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 1近大远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下 1近大远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6-02 19: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近大远小
教时
第1教时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以及回忆往日的生活经验,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理解透视的规律。?●技能目标:鼓励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情感目标: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二、教材分析“近大远小”这一现象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孩子稍稍留神就可以随口说出眼前出现的各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对成人而言“近大远小”是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是透视的规律,而透视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绘画语言,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的作品中感知透视现象。但如果在本课教学伊始,我们直接向四年级的学生说出“透视”这一词语,学生们一定会茫然不解。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寻找“近大远小”的现象入手,让学生们在自身的生活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得到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来获得“透视”的概念,然后再去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难点:能否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四、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范画、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看一看最近老师爱上了摄影,拍了很多摄影作品,所以想借此机会让同学们帮我鉴赏一下。
学生欣赏摄影作品。
感受与发现
(欣赏透视摄影作品)2、想一想讨论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
3、学一学其实通过一张图,就能找到其中的奥秘。(欣赏人眼视觉图,教师分析)小结: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热爱生活,一下子就把大自然中近大远小的规律给找到了。揭题:《近大远小》
请同学们讨论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因为人离我们近,太阳离我们远……)。学一学人眼睛是如何看到外界事物的。
让学生直接观察日常生活照片来导入,既为课堂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气氛,又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感受现象。并且这些奇怪的照片本身带有很多趣味,使学生更有兴趣来学习本课。





1、找一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微视频,从中找一找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并请小组长带领大家讨论下,总结在学习单上。(微视频)2、说一说能否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小结:同学们真厉害,通过一个微视频,就发现了物体“近大远小”的这么多规律。其实在我们绘画中称这些规律为“透视”现象。(板书“透视”)
欣赏汽车视频,每小组学生互相讨论研究,并把自己发现的规律汇总给组长。说一说生活中你发些了哪些例子。
通过欣赏眼睛看事物的构造,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并且通过汽车视频,使学生找到更多这样的规律。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对“透视”这一词难以理解,也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绘画语言。并且结合生活,说说身边的各种例子。





1、赏一赏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世界上一些大画家就已经发现了这些规律,并把它从画面中体现了出来。(欣赏名画:林荫小道)你能用刚才总结的规律来分析一下吗?再欣赏下同学们的作品,他们又是如何运用色彩的?2、学一学原来在我们画画中也有规律可循,老师也想来挑战一下。(教师示范美丽的江南水乡,边示范,边合作。讲解步骤和方法。)3、画一画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
创作要求:选择主题,绘制一幅风景。充分利用透视规律来表现画面。(蓝蓝的大海、美丽的城市、浩瀚的太空、大草原、江南水乡……)
欣赏大师的绘画作品和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让处理的,色彩又是怎样?看看老师怎样处理画面中透视,以及作画的步骤和注意点。学生按要求创作。
通过欣赏名画来直观的感受绘画中的美术语言是如何运用到作品中的。欣赏范画来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到透视中色彩的变化以及构图的特点。通过看老师的示范,使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方法,是如何画出透视的规律。并且清晰自己的创作步骤和注意点。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选用线描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创作作品。这样能既能有效的表现透视,也能在课堂中保证作品的展示。而作品的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场景来创作,体现出课题的自主性。
1、谈一谈邀请同学们把绘制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中。欣赏下,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说说你的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利用“透视”规律描绘同学作品。)
学生贴作品,并欣赏下其他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和自己的建议。





小结:其实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们会发现很多精彩。拓展:欣赏现代的艺术家是如何利用透视来画画的,带领大家来看一看三维画展,课后同学们讨论讨论他们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结合所学的“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想一想,课后找同学们讨论。
每位学生共同欣赏彼此的作品,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做到人人参与。在拓展部分,欣赏现代三维艺术作品和透视的错觉图,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所学的透视知识去评价和讨论,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眼野。


近大远小高
矮宽
窄疏


视清晰
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