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教学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教学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2 20:10:52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20年5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片《少年的你》上映短短数日,在各大影评网站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所谓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主要叙事背景,以青春化的语态和视角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的电影类型。近年来青春片的类型化创作日臻成熟,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闪光少女》《匆匆那年》等,都在主题提炼和话题延展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当中引起关注。
与青春有关的主题,往往和成长困惑、自我突围、性别焦虑、叛逆思维联系在一起。这些主题在亲情的牵挂、爱情的萌芽和友情的羁绊之下有着广阔且丰富的演绎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掌握话语权的青少年,在青春片里总是急切地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创作青春片的难度在于在政策的规约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的故事讲述,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深度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而创作青春片最为忌讳的就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
《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级的复读班,加上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影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警示价值。影片试图进一步放大应试教育与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而引入的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这冲突来得越发猛烈。总之,从青春片的主题挖掘来看,无论是残酷青春还是校园喜剧,虽然故事基调和讲述视角不同,但它们都在试图解锁青少年群体的心路历程,都在试图为未知的青春寻找正确的打开方式。
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够成功。在长大成人的道路上,青少年时刻面临着荷尔蒙的超常释放。身体的快速成熟打乱了心理发育的节奏。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敏感、叛逆、激进、冲动、感性、脆弱、好奇几乎成为每个人走过青葱岁月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又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主人公陈念和小北,一个是优质学生,一个是街头顽童,偶合的命运与偶然的相遇,以及对于情感和温暖的真挚渴望,让两颗孤独又脆弱的心灵找到了缱绻的港湾,爱的初体验也在懵懂中孕育。于是,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他们用专属于少年的意气和行动去掩盖罪责,试图以此来挣脱命运的不公。施暴者魏莱、办案民警、置身于校园暴力中的学生等角色,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饱含深意的角色名字、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都是这部电影在艺术水准上超越庸常的制胜之道。在看守所里叠映在玻璃幕墙上的陈念与小北的面庞,二人相视无言、持久呜咽时的极近特写,在两辆警车上跨越空间的对话等都显示了创作者娴熟的镜头掌控力。
此外,影片还把许多隐喻埋伏在剧情当中。如陈念与小北剃掉长发变成同款发型,是他们为青春献祭的仪式,也是他们宣告长大成人的心理涅槃。又如在陈念出走时,镜头转向暴雨击打下蜷缩在街角的花朵,仿佛告诉观众:陈念虽然弱小无助却依然执着倔强地守候着明天。再如影片末尾那堆叠如山的试卷,仿佛批阅的不是高考命题而是一场漫长的人生问答。《少年的你》主题凝练、笔触凌厉、角色走心,针对校园霸凌提出问题又尝试寻找答案,给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以真诚的提示与由衷的关切,正如影片中所言:“路上一直有阴影,但是抬头总能看见阳光。”挥去校园霸凌的阴霾,青春终将迎来晴朗的天空。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春片如果不能让观众产生身份、情感以及价值的认同,就会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
B.只要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就能成功。
C.敏感、叛逆、感性等关键词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陪伴每一个人走过青葱岁月。
D.《少年的你》中,主角的特写,警车上跨越空间的对话等,显示了影片超常的艺术水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电影主题、人物形象、制作艺术、剧情设置等四个方面,剖析了电影《少年的你》成功的原因。
B.文章多角度切入,按照从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的逻辑顺序论证了《少年的你》获得成功的原因。
C.作者在文中通过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释自己对青春片的见解,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D.作者通过对小北和陈念形象的具体分析,证明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青春片成功的重要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表现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掌握话语权的青少年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B.《少年的你》把故事背景放在高三年级的复读班,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使得故事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
C.“路上一直有阴影,但是抬头总能看见阳光”,《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但是从未忘记给观众留下希望的火种。
D.《少年的你》的制胜之道,就在于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饱含深意的角色名字和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的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取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
“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
“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
“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提顿、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
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
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5.
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6分)
6.
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6分)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乾祐初,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
"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世宗悟,即入侍,以府事属翰总决。及世宗即位,补供奉官,从征高平,参豫谋画。寻迁枢密承旨,护塞决河。世宗征淮南,留铠甲千数在正阳,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归京师。时翰适从京师来诣,过正阳十数里许遇之,虑劫兵器为叛,矫杀之。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翰曰:
"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
"因不之罪。乾德二年,太祖亲征西蜀,涧谷深险,翰令凿石通道,师旋以济;诏兼西南诸州转运使,自石门径趋归州,饷运不乏,由夔、万入会王全斌军,成都以平。时全师雄拥众十万余据郫县叛,谋窥成都,翰率兵讨平之。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师还,迁蔡州团练使。开宝二年,从征太原。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
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翰在郡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弛。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诏遣御史滕中正乘传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选自《宋史·曹翰传》,有删节)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B.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C.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D.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上不豫,王为冢嗣  
豫:犹豫
B.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 
每:常常
C.诏遣御史滕中正乘传鞫之
鞫:审讯
D.狱具,当弃市     
狱:案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翰年轻气盛,后得赏识。他年轻时担任小吏,因盛气凌人,不被乡人赞誉。后周太祖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隶属周世宗军中。
B.曹翰审时度势,敢于独断。他去朝见皇帝,正好碰见被押送回京师的降卒,担心降卒劫持兵器发动叛乱,便假称诏令杀掉了他们。
C.曹翰有智有谋,战功卓著。吕翰占据嘉州叛乱,曹翰得知叛军大约三鼓时攻城,便在二鼓时发兵,最终大败叛军,平定剑南。
D.曹翰征敛繁重,政事松弛。被告发后受到审讯,得到皇帝的宽恕,只是被削去了官职,流放他乡,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之职。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作者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也称“跋”。
B.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龙门是指龙门山,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乾祐初,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4分)

2)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5
分)
(3)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
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13.
