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机械效率
1.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拉力F的功率P1、P2,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2∶3
η1∶η2=3∶2
B.P1∶P2=1∶1
η1∶η2=1∶1
C.P1∶P2=3∶2
η1∶η2=1∶1
D.P1∶P2=2∶3
η1∶η2=1∶1
2.如图示,在大小为600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经过3s将900N的重物提升了0.6m,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720J
B.动滑轮重300N
C.拉力F的功率为12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3.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G1=38N,G2=60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拉力相等,所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B.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6
N
C.如果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的功率也相同
D.如果重物上升的高度相同,则拉力通过的距离也相同
4.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5.力F1将物体A匀速提升了s,若改用滑轮组把A匀速提升相同高度s,拉力为F2,此过程滑轮组(
)
A.总功为F2s
B.额外功为F1s
C.机械效率
D.额外功为
6.已知甲、乙两种机械在做功过程中,甲的机械效率比乙的机械效率大,这表明
A.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B.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C.甲做的额外功比乙做的额外功少
D.甲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比乙大
7.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8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若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_____N;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时拉力F为_____N。若另一斜面的高度h与长度s之比为3:5,将重25N的物体匀速拉至顶端的拉力为18N,则该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__N。
8.将重物从长4m、高2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在此过程中,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_J,重物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N,物体的重力为_____N.
9.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为1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拉力F=6N,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W,若提起20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人用1.6
N的拉力F,绶慢拉动绳子自由端,使钩码升高。已知每个钩码受到的重力为2N,根据图中的数据求:
(1)人做的有用功;
(2)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11.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水面以下竖直缓慢匀速提升(不计水的阻力)一个重200N,体积为8×10-3
m3的正方体物块A。(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g=10N/kg)
(1)求物块A在水面以下所受浮力的大小;
(2)小华利用此滑轮组从水面以下竖直缓慢匀速提升正方体物块A的过程中,物块A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2×104Pa时,求物块A下表面距水面的竖直高度;
(3)若小华利用此滑轮组从水面以下竖直缓慢匀速提起正方体物块A的过程中,(物块A始终在水面以下)他对绳自由端的拉力为75N,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小明猜测:“用图中三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其机械效率是否不同”设计实验检验其猜测,并填写实验报告。
(1)将图乙中的滑轮组绕线,要求最省力绕法;
(2)实验步骤(若需要可补充器材);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用所测出的物理量表达)。
1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
重力G/N
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机械
效率
1
2
0.1
1.0
0.3
66.7%
2
4
0.1
1.7
0.3
78.4%
3
6
0.1
2.4
0.3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第3次测量中,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J,机械效率为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填“高”或“低”)。
14.如图所示,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被提升是物体重6N。
(1)实验操作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做_____运动。
(2)图中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上升10cm,示数保持不变,则拉力所做的总功是_____J,滑轮组机械效率是_____。
(3)现仅增加所提物体的重力(不计摩擦),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将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
(4)实际测量时,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读数,作为拉力值,推算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5.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要完成实验,除如图所示器材外,还需补充的器材是______;
(2)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时,须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缓缓上升。若使测力计静止时,测量绳端的拉力就会______,所测出的机械效率就会______;(皆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同学用同一滑轮组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甲
2
0.1
0.9
0.3
74.1
乙
4
0.1
1.7
0.3
78.4
丙
6
0.1
2.4
0.3
83.3
①在甲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J,拉力所做的总功是______J;
②实验中承受物重的绳子段数n=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如重物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物、绳端运动的速度为v、承受物重的绳子段数为n,则它们三者的数量关系应为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的机械效率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它随着物重的增加而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1.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拉力F的功率P1、P2,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2∶3
η1∶η2=3∶2
B.P1∶P2=1∶1
η1∶η2=1∶1
C.P1∶P2=3∶2
η1∶η2=1∶1
D.P1∶P2=2∶3
η1∶η2=1∶1
【答案】B
2.如图示,在大小为600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经过3s将900N的重物提升了0.6m,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720J
B.动滑轮重300N
C.拉力F的功率为12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答案】D
3.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G1=38N,G2=60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拉力相等,所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B.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6
N
C.如果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的功率也相同
D.如果重物上升的高度相同,则拉力通过的距离也相同
【答案】B
4.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答案】D
5.力F1将物体A匀速提升了s,若改用滑轮组把A匀速提升相同高度s,拉力为F2,此过程滑轮组(
)
A.总功为F2s
B.额外功为F1s
C.机械效率
D.额外功为
【答案】C
6.已知甲、乙两种机械在做功过程中,甲的机械效率比乙的机械效率大,这表明
A.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B.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C.甲做的额外功比乙做的额外功少
D.甲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比乙大
【答案】D
7.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8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若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_____N;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时拉力F为_____N。若另一斜面的高度h与长度s之比为3:5,将重25N的物体匀速拉至顶端的拉力为18N,则该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__N。
【答案】4
5
3
8.将重物从长4m、高2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在此过程中,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_J,重物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N,物体的重力为_____N.
