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讳(huì)
?????戏谑(nüè)
?????
?擀(gǎn)面杖
B.?捯(dáo)气?????
荣膺(yōng)?????
断壁残垣(yuán)
C.?剜(wān)肉?????
腌(ā)臜????????
呱(guā)呱坠地
D.?烟囱(cōng)????
害臊(sào)??????
拗(niù)不过21·cn·jy·com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雨打芭蕉?
??勃然大怒
???风吹乍篷
???天伦之乐?????
?B.?呱呱坠地?
??两肋插刀???
大摆酒筵?
??如坐针毡
C.?芒刺在背?
??提心掉胆
???莺啼燕啭?
??断壁残垣??????
D.?滑稽可笑???
咬文嚼字
???腰缠万罐?
??栖聚之地【版权所有:21教育】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对于中国出版界而言,组团参加国际书展是向世界推介图书的重要形式,但是萍水相逢的“展会情缘”往往不会有太多牵线成功的交易案例。
D.?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荆门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放眼看世界,我与‘一带一路’”。各校踊跃参加,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B.?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提升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21
cnjy
com
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借鉴外地经验
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做好经验总结
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情,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
B.?本文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C.?本文在艺术情节上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D.?《蒲柳人家》这篇叙事散文表现了民风的质朴,赞美了人民的美德,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7.选词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______,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辱骂、断喝)
②一阵风______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冲下、跑出)
③何满子的爷爷,________已不可考。(姓名、官讳、大号)
8.《蒲柳人家》这篇小说以六岁的小孩________为线索,叙述故事,展开情节,为我们勾勒出几个世代栖居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歌颂了北运河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二、综合题
9.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摘自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寻家风】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书法家写的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你可以选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内,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21·世纪
教育网
???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愣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来源:21cnj
y.co
m】
???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1)选文第2段详细地叙写了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事件,请给这一段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5个字。
(2)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句的妙处。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
长短句
,
四六体
,
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
,
也不倒嗓子。21
cnjy
com
②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
,
拧了三圈儿
,
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
,
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4)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1·c·n·j·y
(5)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将一种事物连续比喻成多种事物,请依照这种形式,仿写一个连续比喻的句子(至少连用两次比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鳝孔
曾庆升
???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给谢家一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
,
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2-1-c-n-j-y
???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稻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田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樟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莫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
?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梳理文章第⑥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②请分析第⑧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4)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D
解析:A项,“谑”应读“xuè”;
B项,“膺”应读“yīng”;
C项,“呱”应读“gū”;
D读音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
B
解析:A“篷”应为“蓬”;
B书写无误;
C“掉”应为“吊”;
D“罐”应为“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成语字形的掌握程度,要注意结合积累判断。汉字的同音字很多,要注意加强积累。21教育网
3.答案:
C
解析:A项,“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用在此处不当。
B项,“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用在此处不当。?
C项,“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这里使用正确。
D项,“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用在此处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www.21-cn-jy.com
4.答案:
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开展……的活动”。
B项,句式杂糅,去掉“已是明证”。
C项没有语病。
D项,中途易辙,把“是”改为“使我国成为”。
21cnjy.com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答案:
C
解析:第一个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与“切合实际”相关,可排除D项;第二个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与“打持久战”相关,排除A、B两项,应选择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再比较各项内容,抓住各句表达意思的区别,填入后看句子顺畅不顺畅。www-2-1-cnjy-com
6.答案:
D
解析:ABC说法正确。《蒲柳人家》的体裁是小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7.答案:
断喝;冲下;官讳
解析:①斥责:责骂。严厉的、放肆的指责或辱骂;辱骂:污辱谩骂?;断喝:急促地大喊一声。
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情急之下就大声喊了一声。故此句应选用“断喝”。
②“奔下”强调的是速度很快;“冲下”不仅强调速度快,还强调力量大;跑出:强调的是出发点。一丈青大娘见听见那个年轻的纤夫说话难听,非常生气,带着这种盛怒跑过去,故此句应选用“冲下”。
③“姓名”包括大名、小名等;“官讳”:正式的名字;“大号”:对他人字号的敬称。根据语境,这里是指与何满子的爷爷外号相对的名字,所以用为“官讳”。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和感彩等,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出处:21教育名师】
8.答案:
何满子;性格;命运;豪爽大度;仗义疏财;刚直不阿
解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重要描写对象。根据平时对这篇文章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何满子;性格;命运;豪爽大度;仗义疏财;刚直不阿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二、综合题
9.答案:
(1)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直接向长辈(父母)学习;遵守一些好规矩。
(2)选A。俗语说:家不和被人欺,家人一条心,泥土也能变成金。家庭和睦是家族兴旺的基础,选这条横幅,可以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3)身教;家风
解析:(1)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一告诉我们宗祠里所写的、厅堂上所挂的家训都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我们可以去学习,去传承;材料二写胡适向自己的母亲学习家风,并遵守一些好规矩;材料三写习近平向父亲学习家风,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传承家风的途径有: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直接向长辈(父母)学习;遵守一些好规矩。
(2)这三幅书法作品“家和万事兴”“天道酬勤”“百善孝为先”都是中国传统的家风和家训,从中选择一幅并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即可,如:选A。俗语说:家不和被人欺,家人一条心,泥土也能变成金。家庭和睦是家族兴旺的基础,选这条横幅,可以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3)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则相对。“心领神会”属于并列短语,“言传”后面可补充“身教”构成并列短语,并且和活动的主题相吻合;“祖训”是名词,“名祖训”属于动宾短语,下联已经有动词“承”,后面可以补充“家风”,并且和活动的主题相吻合。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直接向长辈(父母)学习;遵守一些好规矩。
