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
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绿地的实例,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教学难点: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认识和学习我们祖国的两个特殊的区域---香港和澳门,它们作为我国的两个特殊行政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圣神不可侵犯的领土,像两颗东方明珠一样屹立在我国南部沿海。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他们的自然地理概况。
2.香港与澳门的历史:首先,我们先简单了解下香港和澳门的历史,香港原属于广东省,1840年鸦片战争后陆续被英国侵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原属广东省,1553年后澳门逐渐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板书: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随意抽取两个小组的一员代表,在黑板展示分类空白列表,再通过讨论、删补使之完美,再以抢答加分的方式来逐一解决表格中的内容,对积极回答、解释具体、到位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让学生遭遇理智的挑战,使课堂气氛更活跃。用时30分钟
特
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位
置
珠江口东侧
珠江口西侧
范
围
主要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其海域
主要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人口、面积
666.5万人,1098平方千米
43.8万人25.4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约为6070人(人多地狭)(思考发展空间。)
每平方千米约为17244人(人多地狭)(思考发展空间。)
4.
教师提问
我们认识了港澳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呢?
学习思考并提问。
教师总结:首先,港澳地区南临广阔的海洋,是祖国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港澳地区地处珠江口的两侧,背靠着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港澳地区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两者结合,则有利于两地的共同发展。
5.板书: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状况,我们将这两个地区与北京,上海和济南的人口密度做一个对比。香港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6431
人。而澳门的人口密度是18519人。
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那么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下它们的人口和用地状况就是“地狭人稠”。
【活动】
教师提问:既然港澳地区人口如此密集,那么我们来分析两个问题:
问题一:港澳地区高楼林立,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可以知道,港澳地区面积比较小,而且多山地,用
地紧张,所以,大部分地区高楼林立。
问题二:为了缓解港澳地区用地紧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简单来说,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上天下海”。什么是所谓的上天下海
呢?
教师总结:上天就是建设高层建筑,下海指的是填海造陆。
教师补充:建设高层建筑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扩大可用空间,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光污染。那么填海造陆是指通过人工填海增加用地,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容易破坏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
【问题探究】
既然我们认识到了港澳地区的用地如此紧张,那么我门来探讨一个问题,寸土寸金的港澳地区为什么在城市建设中仍然保留大片绿地.针对这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陈述: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保留大片绿地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第二,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第三,美化环境,吸引游客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港澳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回归历史,人口密度,以及港澳地区的地狭人稠的现状。希望同学们了解到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研究如何实现港澳地区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这节课到此结束,今天我们就港澳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做了详细的分析,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