【答案】1200
75
450
9.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为1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拉力F=6N,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W,若提起20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答案】1.2
90.9%
10.如图所示,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人用1.6
N的拉力F,绶慢拉动绳子自由端,使钩码升高。已知每个钩码受到的重力为2N,根据图中的数据求:
(1)人做的有用功;
(2)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答案】(1)0.4J;(2)0.48J;(3)83.3%
11.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水面以下竖直缓慢匀速提升(不计水的阻力)一个重200N,体积为8×10-3
m3的正方体物块A。(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g=10N/kg)
(1)求物块A在水面以下所受浮力的大小;
(2)小华利用此滑轮组从水面以下竖直缓慢匀速提升正方体物块A的过程中,物块A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2×104Pa时,求物块A下表面距水面的竖直高度;
(3)若小华利用此滑轮组从水面以下竖直缓慢匀速提起正方体物块A的过程中,(物块A始终在水面以下)他对绳自由端的拉力为75N,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1)
80N;(2)
1.2m;(3)
80%
12.小明猜测:“用图中三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其机械效率是否不同”设计实验检验其猜测,并填写实验报告。
(1)将图乙中的滑轮组绕线,要求最省力绕法;
(2)实验步骤(若需要可补充器材);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用所测出的物理量表达)。
【答案】(1)
(2)略
(3)
1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
重力G/N
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机械
效率
1
2
0.1
1.0
0.3
66.7%
2
4
0.1
1.7
0.3
78.4%
3
6
0.1
2.4
0.3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第3次测量中,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J,机械效率为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填“高”或“低”)。
【答案】匀速
0.6
83.3%
高
14.如图所示,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被提升是物体重6N。
(1)实验操作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做_____运动。
(2)图中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上升10cm,示数保持不变,则拉力所做的总功是_____J,滑轮组机械效率是_____。
(3)现仅增加所提物体的重力(不计摩擦),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将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
(4)实际测量时,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读数,作为拉力值,推算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匀速
0.72
83.3%
不变
增加
偏大
15.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要完成实验,除如图所示器材外,还需补充的器材是______;
(2)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时,须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缓缓上升。若使测力计静止时,测量绳端的拉力就会______,所测出的机械效率就会______;(皆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同学用同一滑轮组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甲
2
0.1
0.9
0.3
74.1
乙
4
0.1
1.7
0.3
78.4
丙
6
0.1
2.4
0.3
83.3
①在甲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J,拉力所做的总功是______J;
②实验中承受物重的绳子段数n=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如重物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物、绳端运动的速度为v、承受物重的绳子段数为n,则它们三者的数量关系应为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的机械效率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它随着物重的增加而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刻度尺
偏小
偏大
0.2
0.27
3
v=nv物
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