⑵
选A。俗语说:家不和被人欺,家人一条心,泥土也能变成金。家庭和睦是家族兴旺的基础,选这条横幅,可以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⑶身教;家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此题考查对传统家训的分析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并结合家庭实际谈自己对这个家风的理解。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三、现代文阅读
10.答案:
(1)大闹运河滩
(2)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以看出她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特点。
(3)①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泼辣性格。②这段话中划线的词句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
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怒打众纤夫,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5)茫茫宇宙中,我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一株小草,可我要生存,要在这大宇宙中生存。
解析:(1)
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事件让我们联想到《水浒传》中鲁达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大闹五台山的事,因此可以模仿着给这段话拟写一个标题为:大闹运河滩。
⑵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选文第二段中筛选出有关的语句:“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据此概括答题即可。由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语言和动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特点。意对即可。
⑶
①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雨打芭蕉”属于口语,“长短句,四六体”“
一气呵成
”属于书面语,因此这句话中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非常的诙谐幽默,结合语境分析,这些语句描写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时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泼辣性格。②结合语境分析,
一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怕他们腌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就要求他们把裤子穿上,他们不但不听还用语言奚落侮辱一丈青大娘,这是一丈青大娘就非常生气,就想惩治这个年轻的纤夫,于是就恨恨地打了他一耳光,“抡圆了”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
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⑷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选文中筛选出如下的语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⑸
此题要求将一种事物连续比喻成多种事物,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突出这个事物多方面的特点,如《春》中写春雨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此题答案是多样的,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茫茫宇宙中,我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一株小草,可我要生存,要在这大宇宙中生存。
故答案为:
⑴大闹运河滩
⑵
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以看出她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特点。
⑶
①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泼辣性格。②这段话中划线的词句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
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⑷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怒打众纤夫,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⑸
茫茫宇宙中,我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一株小草,可我要生存,要在这大宇宙中生存。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标题的特点和作用,然后再概括材料的内容,最后再根据材料内容拟写标题。
⑵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角度一般是:有无使用修辞、有无使用特殊句式、有无特殊的描写方法以及结合作者的情感等。建议记忆下来,方便做题时,利用排除法,判断出赏析角度。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⑸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1.答案:
(1)难受;庆幸(高兴)
(2)①Ⅰ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Ⅱ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子做铺垫。②Ⅰ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Ⅱ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3)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4)①田二。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②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解析:(1)结合语境分析人物的心情,第⑥段中写道: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稻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由此可见因为无法引河水灌溉,田儿心里非常的难受。第⑦段中写道: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田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由此可以看出当田二发现鳝孔漏水时,他内心是非常庆幸(高兴)的。
(2)①本题要求分析这句话在情节上的作用,结合下面的情节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下面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及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子的情节。因此这句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子做铺垫。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②这里的环境描写写天气变得凉爽起来,与第①段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⑥段写田二在稻田了发现了谢芳竟然主动给他田二的稻田灌水,想到自己的作为,他感到非常的惭愧,觉得自己太自私、太狭隘了,也知道了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心里的结解开了,稻田里的稻子也得到了滋润,因此田二此时非常的开心、高兴,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另一方面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抓住田二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分析田二的人物形象,
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由此看出田二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由此可以看出田二是一个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的人。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由此可以看出田二是一个为人正直的人。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由此可以看出田二是一个勤劳的人。
(4)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断。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谢芳,因为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当然认为田二是主人公如果理由充足也可。
故答案为:⑴难受;庆幸(高兴)
⑵
①Ⅰ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Ⅱ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子做铺垫。②Ⅰ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Ⅱ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⑶
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⑷
①田二。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②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
⑵①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
②此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或人物形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表现主题作铺垫。答题时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句,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⑶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②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③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⑷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人公的能力。“主人公”的定义:
"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