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写作:走稳“选材”这一步
七年级
语文
1.学会从生活中选材,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围绕中心选材,安排好详略,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3.学习运用追问法、矛盾冲突法写出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文章。
学习目标
翻阅同学们的作文,有很多同学的选材都存在素材失真、脱离中心、详略不当、取材陈旧等问题。
材料来源
直接材料
间接材料
学习过程
材料来源: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
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例如《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种种暴怒无常的行为,写母亲的体谅、宽容、默默忍受乃至发病离世,都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观察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事、物,这是我们最容易获得的写作材料。
我们要抓住生活中自己感情的触发点,抓住生活中事理的感悟点,抓住生活中的情趣点。抓住它们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的同时也能引起别人的共鸣。
材料来源:直接材料
材料来源:间接材料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
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写于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构思并呈现了客人对贝多芬的一次访问,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所选皆为间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材料选择
积累了写作素材,只是写作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学会筛选。
1.围绕中心进行选择。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之躯”。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材料选择
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活动一:下面是片断练习《校园活力》,请同学们说说这样的选材有什么不足之处。
例文
校园活力
我们学校要进行一场体育比赛。这场比赛各班都很重视,很早就做好了准备。每个人都非常期待。比赛开始,先是个人赛,比如有100米短跑、200米短跑、跳高、跳远、撑杆跳等,最后是精彩的4×100米接力跑。操场上掌声雷动,赛场沸腾。比赛结果出来,人们都向胜利者表示祝贺。我们的校园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段文字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却忽视了作文的中心:活力。文段只写了操场上的一次体育比赛,就一下子过渡到对整个校园特色的概括,材料比较单薄,典型性不够。
材料选择:围绕中心选材
修改本文,可以直接从4×100米接力跑现场写起,集中笔力表现现场人物的呐喊、拼搏,以凸显活力;还应该以“活力”为半径,扫描其他校园生活,简笔勾勒典型场景,用丰富的材料表现主旨。
建议:
改后:
“加油!”A班方阵一声“河东狮吼”。“坚持住,冲呀!”B班啦啦队不甘示弱,一声“幼虎啸谷”。哇!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霎时赛场沸腾了。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
我们不仅“活”在体育赛场上,教室里同样也留下了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在教室中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我们的校园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修改后,开头直接切入比赛情景中,集中地描述了精彩的比赛和众人的努力,突出了“活力”这一中心。又从教室里、考场上等不同侧面表现了校园具有活力的生活。材料的丰富和细化描写,让文章的魅力大大增强。
材料选择:围绕中心选材
材料选择
围绕中心选材,文章的中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也决定着详略的安排。
和文章中心相关的材料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要详写,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应略写。
中心
材料
详略情况
阿长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让“我”永远感激和怀念。
阿长名字的由来
略写
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阿长睡觉摆“大”字
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
详写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经典示例:
材料选择:选择真实熟悉的小材料
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经典示例:
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经典示例: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材料选择:选择真实熟悉的小材料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来,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
.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
.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
.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
.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你的哪个“第一次”印象最深,为什么?
.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思路拓展:
活动二:同学们,我们现在以“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他有什么特点?”为内容,进行片段写作,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示例:
我最喜欢上数学汤老师的课,汤老师特别漂亮,上课很善于启发我们思考。我们在她的课上一点也不拘束,她一提问,我们就都回答。
材料使用:追问法
所谓追问法,就是在写作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然后补充材料进行描写,这样文章就会“生动”起来。
材料使用:追问法
示例:我最喜欢上数学汤老师的课,汤老师特别漂亮,上课很善于启发我们思考。我们在她的课上一点也不拘束,她一提问,我们就都回答。
追问:这里的每一句都值得追问。比如说,老师长什么样,让你觉得漂亮;她上课提问时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怎们表现的。我们说对了老师什么样,说错了呢?
