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10: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B.?老夫聊发/少年狂
C.?八百里/分麾下炙???????????????????????????????????????????????
?D.?俗子朋匈襟/谁/识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B.?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B.?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南宋
C.?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D.?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秋瑾——清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千嶂里,________。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
(3)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4)持节云中,________?
(5)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7)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8)________?青衫湿!
5.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和________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________先驱________(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6.某班级开展下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反映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版权所有:21教育】
诗集名称: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品诗句】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游荡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三、诗歌鉴赏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词句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地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写出了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2)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于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来源:21cnj
y.co
m】
(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
(3)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日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秋瑾的《满江红》一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21教育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予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1·世纪
教育网
(1)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此词运用叠句和对比的艺术手法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这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上片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上片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停顿。C:应该为:八百里/分/麾下炙
故答案为:C
【点评】句子的停顿重在语感以及语法基础。考生在平时要多阅读文言文,培养语感,而且要学会运用语法知识来划分句子的节奏。21cnjy.com
2.答案:
D
解析:A项“亲射虎,看孙郎”,运用了孙权的典故,
B项“青衫湿”,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C项“燕然未勒”是运用的典故为: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D项没有运用典故。
2·1·c·n·j·y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古诗中运用的典故,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提出来,因此平时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www-2-1-cnjy-com
3.答案:
B
解析:ACD搭配正确。B项,苏轼是北宋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21
cnjy
com
4.答案:
(1)长烟落日孤城闭
(2)将军白发征夫泪
(3)酒酣胸胆尚开张
(4)何日遣冯唐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弓如霹雳弦惊
(7)四面歌残终破楚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解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积累默写即可,注意“酣、遣、麾、炙、霹、雳”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长烟落日孤城闭;⑵将军白发征夫泪;⑶酒酣胸胆尚开张;⑷何日遣冯唐;⑸八百里分麾下炙;⑹弓如霹雳弦惊;⑺四面楚歌终破楚;⑻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21
cnjy
com
5.答案:
(1)宋;范仲淹
(2)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
(3)妇女解放运动;秋瑾
(4)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故答案为:⑴宋;范仲淹;⑵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⑶妇女解放运动;秋瑾;⑷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21·cn·jy·com
二、综合题
6.答案:
(1)《思亲集》或《思乡集》
(2)C
解析:(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对家乡对亲人思念到了极点。这几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可以给这个诗集命的名字为:《思亲集》或《思乡集》。
(2)ABD赏析正确。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
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两句话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而不是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故答案为:⑴
《思亲集》或《思乡集》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三、诗歌鉴赏
7.答案:
(1)B
(2)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写出了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解析:(1)ACD理解和分析正确。B
“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理解不正确。不是衡阳的大雁振翅南飞,而是边塞的大雁因忍受不了寒冷而飞往衡阳。
(2)?结合这首词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一杯”是数量词,这里是饮一杯酒的意思,“万里”形容离家遥远,诗人长期在边疆为国征战,思乡之情非常的浓烈,因家乡遥远不知归期,只能借酒消愁。因此这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写出了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2-1-c-n-j-y
故答案为:⑴
B

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写出了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答案:
(1)C
(2)词牌名;题目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4)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词人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
解析:(1)ABD正确。C?词人以孙权自比表达自己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以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2)根据对这首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这句话描写了太守出猎时的壮阔场面。?
(4)会,会当:将要。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因此这句话的大意是: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这句话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C
⑵词牌名;题目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词人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诗歌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9.答案:
(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解析:(1)“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日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都是写诗人的梦境,“可怜白发生”是诗人梦醒后回到现实抒发的感概:哎,可怜我的头发都白了。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⑴
本题考查赏析虚实结合手法的能力。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答案:
(1)C
(2)这两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因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解析:(1)C项理解有误,“满江红”是词牌名,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李清照的号是易安居士。故选C。
(2)结合诗句意思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分析,这首词是秋瑾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青衫湿”?失意伤心,这是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句子,因此,这两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因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结合写作背景及词的内容分析、概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的上片写与自己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却过着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实现了诗人“求自立”的愿望;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因此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另外本题还考查文学常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这类题的答题模式:第一步: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第二步: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分析其作运用;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1.答案:
(1)阳光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解析:(1)这首词的大意是: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这首词描写的是早春的景物,描写的景物有:和煦的阳光,散发着芬芳的花,充满勃勃生机的万物,写出了初春阳光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的特点,由此可以体会出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2)“迸”,爆开,溅射。结合语境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笋”生长的状态,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爆开,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
紧挨着,亲密地靠着,这里把“花”拟人化,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非常的娇美。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阳光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以及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景物特点要抓住描写景物的语句,特别是形容景物的词语进行分析概括。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答案:
(1)qiǎnɡ;勉强
(2)B
解析:(1)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故“强”?应读作“qiǎnɡ”。
(2)此词运用叠句的艺术手法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这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但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故答案为:⑴qiǎnɡ;勉强
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义的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⑵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目、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