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 生物的进化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21.2 生物的进化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8 17:31:53

文档简介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方面的化石证据,说明生物的进化的;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列举古生物学方面的化石证据,说明生物的进化的;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导入: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是哪种观点?
【学生】回忆所学,回答。
【教师】总结、评价。(建议插入图片资源:【教学图片】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生命的起源是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则是生物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科学家在对生命起源问题展开争论的同时也在探索着生物进化的历程,而在探索中要有足够的证据。那么什么能够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呢?
学生观察教材第7页各种化石图片,完成“讨论”内容:
1.你认为图中的各种生物化石与现存的哪类生物可能有亲缘关系?
2.请根据上述化石对生物进化的可能趋势进行推理。
讨论得出:
1.35亿年前的化石生物与现存的细菌、蓝藻等可能有亲缘关系;20亿年前的化石生物与现存的真菌、单细胞藻类等可能有亲缘关系;5亿年前的化石生物与现存的海螺、蜘蛛等可能有亲缘关系;4亿年前的化石生物与现存的植物可能有亲缘关系;1亿年前的化石生物与现存的爬行动物可能有亲缘关系。
2.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一些过渡类型的生物化石可以揭示出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如始祖鸟与古代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小资料”,概述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化石的形成过程)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能够测定沉积岩地层和化石形成的年代。化石记载着地球的进化史,也记载着生物的进化历史。因此,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教师课件展示“始祖鸟化石及复原图”“孔子鸟化石及复原图”,讨论:始祖鸟、孔子鸟与爬行动物、鸟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讨论得出:始祖鸟和孔子鸟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提供了证据。
播放视频:【知识解析】马的进化,学生结合教材第9页“小资料”,了解马的进化过程,感受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每代再划分为若干纪。
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总结归纳各地质年代存在的生物种类,以及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顺序。
前寒武时期: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生物→单细胞、有真正细胞核的生物→多细胞生物
古生代:由水生向陆生发展,低等植物和两栖动物出现
中生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盛行
新生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鸟类占优势
(建议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地球上的生命史)
课堂反馈
1.下列哪种化石可以证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C

A.始祖马化石
B.恐龙化石
C.始祖鸟化石
D.鱼类化石
2.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C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有一定顺序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3.如果在某地区找到下列生物化石,请你按其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把他们填写在相应的地层中(1-3行,每行代表一个地层,由1-3地层形成得越来越早)。化石种类:三趾马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古苔藓植物化石、古蕨类植物化石、种子蕨化石。
  答案:
?
?1.三趾马化石
1.种子蕨化石
2.恐龙化石
?
?
?
2.古蕨类植物化石
3.鱼类化石
?
?
?
3.古苔藓植物化石
?
?
?
?
动物所在的地层
?
?
?
?
?
?
?
?
?
?
?
?植物所在的地层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五、课外拓展
建议使用活动卡片:【活动设计】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拼图小游戏。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模拟自然选择,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模拟自然选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生物进化树。回顾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讲授新课
(一)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
展示知识卡片:【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达尔文,介绍达尔文的生平:
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年轻时代,父母想让他学医,但他偏偏喜欢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达尔文常到海边向人学习采集生物标本和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的知识,并做观察记录。
19岁时,达尔文被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但他还热衷于自然科学。他从朋友那儿学会了如何发掘并鉴定矿物标本等,为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22岁那年,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随船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要仔细考察当地的动物、植物资源。许多实例引起了他的思考。
在南美洲,达尔文发现了古犰狳的化石。它们与现代生活着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是否说明现代的动物是由古代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呢?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这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各有其特点。这种现象使达尔文想到物种可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各地的所见所闻,都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是在逐渐进化的。
达尔文耐心地收集资料和证据。他访问过农夫、家禽饲养人,还亲自饲养家鸽,观察家鸽在人工饲养下所产生的变异。在了解人工选择的情况时,达尔文想到了自然界生物的进化。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播放视频:【知识解析】达尔文的环球航行,了解达尔文的环球考察路线及其在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
展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喙形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提出地雀进化过程的假设。
作出假设: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如食物类型的不同),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选择作用。
2.人工选择的启示
达尔文注意到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菊花和毛质优良的绵羊等。达尔文还亲自饲养家鸽,观察家鸽在人工饲养下所产生的变异。从人工选择的过程及结果中得到启发,达尔文深信,自然界也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自然选择。
(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家鸡的人工选育)
3.大自然的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致使后代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
(2)生存竞争:生物之间会因竞争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发生斗争。
(3)遗传变异:在竞争生存空间或有限的自然资源时某些微小的变异使生物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的个体容易生存和繁衍后代,这样它们的后代可能会继承这种有利性状;
(4)适者生存:经过许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一个更加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形成。
(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小结: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的工业黑化过程。
教师总结: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对人们认识生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进化
C.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变异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2.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自然选择的实现要通过(
A

A.生存斗争
B.遗传变异
C.过度繁殖
D.适者生存
3.以下能正确描述三者之间关系的是哪一个(
C

A.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
B.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自然选择→生物进化
D.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