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中考复习课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中考复习课复习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3 20: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课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是中考复习中的一节内容,所以我对本章知识,在中考中的题型及分值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了一些可循的规律。通过对近六年龙东地区中考物理卷物态变化分值及题型搭配图像分析,确立本节复习课的学习目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题进行复习。因此将本节课围绕六大物态变化进行三种类型的分类,即:
一、名称及吸放热型(
选择、填空)
二、实验探究规律型(
填空、实验)
三、混搭型(简答)
以这三种类型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改从前教师们逐节复习的旧模式,使学生的中考复习变得更加具体化,学习目标明确,并很快熟悉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的题型,从心理上尽快适应中考,对中考充满信心。
(二)落实、巩固目标
落实目标一:
一、名称及吸放热型(
选择、填空)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回顾六种物态变化,并找出易错处,有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识记方法
巩固目标一:
一、名称及吸放热型
1、如图所示,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落实、巩固目标二:
/min
0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0
0
0
0
0
12
25
38
48
60
75
87
100
100
100
100
50
0
0
0
-70
二、实验探究规律型
落实目标二,通过每小组分发一个冰冻的矿泉水、抹布、碘,利用以上数据,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绘制全过程的图像,展开六大物态变化循序渐进的探究实验复习,其中有回顾,又有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整个目标二的完成,将落实与巩固融为一体,学生边学边练。
落实目标三:
三、混搭简答型
这一类型由学生直接看以下问题入手,先作答。与困难后,由教师引导总结答简答题的基本思路、规律和方法。
1、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气,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干旱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规律为:
巩固目标三:
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及思路进行巩固练习:
2、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鸡蛋。当煮鸡蛋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鸡蛋煮熟。小红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而且节约燃料,减少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免加重温室效应。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
落实、巩固目标环节,本部分采用边落实边巩固的模式,将二者融合,使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目标二的达成是本次复习课设计的经典之处,用冷冻矿泉水、抹布完成前四大物态变化的全部实验的复习和拓展,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绘图、总结,复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碘升华凝华实验中,巧妙在如何不出现液态碘的实验设计中,使中考复习更加上升一个难度,但又不显突兀,而是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目标三中,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和规律也是本节课的亮点,这一方法使学生思路一下清晰起来,为做简答题设计了很好的方法。落实目标和巩固目标环节,不拘泥于分开的模式,也可互相渗透,主要看课型及课的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
(三)检测目标
在检测目标中,我采用了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物理试题的原题,让学生真正体验一下中考题,检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中考中自己的真实水平。增加信心,弥补不足。检测目标的内容,要试题设计合理,做到知识内容上不重复,互相补充。让学生多见真题,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本节课内容较多,课堂容量大,但由于四环节教学模式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并未感觉混乱,相反思路非常清晰。整体师生互动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及成绩的反馈,本堂课四环节的运用,使课堂思路非常清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读题分析现象
联想涉及知识
进入细节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