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预测生物试题(5)
选择题(1)
1.下列关于衣藻、蓝藻和噬菌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是 ( )
A.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B.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信息都能进行表达
C.都有核糖体,都没有中心体
D.都能选择性的吸收和排出物质
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17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末期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曲线可以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
2.R基上的羧基数也属于游离的羧基,除此之外就是主链上的羧基,所以有两条主链;图乙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所以cd段表示着丝点分开,应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小鼠具有体温调节能力,所以外界温度降低时,呼吸作用加强,耗氧量增加,而小鼠的离体细胞没有体温调节能力,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酶的活性会受到影响。
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酸中含有糖类 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相同
C.酶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 D.核酸中含有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4.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产生与固定过程均可发生在叶肉细胞中
B.ATP的合成与分解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D.无氧和零下低温的环境都有利于水果的储藏
5.如果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那么狼捕食兔后同化的物质和能量的情况分别为 ( )
A.同化了兔子的全部氨基酸与能量 B.同化了兔子的a种蛋白质和部分能量
C.同化了兔子的部分氨基酸和部分能量 D.同化了兔子的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6.某同学将新鲜的绿色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 ( )
A.红色的液泡
B.无色的细胞膜的双分子层
C.绿色的叶绿体
D.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无色的液体
7.科研人员用含有3H标记的尿苷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放射性较高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常用试剂,在适宜条件下,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出现紫色
B.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色素带越宽
C.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看到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
D.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9.右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丙的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
B.图示过程没有遗传信息的传递
C.过程a仅在核糖体上进行
D.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
10.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0 、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11.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11. D分析图示,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乙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乙图中的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两个单体、两个DNA分子、且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12.根据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推测以下4个实验的结果,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 )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胞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1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14.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和激素都要经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B.都是由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
C.有些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也可以产生激素
D.递质的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选择题(2)
14.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和激素都要经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B.都是由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
C.有些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也可以产生激素
D.递质的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15.某科研人员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16.2010年11月是第十个全球肺癌关注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肺癌患者体内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肺部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遗传物质没有变化
D.只要不吸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就不会患肺癌
17.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于是它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膜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值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质子(H+)通过主动运输跨膜 B.质子(H+)通过扩散跨膜运动
C.质子(H+)通过协助扩散跨膜 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质
18.如果在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停止,致使一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那么这属于( )
A.基因的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基因的连锁互换 D.染色体变异
19.图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分裂时一定有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B.②过程导致细胞中的DNA和信使RNA发生改变,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D.④过程是由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重组导致的
20.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此细胞可以表示神经元
B.图甲的分泌物一定是在细胞核糖体上合成后,最后由高尔基体分泌的
C.图乙所示的兴奋传导形式是电信号,②表示兴奋部分
D.图甲的结构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后继续传导
2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图甲和乙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图丙属于群落水平
22.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的“小鼠医院”,拥有多达19152个“床位”,小鼠基因组与人类相比只有1%的差异,所以实验鼠常常“代”人生病,许多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药或新疗法的探索及药物毒副反应等实验,都可以在小鼠身上完成。在小鼠中,有一种控制灰砂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灰砂色XO“患病”雌鼠与正常灰色(t)雄鼠交配,预期后代基因型为( )(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X染色体)。
A.XTY、XTXt、Xt B.XtY、XTXt、Xt C.XTY、Y、XTXt、Xt D.XTY、Y、XTXt
23. 根据右图曲线的含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时最适宜进行海洋渔业捕捞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
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D.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4.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 )
