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4 05: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分能使植物体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运输
4.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该部位有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吸水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吸水的器官根。
5.水的运输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6.导管有许多长形、管状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一根中空的管道。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筛管运输有机物,茎中位于韧皮部,方向自上而下。
7.移栽植物时根部总带着土坨,为什么?以免损伤根毛,另外,土坨中的水分可以保证幼苗在移栽的过程中不会缺水死亡。
8.茎的断面会渗出汁液,汁液主要从茎的木质部中渗出。
9.小麦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抽穗期
10.取一段生长旺盛且带有叶的茎,为什么?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的原因?变红的结构是木质部。
叶有蒸腾作用,使导管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水的功能。
增强蒸腾作用。
1.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的。2.叶片表皮上分布着气孔,气孔既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三条曲线说明了什么?
同一时间内,裸地的湿度最低,草地次之,灌丛最高。同一地点,中午的湿度最低,晚上次之,早晨最高。
4.意义:(1)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2)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4)植物茎叶承接雨水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同时能够吸纳大量雨水,补充地下水。5.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6.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缺水死亡。
7.向量筒内滴加植物油的作用是什么?两个量筒中的液面会出现什么差异?原因是?避免量筒内的水分因蒸发而减少。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第一步是?目的是?
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也称为暗处理)。
将叶片
内的淀粉消耗或转运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做对照
3.用酒精的目的?溶解叶绿素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防止酒精溢出引发火灾
4.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
5.(1)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2)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6、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7、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
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
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
将光能转变为的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8.说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步骤?
暗处理→光照→摘叶→酒精脱色→漂洗→滴碘液→漂洗
1、小麦面筋滴加双缩脲试剂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这证明面筋是
蛋白质。
2.乳白色的液体遇到碘液后颜色的变化说明?变蓝
3.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外,主要是有机物。
4.说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
5.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实验前把植物怎么处理

吸收二氧化碳
;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中植物的叶片里是否有淀粉产生?这一实验
结果说明甲叶片里没有淀粉,乙叶片里没有淀粉.实验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
作用的原料吗?变量是二氧化碳

3.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你的判断依据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猛烈燃烧
4.光合作用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氧气的过程。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请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
机物和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7.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8.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也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应当合理密植。
9.光照强度怎样影响光合作用的?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就越强
;超过一定限度,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也不会增强
10.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它们的供应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合理灌溉可以满足作物对水的需要。采用通风换气或人工施气肥等方法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11、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近,气泡数越多。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1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
没有气泡冒出。因为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13.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
甲瓶的蜡烛熄灭,甲瓶中缺水氧气。
1.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需要氧参与。
2.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分别往甲乙两瓶中注入清水,目
的是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科学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
产生水。
3.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
的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
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5.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6.呼吸作用的过程反应方程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7.呼吸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场所线粒体、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8.
适时松土,遇到洪涝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9.抑制呼吸作用措施: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温度。
10.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呼吸作用。
11.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的需求时,
其余的氧会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
和氧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2.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本质分
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3.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有什么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1.植被类型中最严酷的是荒漠。
2、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