修改后
她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条双曲线,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上课时有时睁大,像在问我们;有时眯成小缝,像是笑着鼓励我们。
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
一次,汤老师问:“平行线有什么性质?”有个同学脱口而出:“两条直线。”她听后,嘴角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
那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地不住点头。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有的同学答对了,汤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汤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她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材料使用:追问法
使用材料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既可以避免平淡,又可以鲜活生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材料使用:矛盾冲突法
所谓矛盾冲突法,就是寻找写作材料之间的差异或冲突,对写作材料进行评判、比较、取舍,产生新颖的立意。
示例
暂停键按下之后
我的父亲个子不高,皮肤微微发黑,走路腰挺得直直的,脚下生风,平时是个运动达人,说话声音也洪亮,看上去整个人十分精神。由此,大伙都认为他是一个精神爽气的人。
然而,疫情期间长期集中封闭的生活,我发现他最大的特点竟然是“蔫”!
“蔫”在惧内
疫情面前,人人都在行动,人人都在努力,让这个寒冬,因为一点一滴的爱,变得格外温暖。我家也不例外,我妈是位高中老师,每天她都要网络授课,批改作业,着实很累;同时她也是家中的老大,并且什么事都喜欢一言堂,而我的爸爸也不和她计较。我妈指示他去擦地他就去擦地,“命令”他去做饭他就去做饭。一顿饭三个菜,忙乎一上午。没有“怒发冲冠”,没有“横刀立马”,这哪里像个男子汉!唉,我都看不下去了,真是太“蔫”了!
“蔫”在结盟
疫情期间,我妈对我的学习管得更严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有点喘不上气了。她给我爸派任务,监督我学习。我爸就在她偶尔出门办事的时候,偷偷带着我放松:小区空地上我们带着口罩踢毽子,花式跳绳,甚至比赛开合跳……我整个人确实精神了不少,出出汗真爽!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特别快,等妈妈回家我们两个“盟友”还要互相撒谎来掩盖我没有完成作业的“罪行”。结果,我们在互相推诿扯皮中,被老妈罚站,互相还一脸坏笑。唉,我的老爸怎么“蔫”到和儿子结盟了呢?
“蔫”在“老黄牛”
要我说我爸最“蔫”的还是他在单位的时候。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成为了抗击疫情志愿者,在小区门口为居民们测体温,帮助老人们注册健康码,规劝行人戴口罩……没有怨言,不喊苦累。有几次,他累得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还打着呼噜,妈妈看见了没说话,拿件大衣轻轻地给他盖上,转过头来,却是一脸敬意地对我说:“你爸不容易,他比我累。”
那时,我逐渐懂了我的父亲的“蔫”:他惧内,不是真怕老婆,而是为了维护家庭和谐,多让妈妈高兴一点;他结盟,不是想找个朋友玩,而是为了让我快乐成长;他像“老黄牛”一样,不是他傻,而是他敬业乐群,尽责至善。
这个按下的暂停键,让我认识了一个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蔫”老爸。我爱这样的“蔫”老爸!
这位同学的作文中包含着四组矛盾:
1.父亲平时的精神爽气与封闭期间“蔫儿”的性格特点矛盾。
2.三个小标题中,父亲的“蔫儿”含义各不相同。
3.父亲对母亲的态度。
4.母亲对父亲的态度。
材料使用:矛盾冲突法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结尾还使用了追问法。文中写了父亲三种不同的“蔫儿”性格后,作者还进一步追问父亲“蔫儿”的原因,得出了答案,那就是爱。父亲爱母亲,所以顺从;父亲爱我,所以帮我善意地欺瞒;父亲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任劳任怨。
合理运用追问法、矛盾冲突法
材料使用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走稳“选材”这一步
材料来源:直接材料
间接材料
材料选择: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详略
选择真实熟悉的小素材
材料使用:追问法
矛盾冲突法
作业:
同学们:新冠肺炎肆虐华夏,大疫面前,我们要用心关注身边战疫的信息、故事和人们。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请用文字写下来吧!大疫退去,这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文字都会成为珍贵的记忆镌刻在你我的心底。
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直接材料或间接材料,以“英雄的模样”或“最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同学们,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必然会荆棘满丛充满险阻,但只要我们走稳了“选材”这一步,定会看到前方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