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21: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一)
七年级
语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能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屈原《远游》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悲伤
眼泪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
句式比较灵活。
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登临诗:
位置;身世、经历等。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古代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来者:后世的明君贤士。
前不见:这些人已成为历史。
后不见:自己又无缘相见。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命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报国宏愿无法实现。怀着苦闷悲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知人论世”:
指研究作品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知人论世”的方法:
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查阅与诗人相关的内容,做好阅读笔记。
品析诗句时,要联系诗人的经历深入体会,以此来不断强化“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感。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念:想到。
独怆然而涕下:独自悲伤而流泪。
陈子昂
译文:想到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我独自悲伤而流泪。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比:
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板书
古人——来者
悠悠——独
生命短暂、时不我待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对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独怆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

北宋
王安石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启功书
资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言绝句
“知人论世”: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
)县知县,在今浙江宁波。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正值青春年少。
登临诗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夸张——极言塔高。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闻说:听说。
飞来山:即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想象:补充虚写的场景。
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是从侧面描写山高塔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
译文:不害怕浮云遮挡我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一层。
望眼:视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浮云:用典
——奸邪小人。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现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正是因为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坚信自己所要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诗人才能具有如此压倒一切的勇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得最高。
常用来形容改革家,或鼓励锐意进取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板书
千寻、鸡鸣见日升
山高塔高
抱负远大、无所畏惧
不畏——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龚自珍
己亥杂诗
其五
己亥杂诗(其五)
“知人论世”: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龚自珍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本诗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言绝句
就是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广大无边。
白日斜:日落西斜。指离京的时间。
译文:日落西斜,广大无边的离愁笼罩着我。
离愁:离开京都的愁绪。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文: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向东一挥。
即:就是。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有对国事的忧念,
离愁:点明离别。
字词推敲法:“即”的丰富内涵。
即:就是。转身即天涯。
又有辞官离开的轻松愉快。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它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比喻诗人自己。
“知人论世”:诗人离开北京的时间,是阴历四月二十三,这正是北京地区春意将尽、落红无数的季节。诗人在距国门七里的路上就看到了落花的情景,因此由眼前飘零的落花联想到沦落的身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
如:杨绛先生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板书
离愁
落红
宽广胸怀
远离京城
即天涯
辞官归家
诗人
比喻
更护花
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吟鞭东指即天涯
作业
1.背诵三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
2.阅读诗人的其它诗作,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