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重要地理位置。
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掌握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视频材料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展示珠江三角洲的景观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板书)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读图)课本P51图7-23,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东江、西江、北江。
(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珠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概念。(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之后要学习的珠三角区域经济特点)
(小结)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珠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自然区域,后者是经济区域;两者的区域范围也不一样,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要大。
(读图)课本P51图7-23,P52图7-24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每组派代表回答。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
(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中国的南大门
2、便利的交通运输
(讲述)正因为珠江三角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所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板书)3、对外开放的“窗口”
(提问)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读表)广州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判断广州的气候类型,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小结)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阅读)
课本P51阅读材料
(板书)二、地形、气候(P51)
(读图)课本P52图7-24,找出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
(讲述)补充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介绍深圳与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本P52活动题2,小组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查阅相关资料或同学间相互交流,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将答案填入空白图框中。小组讨论交流,统一答案,找代表展示。教师补充指正。
①临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②水热和地形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④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
⑤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
(板书)三、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讲述)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逐步将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
(读图)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归纳外向型经济的两个特征——“引进来,走出去”
(练习)课本P55活动题1
(提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小结)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
(提问)“前店后厂”模式生产过程中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生产过程中还伴随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小结)因此粤港合作模式要同时兼顾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相和谐。
(讲述)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阅读)课本P53《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练习)课本P55活动题2,了解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读图)课本P54图7-26及多媒体图片,了解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广州市的特点。
(小结)①广州市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广州是著名侨乡。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港,广州白云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读图)课本P54图7-27和图7-28,了解经济特区珠海市的变化。
(小结)②深圳市
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板书)1、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经济特区:深圳
(小组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今后发展的方向。
(小结)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与升级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观看视频)广东发展:巩固外向型经济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本P55活动题3,小组合作讨论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三地居民的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小组讨论交流,统一答案,找代表展示。
(小结)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1、陆上交通更加便捷。
2、加强了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联系。
3、有利于香港、澳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板书)2、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特色及其与港澳的联系
(练习)完成多媒体的课堂练习。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重点要掌握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及发展情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中国的南大门
2、便利的交通运输
3、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地形、气候(P51)
三、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经济特区:深圳
2、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特色及其与港澳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