A.进行有丝分裂 B.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产生精子 D.同源染色体分离
25.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标记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迁出和出生、死亡都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
非选择题
第一组
1.(17分)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甲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 ▲ (增加、减少)。
(3)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甲装置的烧杯内加入▲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它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小时,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水柱高度(mm/h) 1.0 1.7 2.5 3.2 3.7 3.5 3.0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
(4)夏季去除图甲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 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0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0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0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0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
2.(16分)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
(1)A图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作用于肝细胞,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
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2)B图中,若在e处给以适当刺激,则a、b、c、d、e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3)上述两图中细胞间传递信号的物质有▲,上述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有▲。
(4)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要探究神经组织内乙酰胆碱浓度对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无影响,实验人员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说明:实验已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Ach浓度(mmol/mL) C处(ms) d处(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c处数据说明了▲。d处数据说明了▲ 。
第二组
1.(17分)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 ▲ 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 的途径为图中的 ▲ (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 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
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 ▲ kJ。
2.(16分)果蝇的基因A、a控制翅型,W、w控制眼色,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一翻翅红眼雌果蝇与一非翻翅白眼雄果蝇交配,F1中全为红眼果蝇,且翻翅果蝇与非翻翅果蝇之比为1:1。当F1的翻翅红眼雌果蝇与翻翅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其后代中,翻翅果蝇占2/3。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2)F1的翻翅红眼雌果与翻翅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
(3)请在给定的方框内画出F2中的翻翅红眼雄果蝇测交的遗传图解▲。
选择题(1)参考答案与解析
1.B本题主要考查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一些共性。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一类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其遗传物质为DNA。
2. A 本题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关疾病,考查学生对原核生物结构的掌握情况。超级细菌也属于细菌,所以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有细胞壁和简单的细胞器核糖体,主要是寄生生活。
3.D本题主要考查核酸、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核酸中都含有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DNA和ATP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都为C、H、O、N、P;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少数酶属于R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只有双链DNA中才有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的特点。
4.A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叶肉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ATP,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阴天条件下,光照是限制因素,所以不需要升高温度;零下低温不利于水果的储蓄。
5.C本题综合考查生物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传递情况。捕食后只有部分物质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消化、吸收,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
6.C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及膜的通透性、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红墨水不是植物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所以不能被运输进入液泡。对于绿色叶肉细胞来说,颜色为绿色的原因是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液泡应为无色的;细胞膜的具体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应该为红色的液体。
7.D本题考查RNA在动物细胞内的分布。3H标记的尿苷酸是RNA的组成成分,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RNA,放射性较高,而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中均不含RNA。但是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8.D 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多肽与蛋白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用高倍镜观察有丝分裂时,观察到处于间期的细胞多,分裂期的细胞少;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而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
9. B本题考查翻译过程。图中甲、乙是两条不同的mRNA,经a(翻译过程)合成两条不同的多肽,进而组成蛋白质丙;图示过程中遗传信息从mRNA传递给蛋白质,所以B项错。
10. A 本题综合考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伴X隐性遗传病的自由组合。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设色盲基因为b,则Ⅱ4的基因型为1/2DD XBXB和1/2 DD XBXb,Ⅱ3的基因型为DdXBY,Ⅱ4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患耳聋的可能性为0,色盲的可能性为1/2×1/2=1/4,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0。
11.C 由题意可推知: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HXh,Ⅱ3的基因型为PPaa(1/2)XHXh,Ⅱ2的基因型为(1/3)PPAAXHY或(2/3)PpAAXHY,Ⅱ3如怀孕生育一个女孩或男孩,健康的几率分别是1×1×1=1、1-(1×1×1×1/2×1/2)=3/4。若Ⅱ1(ppAAXHXH)和Ⅱ4(PPA_XhY或PPaaXhY)结婚,则子女正常的几率是1。
12. B 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②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原料都来自细菌(35S标记),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③15N既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又标记噬菌体的DNA,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和上清液中;④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和DNA合成的原料都来自细菌(3H标记),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