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6分)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每空1分)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
_
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
,_
__
_______,

《静女》中,描写男子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子的句子是: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__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②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__了。
③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__。                                
A.
荒僻  取消  惭愧
B.
荒僻  取缔  愧怍
C.
偏僻  取缔  愧怍
D.
偏僻  取消  惭愧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舌尖上的中国3》毁了前两部的口碑,评分惨不忍睹,这恰恰说明哪怕是美食纪录片的创作也要坚持自己的精神品格,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来引领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
B.
新浪微博数据调查显示,元旦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众多新生代男神出演的《回到明朝当王之杨凌传》最为网友关注,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近5000余万次。
C.
为了即将到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均由专业单位承包。
D.
纵观现在中国一线的互联网企业,我诧异地发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1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
②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③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④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19.下列比喻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
2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判断有误的是(
)(3分)
A.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B.
《五人墓碑记》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熔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而这一切,又都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这个主题思想,作者直到文章的结尾才明确地说出来,那就是“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
在小说《品质》中,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警醒世人。
D.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记述外交辞令的散文,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烛之武之所以能够成功说退秦军,主要就是因为他掌握了高超的辞令艺术。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分)D
.A
项,“青春片如果不能让观众产生身份、情感以及价值的认同,就会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曲解文意,原文是“创作青春片的难度在于在政策的规约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的故事讲述,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深度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而创作青春片最为忌讳的就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可见“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的原因不是“不能让观众产生身份、情感以及价值的认同”,而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B
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只是青春片成功的原因之一。C
项,“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陪伴每一个人走过青葱岁月”扩大范围,原文为“几乎成为每个人走过青葱岁月的关键词”,注意“几乎”。故选
D。
2.(3分)B
B
项,“按照从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的逻辑顺序”错,本文写了《少年的你》的选材、人物塑造、细节、镜头、台词、隐喻特点等方面,这些成功的因素无主次之分。故选
B。
3.(3分)D
D
项,“《少年的你》的制胜之道,就在于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饱含深意的角色名字和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不全面,文中所论及的“制胜之道”很多,比如还有“《少年的你》直面校园
霸凌,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级的复读班,加上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影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警示价值”“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够成功”等,该选项说法以偏概全。故选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6分)C、E(A错在“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错在“强的母亲却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D错在“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5、“强”的人物形象:
(1)出身农村,自小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熏陶,节俭,朴实。
(2)敬业,责任心强,一直以公司为家。
(3)自尊自信。
(4)为人诚实,工作中不徇私情(或坚持原则,或不讲情面)。
(5)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贪婪。
(6)与外商交往不卑不亢,有爱国情操。
(分析,略。)
(1点1分,共6分。)
6、(6分)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
“外商”带着翻译、秘书摆出一幅外国人的气派,是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或自认为洋人的身份高级);
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趾高气昂、骄傲自大
“强”提出“共进晚餐”后他的“迟疑”,是担心那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的作风,对合作产生了犹豫;
