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5-09 15: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椿木营民族中学 赵文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理解:理解“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具体内涵及意义;记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局面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能力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原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港澳回归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一国两制”独创性的伟大构想,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港澳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了解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的关系。
2、祖国统一的必然性。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史实的了解;台湾问题的相关常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七子之歌》音乐导入,引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一目。
“一国两制”的构想
问题创设讨论:请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全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么样一步步形成的?
学生阅读并总结概括,教师评析总结。出示邓小平概括总结“一国两制”的历史图片。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什么?
找两位学生分别解释“一国”与“两制”的含义。教师予以鼓励并解释“一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3、学生齐读“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过渡:“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就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却首先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施。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带领学生回顾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史实(指名学生完成,教师予以鼓励)。指出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提升,收回香港的必然性。学生阅读课本P92-P93小字部分,感受中国就香港回归问题与英国进行的漫长而艰辛的谈判历程。
教师分别出示幻灯片,导出经过领导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4年中英两国签订《联合声明》,宣布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短片和彭定康离任交权时的图片,分别找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出示香港区旗、区徽和行政长官图片,说明这与“一国两制”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介绍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时间、区旗、区徽、行政长官。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P92大字部分最后关于两国《联合声明》内容的介绍,说说是怎样体现“一国”和“两制”的。教师做评析并给予鼓励。
创设问题,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讨论结果由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集中说明。教师对各个小组答案进行评析总结并给予鼓励。幻灯片出示标准答案。
问题:香港、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一些?
找学生代表阅读P9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其它同学默读。
过渡:教师出示漫画《就差你一个了》,学生看漫画,找同学起来说一下其中内容,教师予以鼓励,导出台湾问题。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台湾问题的大致由来。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最后一目内容,边读边画,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两岸人为造成的隔绝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三分钟阅读思考时间)指名学生来归纳总结,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师评析并给予鼓励,同时出示关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有关历史图片。
过渡:台湾问题是时下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导出拓展题目。
拓展延伸
“假设你现在是国家领导人,面对台湾问题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动用武力解决,一条是和平方式解决,请问你会选择哪一条,并阐述你自己的理由”。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请多名学生起立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评析学生的观点,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请一位同学起立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予以补充并给予鼓励。
六、学习测评
教师出示幻灯片题目,请几位同学分别完成巩固练习。
七、结束
再次出示漫画《就差你一个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和中华儿女们经 过不懈的努力,已经让两个漂泊在外百年之久的孩子——香港、澳门顺利的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但是母亲另一个孩子——台湾还一直外漂泊,相信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中华民族的不懈努力以及“一国两制”伟大国策的指引,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定能如愿回到母亲的怀抱。让我们在《盼团圆》的歌声中,大声的读出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结束这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