13. B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于a;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超出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大小各不相同;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选择题(2)参考答案与解析
14.A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液体是组织液。下丘脑神经细胞也可以产生多种激素;分泌过程是通过类似外排作用实现的,要通过膜变形来实现,所以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15.B 由于DNA的复制时半保留复制,经过四次复制形成16条DNA分子,有两条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其余14条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有14N,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个,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60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各有40个,复制四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0╳15=600个,选项中A、C、D正确,B错误。
16.A 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要关注生活实际。化疗的主要作用是使细胞停滞在间期;癌变是部分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接触香烟,都有可能导致癌变。
17.A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H值下降说明吸收了H+,离子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细胞匀浆含有ATP,而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
18.D本题考查变异类型的判断。基因突变是碱基水平的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片段(上有一个或多个基因)水平的变异,一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19.A 人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分裂完成后的细胞可能继续分裂、暂不分裂或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不改变;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不同步进行,年轻的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年老的个体中有新产生的细胞;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0.B 本题考查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物理模型。从乙图可以判断该细胞为神经细胞,则图甲所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就是蛋白质,不一定是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21.C 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甲图中,D是细胞内液,但有少数细胞生活在B(淋巴)中,可与B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丙图中,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D项中,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生物圈水平。
22.A 由题意可知,灰砂色XO“患病”雌鼠的基因型可以用XTO表示,正常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XtY,所以后代XTY、XTXt、Xt。
23.B 捕捞至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为宜,因为此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d段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但种群数量一直在变大。e点是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点,增长速率为0。
24.C 本题的关键字词为“二倍体”“染色单体”“缢裂”,10个染色单体,说明含有5个染色体,细胞开始缢裂,说明是中、后期,研究对象又为二倍体生物,所以只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形成的子细胞(生殖细胞中含有5个染色体)。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25.D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基本相同;可
直接推出B、C两项是正确的;D项没有考虑调查的区域面积是4 km2,种群的密度
大约是100只/ km2。
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组
1. [答案](1)ATP和[H] (2)增加
(3)二氧化碳缓冲液 使容器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解析] 本题以图像和坐标曲线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⑴再现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由光照处移至黑暗处,光反应停止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二氧化碳的还原停止,导致C3增加,C5减少。
(3)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去除CO2对实验的干扰;开关活塞是是内外气压相等,减少实验误差;略。
(4)略;G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低,在之前一直下降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G点之后,CO2浓度上升说明呼吸速率开始大于光合作用,所以G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 [答案](1)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蛋白质(糖蛋白)
(2) d、e、 (3)激素、神经递质 分泌、识别、信息传递
(4)乙酰胆碱的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速度;乙酰胆碱的浓度影响突触传导速度,浓度较大时突触传导速度加快
[解析] 本题以图像信息载体,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相关内容,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1)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受体的化学成分就是糖蛋白。
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胞体,所以e处刺激,只能在d,e处测到电位变化,而abc属于上一个神经元,无法测得电位变化。
A图是激素调节,分泌物质有激素,B图是神经调节,中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略
Bc位于同一个神经元上,加入不同浓度Ach后两者之间传递兴奋的时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说明乙酰胆碱的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速度;而bd位于2个神经元之间,随着加入的Ach浓度的增加,传递到d的时间在减少,说明乙酰胆碱的浓度影响突触传导速度,浓度较大时突触传导速度加快。
第二组
1.[答案](1)光合作用 ③ ④⑤ (2)分解者 (3)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4)4.5107
[解析] 本题以图像,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1)无机环境中的C是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绿色植物的有机物中的;略
发酵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等分解着的分解作用。
略
重要要分清楚食物链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可看出有3条食物链,E到B,E到C到A和E到D到A,求的是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多少,而到A的食物链有2条,但是在这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3营养级,所以可以看作是一条食物链来就算,获得最少按照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来计算,即10%来计算,而另外一条食物链E到B中也消耗能量,求A至少消耗多少能量,那么这条食物链消耗应该消耗的最多,那么也要按10%计算,B能量是1.2X108,通过这条食物链消耗了1.2X109,还剩4.5X109通过另外2条食物链的传递,按照10%的传递效率A获得为4.5X107。
2.[答案](1)翻翅 红眼
(2)1/4 AAXWXW、AAXWXw 、 AAXWY、AAXwY
(3)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遗传定律的应用,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
(1)通过红眼和白眼后代全是红眼判断出红眼是显性性状,翻翅和翻翅杂交后代出现翻翅和非翻翅,判断出翻翅是显性。
(2)通过题干给出的信息,纯合AA致死,在F1中翻翅全部应该为Aa,,所以后代中应该出现AA:Aa:aa=1:2:1,其中AA是致死的占1/4,和红眼还是白眼无任何关系的;根据亲本为红眼雌和白眼雄,而F1带全为红眼,判断出亲本应该为XWXW和XwY,F1应该是XWXw和XWY,那么F2就应该是XWXW、XWY、XWXw和XwY,所以一组合致死的基因型应该为AAXWXW、AAXWXw 、 AAXWY、AAXwY(3)F2中翻翅为Aa红眼雄为XWY,即AaXWY的测交。
a
a
甲
丙甲
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