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课堂笔记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课堂笔记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6 16:5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8.1
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4.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接触面上
一、压力
5.大小: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与重力相等。
F压=G
F压=G+F
F压=G—F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猜想与假设: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2.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2)转换法: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3.实验装置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4.实验设计
(1)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如图所示a、c。
(2)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如图所示a、b。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5.实验结论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压强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2.公式: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4.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压强越大。
三、压强
5.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
(1)
普遍适用于任何求压强的情况。
(2)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N,S的单位是m2,p的单位是Pa,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3)S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三、压强
6.柱状固体的压强
柱体(横截面积相同):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柱(密度为ρ,底面积为S,高度为h)
三、压强
7.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方法
②保持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③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①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三、压强
7.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方法
②保持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③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①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8.2
液体内部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计
(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构造:U形管、橡皮管、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薄橡皮膜构成)
一、液体压强
(3)原理:放在液体里的探头上的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发生形变,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两个变量。
(2)转换法: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反应出来的。
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3.实验设计
(1)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的方法: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差是否发生变化。
(2)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的方法:利用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3)探究液体中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的方法:把探头浸入水中深度相同处,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
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3.实验设计
(4)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不变,增加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是否变化。
(5)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深度不变,换用浓盐水,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存在各个方向的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
计算公式:
p=
ρgh
(1)统一单位:ρ单位用kg/m3,h单位用m,计算出p的单位才是Pa。
(2)h指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不是到容器底部的距离。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
计算公式:p=ρgh
(3)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形态、底面积等无关。
(4)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F=pS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
8.3
连通器
一、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液面高度总是相等的。分析如下:
一、连通器
液体静止时,在底部中间取一液片,如图所示
(1)液片左右两边受到的压力分别是F1和F2,F1=F2。
(2)液片左右两边受到的压强分别是p1和p2,p1=p2。
(3)液片左右两边液柱的高度分别是和h1和h2,h1=h2。
一、连通器
3.应用:茶壶、排水管的U型“反水管”、锅炉水位计、地漏、三峡船闸等。
二、船闸工作原理(船从上游驶向下游)
8.4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空气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一、大气压强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
(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非常大。
(2)覆杯实验、瓶子吞鸡蛋实验和塑料挂衣钩实验都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装置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2.实验设计
(1)玻璃管中装满水银的目的: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
(2)使玻璃管倒立放入水银槽后,其上方形成真空。
(3)如图所示,当管内的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面高度保持760mm不变,大气压跟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1.0×105Pa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4)标准大气压(海平面测量)
1标准大气压p0=760mmHg=1.013×105Pa
3.托里拆利实验注意事项
(1)玻璃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若没有灌满水银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2)在做实验时,要将玻璃管竖直放置。
(3)测量高度时要测量水银面到玻璃管中液面的距离。
(4)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与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压下无关。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1.变化规律:随高度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2.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它的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它的压强就减小。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3.应用
(1)活塞式抽水机
①构造:缸筒、活塞、拉杆及单向阀门
②工作原理:利用大气压工作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2)离心式水泵
①构造:主要由泵壳和叶轮。
②工作过程
A.向泵壳中注水。
B.泵壳中的水被甩入出水管。
C.大气压将水压入泵壳。
D.水被送往高处。
四、测量大气压的其他方法
8.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液体。
4.测量:F浮=G-F,其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为将物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一、浮力
5.产生原因: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存在向上和向下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F向右
F向左
F向下
F向上
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影响因素: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无关因素: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三、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水、小石块。
2.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G和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三、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2)把水恰好加到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并在溢水口下放好水桶,将小石块慢慢浸没在水中,使其排开的水全部流到小水桶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利用公式F浮=G-F求出小石块所受浮力。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G总,并算出排开水的重力G排。
三、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5)换用密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另外两块小石块重复上述实验再做两次实验,并记录数据
3.实验结论:比较F浮和G排可以看出,F浮=G排,即小石块受到的水对它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四、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表达式
其中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m3。
四、阿基米德原理
3.应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公式中ρ液改为ρ气即可。
4.“浸在”含义
(1)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此时V排=V物。
(2)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而此时V排8.6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2.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1)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轮船处于漂浮状态:F浮=G=m排g。
(3)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2.潜水艇
(1)原理:潜水艇靠水仓充水、排水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随下潜深部的变化而变化。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3.气球和飞艇:里面充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使气球和飞艇飘在空中。
4.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密度。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2)原理:密度计始终漂浮在被测液体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密度计的位置也就越高。
(3)刻度:密度计的刻度分布不均匀,上面刻度小,下面刻度大
8.7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关系: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注意】液体和气体的流动过程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小于其他部分的压强,从而产生压强差使物体向压强较小的部分运动或有运动趋势。
二、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1.机翼的形状:上面凸起,下面水平。
2.升力产生的原因:气流经过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大,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的空气压强小,产生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飞机起飞的升力。
【注意】浮力与升力不是一回事,浮力是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在流体中的深度不同,造成压强不同,从而形成的向上压力差;升力是由于物体上下表面的流体流速不同,造成压强不同,从而形成向上的压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