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4.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分析说明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2.指出小肠与其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难点: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小肠的结构及消化吸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教学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视频资源、《【生物世界】胃液的功能》视频资源、《【活动设计】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活动设计资源、《【教学图片】肝、胆、胰、十二指肠间的关系、小肠皱褶微观图、小肠皱褶微观放大图、小肠绒毛微观图、小肠绒毛微观放大图、小肠中的血管、小肠易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结构特点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复习提问:什么是消化?
上节课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那么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是怎么样的?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被吸收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新知讲解】
(一)食物的消化
食物首先进入人体的口腔,那我们先来了解下口腔内的消化过程。
讨论:口腔内的牙齿和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怎样的呢?
讲解: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再通过食管的蠕动输送到胃。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将食物与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混合形成食团,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与酶分子充分接触,我们将这种消化方式称之为物理性消化。
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则没有分解。
口腔里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到胃里。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
播放视频《【生物世界】胃液的功能》。
胃液的功能
(上图为素材库中《【生物世界】胃液的功能》视频截图)
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变成像黏稠的糨糊一样的食糜,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
随着胃的蠕动,食糜下行,分批进入小肠。
展示《【教学图片】肝、胆、胰、十二指肠间的关系》。
肝、胆、胰、十二指肠间的关系
讲解:肝脏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那胆汁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设计来了解一下。
展示《【活动设计】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上图为素材库中《【活动设计】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活动卡片截图)
讨论:肝脏分泌的胆汁有什么作用呢?
讲解:胆汁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的接触面,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例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由此可见,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渐完成的。
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物理性消化;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
消化管
化学性消化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口腔
部分淀粉
麦芽糖
胃的蠕动
胃
部分蛋白质
初步分解
小肠的蠕动
小肠
(消化的主要场所)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讨论:食物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后,随着小肠的蠕动继续下行,进入大肠。那么,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究竟是在小肠中还是在大肠中被吸收的呢?
分析一下图文资料:
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果把一个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
展示《【教学图片】小肠皱褶微观图、小肠皱褶微观放大图》。
小肠皱褶微观图
小肠皱褶微观放大图
展示《【教学图片】小肠绒毛微观图、小肠绒毛微观放大图》。
小肠绒毛微观图
小肠绒毛微观放大图
展示【教学图片】小肠中的血管、小肠易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结构特点示意图。
小肠中的血管
小肠易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结构特点示意图
大肠的长度一般为1.5米,它的内表面也有环形皱襞,但是没有绒毛状突起。
讨论:请你推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讲解: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分析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
观察小肠的结构
(上图为素材库中《【教学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视频截图)
讲解: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2)小肠很长,是消化道内最长的,约5~6米;
(3)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4)环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5)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那些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粪便中往往含有病菌、虫卵和其他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排出后不加以处理就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传播疾病;如果通过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生产上的有机肥。
(三)技能训练
如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讲解: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内开始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达小肠,再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因此,曲线X表示糖类(淀粉)的消化过程;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由图示可知,曲线Y所代表的营养物质自小肠开始消化,因此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讲解:从图示中的曲线可以看出:
淀粉在A(口腔)内开始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达小肠,再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脂肪在D(小肠)内开始消化,首先被小肠内的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被肠液和胰液的脂肪酶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在C(胃)内开始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3.D中含有哪些消化酶?
