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登上月球》说课稿
一、讲教材?
1、教材简析:?
《登上月球》是新课程标准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登”,可谓“登”象丛生。开篇从“民间神话”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先“登”。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登上月球和月球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登上月球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
3、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
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讲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讲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发散训练法;?
四、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介绍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2)提问:登月曾经是人类的梦想,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那么,
人类是怎么样把登月的梦想
变成现实的?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2
【讲授】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
(1)谈话:说一说你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
(2)学生交流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的情况。
(3)
播放影像资料(或者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介绍人类登月的情况。
3
【活动】分组探讨
探究登月前宇航员的准备工作。
(1)提问:①人类为什么要到月球上去?
②人类登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不同方式有什么优点?
③人类在月球上怎样生存和开展活动?
4【练习】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根据上面搜集的信息,在登月前宇航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根据上面搜集的信息,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物品名称
携带的理由
月球的知识(自己知道的),教师利用投影展示。
课文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三)总结探究,延伸课外。
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
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
,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作业: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
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