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21: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刘禹锡
《陋室铭》
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陋室铭》题解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陋室铭》题解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刘禹锡简介
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重点字词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重点词语
重点字词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
重点词语
3.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犊
/
读(
)读书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
xīn
tái

hónɡ

shǔ
lòu
tiáo
diào
xīn
qìnɡ




重点字词
4.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
)
并自为其名(
)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重点词语
重点字词
4.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出名)
并自为其名(名字)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重点词语
重点字词
5.积累词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往来无白丁
(
)
无案牍之劳形
(
)
重点词语
重点字词
5.积累词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映入)
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重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
则:就;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灵验;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互文)
上:长上(名词用作动词);
入:映入;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引用)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再读课文,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课文研读
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比喻起兴




陋室
德馨
起兴,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谓由外界环境触发诗兴文思。
再解:“起兴”,“起”是开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种手法是“借物托起,因物联想,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2、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3、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陋室
托物
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文章主题)
高洁傲岸:多用于形容处于某种不良环境中的个体所表现出的高尚节操,一身傲骨,绝不向困难低头,向恶势力妥协,也绝不轻易屈服。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景)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交往高雅(友)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
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
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
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
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填一填
1、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贯穿全篇。
2、本文突出“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语句是

3、文中的“仙”和“龙”比喻
的人,能概括全篇的词语是

4、本文采用
的写法,通过写陋室,表达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品德高尚
德馨
托物言志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5、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6、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7、画龙点睛的句子:

8、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