讲解:D表示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典型例题
例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答案:B
解析: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例2.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胰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
答案:D
解析: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例3.在消化道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先后顺序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蛋白质、糖类、脂肪
答案:C
解析:淀粉主要成分糖类,最先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只能在小肠被消化。因此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蛋白质、脂肪。
例4.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
A.小肠长,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
B.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C
解析:小肠长、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与吸收功能相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与吸收功能无关。
六、课堂小结
讲解: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消化和吸收,知道了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讲解:(一)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
消化管
化学性消化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口腔
部分淀粉
麦芽糖
胃的蠕动
胃
部分蛋白质
初步分解
小肠的蠕动
小肠
(消化主要场所)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小肠很长,是消化道内最长的,约5~6米;
(2)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3)环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4)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七、板书设计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1.口腔: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部分淀粉
麦芽糖
胃:蠕动
部分蛋白质
初步分解(多肽)
小肠:蠕动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主要场所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小肠很长,是消化道内最长的,约5~6米;
(2)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3)环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4)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材料器具
试管(透明饮料瓶)、花生油、清水、动物(鱼或鸡)的胆汁。
方法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①号和②号,然后各注入2
mL清水。
2.向①、②号试管内滴加2滴花生油。
3.向①号试管内加入2
ml清水,向②号试管内加入2
mL胆汁,然后振荡试管。
4.观察比较两支试管内油滴的变化。
①号试管内的油滴变化
②号试管内的油滴变化
想一想
为什么两支试管内油滴的变化有所不同?
实验现象图
实验现象的语言描述(共43张PPT)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水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那么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口腔内的牙齿和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怎样的呢?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经咽进入食管。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食管的蠕动将食团输送到胃。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将食物与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混合形成食团,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与酶分子充分接触,我们将这种消化方式称之为物理性消化。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则没有分解。
部分淀粉
麦芽糖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生物世界】胃液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胃的蠕动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变成像黏稠的糨糊一样的食糜,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
部分蛋白质
初步分解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肝、胆、胰、十二指肠间的关系
肝脏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那胆汁有什么作用呢?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活动设计】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肝脏分泌的胆汁有什么作用呢?
胆汁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的接触面,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物理性消化;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消化管
消化液
消化酶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口腔
唾液
唾液淀粉酶
牙齿咀嚼
舌的搅拌
胃
胃液
胃蛋白酶
胃的蠕动
小肠
肠液
胰液
胆汁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不含消化酶
小肠的蠕动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部分淀粉→麦芽糖
部分蛋白质初步分解
(一)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新课
食物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后,随着小肠的蠕动继续下行,进入大肠。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究竟是在小肠中还是在大肠中被吸收的呢?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分析图文资料
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果把一个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小肠皱褶微观图
小肠皱褶微观放大图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小肠绒毛微观图
小肠绒毛微观放大图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小肠中的血管
小肠易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结构特点示意图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大肠的长度一般为1.5米,它的内表面也有环形皱襞,但是没有绒毛状突起。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请你推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教学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
二、讲授新课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2)小肠很长,是消化道内最长的,约5~6米;
(3)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4)环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5)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那些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六类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粪便中往往含有病菌、虫卵和其他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排出后不加以处理就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传播疾病;如果通过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生产上的有机肥。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讲授新课
如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三)技能训练
二、讲授新课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曲线X表示糖类(淀粉)的消化过程
曲线Y所代表的营养物质自小肠开始消化
(三)技能训练
二、讲授新课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淀粉在A(口腔)内开始消化;
脂肪在D(小肠)内开始消化;
蛋白质在C(胃)内开始初步消化。
(三)技能训练
二、讲授新课
3.
D中含有哪些消化酶?
D表示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三)技能训练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反馈
例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B
三、课堂反馈
例2.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胰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
D
三、课堂反馈
例3.在消化道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先后顺序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蛋白质、糖类、脂肪
C
三、课堂反馈
例4.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
A.小肠长,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
B.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四、课堂小结
消化管
消化液
消化酶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口腔
唾液
唾液淀粉酶
牙齿咀嚼
舌的搅拌
胃
胃液
胃蛋白酶
胃的蠕动
小肠
肠液
胰液
胆汁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不含消化酶
小肠的蠕动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部分淀粉→麦芽糖
部分蛋白质初步分解
(一)食物的消化
四、课堂小结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小肠很长,是消化道内最长的,约5~6米;
(2)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3)环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4)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