“强”表现出的中国人的不卑不亢及勤俭美德征服了他,使他作出了合作的决定。钦佩
(一点2分,心理中心词对应相关情节(缘由),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7、(3分)A
8、(3分)A豫:安适。
9、(3分)C是诈为二鼓,欺骗叛军。
10、(3分)A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春秋》。
11、(
1)乾祐初,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4分)
乾佑初年,后周太祖镇守(1分)邺地,与他谈话后(省略句1分),认为他是个奇才(“奇”1分),让他隶属世宗军中(1分)。

2)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5
分)
敌人因受困才归降我军(1分),并不是心服(1分),我军所得兵器都在正阳(1分),如果被他们劫走(1分),这样就又生出一个淮南来(“是”1分)。
(3)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3
分)
正赶上汝阴县令孙崇望到朝廷(“诣阙”1分),告发曹翰私卖兵器(“市”1分),所作所为大多违法(“不法”1分)。
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曹翰,大名人。年轻时任郡小史,喜欢盛气凌人,不被乡里人赞誉。乾佑初年,后周太祖镇守邺地,与他谈话后,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隶属养子后周世宗军中。世宗镇守澶渊时,署任曹翰为牙校,入京任开封府尹时,留曹翰在澶渊节度府衙。适逢太祖卧病不起,曹翰不等到召见,就回京来见世宗,秘密地对他说:“皇上身体不适,您作为储君,不在宫中以医药侍奉皇上而在外廷处理政事,失去天下人的希望”。柴荣醒悟,立即入宫侍奉太祖,把府事托付给曹翰总体处理。等到世宗即帝位后,补任他为供奉官。曹翰随世宗参与高平之战,参与谋划军务。不久升任枢密承旨,负责堵塞黄河决口。世宗攻打淮南,留有一千多副铠甲在正阳,不久俘得降卒八百人,集中送回京师。当时曹翰正好从京师来朝见,经过正阳十几里处遇到他们,考虑到降卒会抢劫,兵器叛乱,就假称诏令杀掉他们。等见到世宗时,曹帕把事情详细汇报,世宗不高兴。曹翰说:“敌人因受困才归降我军,并不是心服,我军所得兵器都在正阳,如果被他们劫走,这样就又生出一个淮南来。”因此,世宗没有怪他。乾德二年,太祖(赵匡胤)亲自征伐西蜀,涧谷深险,曹翰下令开凿山石通道,部队不久得以经过;诏令曹翰兼任西南诸州转运使,从石门直接到归州,粮草运转不绝,由變、万前进与王全斌会师,成都得以攻克。当时全师雄拥聚十万兵马占据郫县叛乱,打算窥伺成都,曹翰率兵讨伐平定了他们。不久,军校吕翰杀死武怀节,占据嘉州振乱,曹翰及诸将攻夺了嘉州。侦察得知叛军大约三鼓时回来攻城,曹翰诫令知更慢些报更,到天明时还是二鼓,敌军还未聚集就散,趁机打败叛军,剑南于是被平定。部队回师后,升任曹翰为蔡州团练使。开宝二年,眼从皇上征讨太原。又跟从皇上征讨幽州,率领所部兵马进攻城东南角,士兵们挖地时挖到一只蟹献给他。曹翰对诸将说:“蟹本是水中物却住在陆地上,这是失去了它本来的生存处所。而且蟹多脚,敌人的援兵将到,此城不可进占的征兆,况且蟹者解也,难道要我们班师回朝吗?”后来果然应验。曹翰在地方任官时间长,横征暴敛,政事因此废驰。赵光义因为他有功于国家,每次都宽容了他。正赶上汝阴县令孙崇望到朝廷,告发曹翰私卖兵器,所作所为大多违法。诏令派遣御史滕中正乘驿马前去审问,案结后,判决杀头,赵光义宽宥他的罪过,只削去他的官爵,把他流放禁锢在登州。淳化三年,
曹翰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封为太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答案】12.
(3分)D
D项,“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故选D。
13.(6分)
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②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解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结合诗句联系作者的情感分析。首先要读懂诗:“春岸”两句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偷生”两句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老病”两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百年”两句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或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6、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3分)B
16、(3分)D
【解析】A项,“引领……需求”,搭配不当,应改为“满足……需求”。
B项,“阅读量近5000余万次”不合逻辑,删掉“近”或“余”;搭配不当,“阅读量……次”。C项,结构混乱,“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中“的”字应改为“了”字。故选D。
17、(3分)C
18、(3分)A(B项“献丑”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献丑”不符合“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叨光”是受到对方好处表示谢意时用的客套话。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
19、(3分)B(“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该喻指读书人,所以用来喻指“词典”不当)
20、(3分)D烛之武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他看明白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聪明地利用了秦晋两国的矛盾,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语言艺术再高超也不能解决问题。
1一、命题意图
作文题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考生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
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辨力。
二、作文题解
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
两个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
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
两个概念,体现命题的思辨性。选择“只有偶像,没有英雄”,要把“偶像”与“英雄”的异同写明白。如果把“偶像”狭义地理解为“被追捧的作家、娱乐圈艺人或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且,把“偶像崇拜”解读为一种社会乱象,那么文章可以偏向“驳论”偏向“反思”,注意归因,集中笔墨于社会因素的挖掘。
如果把“偶像”与“英雄”辩证统一起来,“偶像”的类型有很多,可以是演艺明星,可以是科研专家,可以是大国工匠,也可以选身边的敬业标兵;那么神坛上的英雄落入人间,一个“英雄消解”“偶像丛生”的时代也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偶像,争做英雄!
“一个是非问”——“而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体现命题的限制性。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标志”,行文一定要以此为切点,不要视而不见,缺乏对“考场作文”的敏感度。同时结合上面关于材料的分析,具体且有层次地回答这个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延展,结合时代特征,谈谈对于“寻找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等命题的呼唤,或对“抹黑英雄、盲目崇拜英雄”等现象进行批驳与深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