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21: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2.《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
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知识链接: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
汉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了解作者:
虽有佳肴
嘉肴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教学相长
字词积累: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重点实词:
1、一词多义:
例句
意思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代词,指佳肴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意义
教然后知困
困难
然后能自反也
颠倒的,方向相背的
教学相长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味美
困惑
反思
教与学
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然有美味佳肴,
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不去品尝,
教人以后才知道困惑。
就不知道它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不足,
好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表示推测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知道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文本探究: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
用日常生活日常事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学习,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这样采用类比论证,使论证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4、文章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结合本文体会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教别人学习,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课堂小结:
《虽有佳肴》一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
的道理。
教学相长
大道之行也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guān
fèn

1、通假字:
重点实词: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同“鳏”,老而无妻
与(jǔ),通“举”,推举
2、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3、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女有归
返回
女子出嫁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施行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
(人们)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与(jǔ),通“举”,选举
疏通文意: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
动词,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同“鳏”,老而无妻
女子出嫁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有终老的保障
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幼年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职分,职守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作乱害人
财务
兴起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是理想社会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文本探究:
分为三层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3)“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解释。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耕女织)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气力。(树公心,去私心)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样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6、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
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这样理想的生活图景和大同社会非常相似,显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7、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吗?
孙中山毕生坚持"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三民主义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本文通过对
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
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
课堂小结:
理想中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