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10: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嗟来(jiē)?
???吆喝(yāo)???
穷乏(fá)???
???俸禄(lù)
B.?得兼(jiān)???
苟得(gǒu)???
蹴尔(cù)???
???所恶(wù)
C.?不屑(xiè)?
???妻妾(qiè)???
乡为(xiàng)???
为之(wéi)
D.?弗得(fú)?
????不辟(pì)??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21教育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一文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________的观点。又运用举例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法论证了人人都有“________”的道理,赞扬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斥责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________”。
21·cn·jy·com
6.用“/”为下列各句作适当的朗读停顿。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填空。
(1)《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
(3)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
(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________。
(7)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2·1·c·n·j·y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www-2-1-cnjy-com
三、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出处:21教育名师】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版权所有:21教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
③妻妾之奉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
(4)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世纪
教育网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
③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④予子冠履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www.21-cn-jy.com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21
cnjy
com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D
解析:D项中“不辟”的“辟”是通假字,通“避”,应读作bì。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本题是文言文中的词语,还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应读所通的字的音。
2.答案:
C
解析:A项,为了;做。
B项,获得;同“德”,感激。
C项,这。
D项,给予;同“欤”,语气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答案:
A
解析:A作者主要阐述了在“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所以A项错误。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文言文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证方法及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4.答案:
辟;避;躲避;辩;辨;辨别;得;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向;先前、从前
解析:根据平时对通假字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辟;避;躲避
辩;辨;辨别
得;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向;先前、从前
【点评】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识记能力。一般来说通假字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指出来,平时学习时要对这些通假字进行积累,这个通假字通那一个字,是什么意思都要熟记,这样答题就非常简单了。
5.答案:
鱼;熊掌;舍生取义;本心;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本心
解析:根据平时对这篇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鱼;熊掌;舍生取义;本心;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本心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6.答案: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解析: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进行断句即可。注意主谓宾的停顿,文言文里的虚词和关联词多要停顿。这几句话的大意分别是:①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②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③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④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据此可知这几句话的断句方法分别应为: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故答案为: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7.答案:
(1)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2)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亦:也。欲:喜爱。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②如使:假如,假使。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莫:没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③蹴:用脚踢。而:表修饰。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故答案为:⑴
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8.答案:
(1)大学;中庸;论语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丧失道义
(7)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解析:(1)根据平时记忆及积累答题,注意“庸”的书写。
(2)(4)(5)(7)根据平时积累默写,注意“兼、耳、蹴”的书写。
(3)(6)“舍生而取义者也”演变的一个成语是:舍生取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演变的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道义,反过来说,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丧失道义。注意“嗟”的写法。
【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4)(5)(7)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这几个小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要在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来默写。
(3)(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第(3)题只需从两个句子从概括出两个成语即可。
二、综合题
9.答案:
(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解析:(1)认真阅读两则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写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主要写的国学经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要活学活用才能解决各种困惑。据此可概括出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是: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只要能举出尊敬父母或尊师重道的例子即可,如: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或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⑶只要能写出与孔子或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即可。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21
cnjy
com
故答案为:⑴
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21cnjy.com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语文学习要积累的知识非常多,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多积累,多练习,这样考试时才能信手拈来。
⑶本题考查对成语和故事的积累,也属于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2-1-c-n-j-y
三、文言文阅读
10.答案:
(1)祸患,灾难;同“辨”,辨别;侍奉
(2)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②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辩”属于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得兼:同时获得。取:选取。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②
乡通“向”,原先,从前,先前。:今,现在。为(第一个),为了。为(第二个),接受。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3)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据此可知“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意思相同。
(4)此题只要能列举出合适的例子并简要阐述即可。如: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故答案为:⑴祸患,灾难;同“辨”,辨别;侍奉

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②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来源:21cnj
y.co
m】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可正确答题。
⑷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11.答案:
(1)同“避”,躲避;假如,假使;不如,比不上;给
(2)B
(3)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4)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万事莫贵于义
解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辟”属于通假字。
(2)这样;这种行为。B比。C因此;为什么。D
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给。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独:只,仅仅。是:这、这样。丧:丧失,丢失。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于: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文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乙】文作者首先引用子墨子的话“万事莫贵于义”,提出论点,然后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进行证明这句话,最后再次总结强调本文的论点。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同“避”,躲避;假如,假使;不如,比不上;给

B

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⑷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事莫贵于义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