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1《庄子》二则
庄子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辩论。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
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汉族,。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北冥有鱼
字词积累:
鲲鹏
抟
迁徙
齐谐
正色耶
kūn
tuán
xǐ
xié
yé
重点实词:
例句
意思
其
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一词多义
代词,指大鱼
副词,表示选择
2、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
)
怪异的事物
3、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怒而飞
生气,发怒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
野生的一种动物
亦若是则已矣
表示判断的动词
振奋,这里指
用力鼓动翅膀
海水运动
山野中的雾气,
奔腾如野马
这样
疏通文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鱼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同“溟”,海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盘旋飞翔
旋风
击水,拍打水面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表示选择
代大鹏
这样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
空气中的尘埃,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是因为天空高远而法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文本探究:
1、这篇短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描绘一幅由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鲲鹏形象的呢?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3、鲲鹏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时气势壮美。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的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庄子》中塑造的鲲鹏形象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深远,你能说出有关大鹏的古诗词名句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6、从大鹏展翅奋飞的磅礴气势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借鲲的变化,鹏的飞升,描述大鹏在一个广大的世界中飞翔的离奇故事,表现了作者对
的渴望。
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重点实词:
1、一词多义
之
生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以息相吹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是鱼之乐也
例句
意思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指(鱼快乐)这件事
的
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濠水上的桥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完备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庄子说:“你不是我,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追溯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这场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文本探究: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庄子在遭到惠子反驳后,又是如何回答的?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也表现出他愉快的心境,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
5、惠子和庄子在看待外界事物上的方式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
庄子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
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机智、巧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