经
济
人种“黑非洲”
地形“高原大陆”
气候“热带大陆”
殖民掠夺
资源
丰富
位置和范围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农业发展多样化;
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04年)和平均人口自然
增长率(2000~2005)
非洲人口自然
增长率最高。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
。2005~2010年,非洲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2.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牧业生产
,农产品产量很
,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
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
的煎熬。
2.3%
首位
落后
低
粮食供应不足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饥饿
塞内加尔过度
放牧形成的荒漠草原
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瘠的土地
非洲的农业生产
饥
饿
的
非
洲
人
提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人口过多是产生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而增产的粮食和肉类,无法满足人口增长过快的需要,限制了经济发展,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毁林、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使土壤肥力丧失,沙漠化扩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已成为本区今后三大重要任务。
课本活动题要点提示:
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虽然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还比较落后,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在努力摆脱贫困。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认为下面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协调人地关系的建议有道理吗?为什么?把下面若干条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中,并说出你的理由。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
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
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引进人才和技术:
E
D
C
B
A
F
单一商品
为主的经济
初级产品
价格低廉
工业制成品
价格昂贵
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出路
人口、粮
食与环境
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生产力水平又较低,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这里已成为世界上人口问
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黑种人
的故乡
位置(半球、海陆、经纬度位置)
地形特点:
气候:
撒
哈
拉
以
南
的
非
洲
课堂小结
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农业发展多样化;
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地势特点:
以热带气候为主,被称为“热带大陆”
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巩固训练
1.以下动物中生活在非洲大沙漠中的是(???
)
A.斑马????????B.长颈鹿
C.鸵鸟??????
??D.狮子
2.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 )
A.合恩角 B.好望角 C.佛得角 ?D.非洲之角
3.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在非洲的( )
A.中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州
C.非洲
D.欧洲
C
B
A
C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生产方式落后
C.自然环境恶劣 D.长期殖民统治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是( )
A.进口原料、半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B.出口原料、半成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C.出口、进口均为原料、半成品
D.出口、进口均为工业制成品
7.非洲的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 B.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种植庄稼
C.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 D.大量开采矿山,破坏了山地
D
B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课题名称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课时
2
主备
辅备
备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各国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材内容分析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有了大致的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3.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4.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学生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资料,准备课上发言。2.准备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的资料。
学习策略
比较分析、综合分析、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单一商品经济)。(难点)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对应目标与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园区中,非洲的展览馆展现了非洲大陆的神奇,让观众能看到非洲、听到非洲、触摸非洲、感受非洲。今天,我们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景观、文化风俗的图片。
请部分学生展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的资料。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环节一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下面请大家根据教材P62的阅读材料模仿击鼓,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的文化习俗。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地了解他们,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什么位置,生活环境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击鼓活动:第一组模拟欢迎贵宾,第二组模拟婚寿喜庆,第三组模拟死亡报丧,第四组模拟出现敌情。各小组成员以桌代鼓,配合要默契,要求声音不在于大,而在于节奏。
通过材料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材料、主动学习的习惯。模拟击鼓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氛围高涨起来。
环节二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自然环境学生分组读教材图(图8.26),合作探究下列内容。(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及其特点。(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岛屿、一个海湾、周围所临的海洋和好望角。(3)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4)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5)参照“非洲气候图”,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从教材上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上面我们对黑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1)学生在图中描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得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2)学生在图中找出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3)该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4)(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5)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学生:神奇、高原大陆、美丽……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意在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三、快速发展的经济教师: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的主题是“希望之大陆”,以展现非洲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利用自身条件挖掘潜力,迎接挑战,建设家园,为未来注入无限希望。撒哈拉以南非洲又有“富饶的大陆”之称,那么它自身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富饶”在何方?需要迎接的挑战又是什么?教师: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而经济却比较落后?教师:展示进入21世纪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肯尼亚的花卉业和旅游业……教师总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经济发展快速,留给我们的印象之二:“富饶的大陆”——贫困落后。只有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经济才是摆脱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唯一出路。
学生:读教材P63图(图8.30)回答问题: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在对外贸易中,初级农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哪种类型价格高?2.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不能出口工业制成品呢?3.是什么原因造成该地区长期落后?4.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发展面貌如何?学生活动: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提出“金点子”。要求:(1)全班分成四组,每组之间进行比赛;(2)“金点子”多且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那一组获胜。
先通过发展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落实到实例上,顺理成章地进行对比─分析─解决─验证,培养学生学习的一般方法。
环节四
四、人口、粮食与环境教师:读教材P65图8.33“2005—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何?会产生什么直接影响?展示非洲气候分布图和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图,探究下列问题:1.撒哈拉以南非洲哪种气候分布最广泛?2.这种气候条件是否会造成粮食作物减产?3.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该地区的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方式?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也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状况。请大家再次发挥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教师小结:大家给撒哈拉以南非洲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
学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导致粮食供应不足。1.热带草原气候。2.易发生旱灾,造成粮食作物减产。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记录。学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农业发展多样化;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等。
认识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之一是“高原大陆”——黑人故乡;印象之二是“富饶的大陆”——贫困落后;印象之三是“热带大陆”——饥饿干旱。
板书设计
收获不足及改进方法
德育渗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