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10: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
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崩殂(cú)??????
阻塞(sè)???????
恢弘(hóng)
B.?陟(zhì)罚?????
臧否(fǒu)??????
咨诹(zōu)
C.?驽(nú)钝??????
裨(bì)补???????
斟酌(zhuó)
D.?夙(sù)夜??????
菲薄(bó)???????
阙(quē)漏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版权所有:21教育】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21
cnjy
com
5.下列对《出师表》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文章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中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臣本布衣。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7.名句填空。
(1)________,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察纳雅言。
(3)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www.21-cn-jy.com
8.《出师表》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227)________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________的奏章。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__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基本特征是“________”。当时蜀汉已从虢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内政治修明,为出师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理想。
21·世纪
教育网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综合题
10.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________
(2)【演讲素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青春才会足够美丽”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21cnjy.com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三、文言文阅读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www-2-1-cnjy-com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来源:21cnj
y.co
m】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②斟酌损益________
③咨诹善道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
????????????望其旗靡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21教育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出处:21教育名师】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21·cn·jy·com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B
解析:B项,“否”应读“pǐ”。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
C
解析:C项,“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连在一起,这句的朗读停顿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
3.答案:
A
解析:A项,均为“见识浅陋”之意;
B项,答应/放数词后面表约数;
C项,把/因为;
D项,兴办、增加/更加。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4.答案:
D
解析:ABC说法正确。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振兴汉业为己任。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5.答案:
B
解析:ACD理解正确。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是为了劝勉后主赏罚严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6.答案:
感到痛心、遗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奋激发;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解析: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故“痛恨”的古义是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是十分憎恨的意思。
②?“臣本布衣”意思是:我本来是平民。故“布衣”的古义是平民百姓;?今义是布的衣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意思是: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故“卑鄙”的古义是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意思是:我因此十分感动。故“感激”的古义是:感奋激发;今义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2-1-c-n-j-y
故答案为:感到痛心、遗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奋激发;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7.答案:
(1)亲贤臣
(2)以咨诹善道
(3)引喻失义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根据平时对文言文名句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诹、弘、侯、陟、臧。
故答案为:⑴
亲贤臣

以咨诹善道

引喻失义
⑷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1
cnjy
com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考查有记忆型默写、理解型默写以及开放型默写。不论哪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8.答案:
第一次;刘禅;上书言事;动之以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解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这是一个填空题,题目比较容易,考查有关《出师表》和“表”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积累下来。
9.答案:
(1)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2)(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气节。
(3)对于他们的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4)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5)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6)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和采纳正直的进言。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这些句子的关键词语有:(1)诚:确实,实在。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候。(2)
宜,应该。开张:扩大。圣:圣明。以:来。光:发扬光大。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3)陟:提升,提拔。臧否:善恶。异同:这里偏重在异。(4)亲:亲近。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5)职分:职责和本分。(6)诹,询问。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故答案为:⑴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气节。

对于他们的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和采纳正直的进言。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二、综合题
10.答案:
(1)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
(2)①⑤
(3)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解析:(1)本题要求设计一项活动,答题时要符合以下要求:①内容要符合活动主题;②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③要和示例语句一致。如: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
(2)本题中的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⑥苏秦刺股都是古代刻苦读书的故事,而①高山流水是与友情有关的故事,⑤岳母刺字是与爱国有关的故事。故答案为①⑤。
(3)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
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答题格式是:时代+身份,虽怎样但依然怎样。如: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2·1·c·n·j·y
故答案为:⑴
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

①⑤

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活动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积累这些成语故事,既要了解其故事内容,也要理解其核心意思。
⑶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名人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再仿造例子答题。
三、文言文阅读
11.答案:
(1)因此;减少;询问
(2)C
(3)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
(4)C
(5)①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
解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注意“损”的理解。
(2)A把;因为。B到;从。C代词,他们的。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殊遇。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职分:职责本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
(4)ABD理解正确。“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辅佐陛下兴复汉室。
(5)结合本文写作目的分析,《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据此可知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①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
故答案为:⑴①因此;②减少;③询问
⑵C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
⑷C

①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⑶b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⑷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⑸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12.答案:
(1)C
(2)C
(3)B
(4)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C项有误,适与羽船相值: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适:恰好,正赶上。?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句意可知应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关键词:省、悦、示。句意是: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故答案为:(1)C;(2)C;(3)B;
(4)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省”“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附参考译文】
??????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让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睡觉则在同一床上,亲如兄弟。但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平定了荆州,刘备从樊城将要往南渡过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追到当阳县长坂,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觉得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