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 课件(共13张PPT)+教案+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 课件(共13张PPT)+教案+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2 17:39:04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消化系统
名称
功能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脏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食物的通过
食物的通过,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使大分子物质彻底被消化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将粪便排出体外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消化道
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知识解析】口腔——食物消化的第一步。
二、讲授新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馒头细嚼后能尝到甜味,这是为什么?馒头变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提出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
(二)作出假设
(三)制订计划
(四)完善计划
(五)实施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订探究计划。
讨论并完善探究计划。
选择材料用具,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的参考方案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实验】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未变蓝
馒头变蓝
馒头变蓝
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没有加入唾液,淀粉不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
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3.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思考
模拟人体口腔温度,酶在37℃时作用效果最好。
清除口腔内的杂物,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馒头中的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讨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都属于物理消化;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属于化学消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三、课堂反馈
1.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食道
D.咽
A
2.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头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
D
3.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水
B.氨基酸
C.葡萄糖
D.麦芽糖
D
四、课堂小结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内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内)
外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
胃腺:分泌______,含________酶,能初步消化_______
肠腺:分泌_________,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唾液腺:分泌
,含有_________
酶,能消化
胰腺:分泌____,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肝脏:分泌_____,不含消化酶,对________起乳化作用(物理变化)
胃液
胃蛋白
蛋白质


唾液
唾液淀粉
胰液
胆汁
脂肪
淀粉(糖类)
再见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尝试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材料。
学生:查阅关于消化系统的资料;课前完成分组,由组长负责收集唾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家三口吃饭的情景。提问:根据画面中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说出经常这样做不利于消化,肠胃容易患一些慢性病。
【教师】提问:你能试着说出食物为什么要被消化吗?
【学生】尝试回答,分析出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
【教师】这一事实说明我们每天吃的粮食、蔬菜、肉和蛋等食物,必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请同学们思考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请学生们快速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然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回答各器官名称。
【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食物被消化,第一步需要进入口腔,那么口腔中与进食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作用呢?播放演示动画:【知识解析】口腔——食物消化的第一步。
【学生】观看演示动画,说出口腔中与进食有关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师】口腔是不是仅起到嚼烂食物的作用呢?下面让我们研究一下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师】提供馒头,请学生仔细咀嚼、品尝。提问:刚开始嚼馒头时,并没有觉得甜,而细细品尝就能尝到甜味,这是为什么?馒头变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作出不同的假设。并将学生的假设一一写到黑板上。
【学生】大胆设想馒头变甜的原因。
【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设计提示,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学生】小组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自行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变量,讨论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完善实验计划。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实验的参考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并请各小组在等待实验结果时,讨论以下问题:
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学生】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讨论教师预留的思考题。
【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实验】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组织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询问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小组有哪些?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对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作出合理评价。
【学生】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通过视频中展示的试管中发生的颜色变化以及填写的实验报告单,进行解释。同时回答讨论的结果。
三、随堂练习
四、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