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2 22: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受疫情和美国大选影响,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您是否担心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2020年两会受权发布)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对于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中方历来主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我们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承担着重大责任,应该本着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从几十年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最精辟概括,需要双方谨记在心。
  中美社会制度不同,但这是两国人民各自作出的选择,应当彼此予以尊重。中美之间确实存在不少分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合作空间。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全球性挑战,都有待中美两个大国协调应对。
  中方始终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与美方共同建设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同时,我们也必须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自身的正当发展权利,维护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赢得的地位和尊严。中国无意改变美国,更不想取代美国;美国也不可能一厢情愿改变中国,更不可能阻挡14亿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现在要警惕的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正在绑架中美关系,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这种危险的做法是在开历史倒车,不仅会葬送两国人民多年积累的合作成果,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未来发展,危及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两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应当站出来予以制止。 
时事链接
在他们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971年7月15日,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公告,这篇不到两百字的公告一发表,就震动了整个世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历史回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
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主权国家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1.联合国
联合国组织:1945年10月,由中苏美英四国创建的国际性组织,总部设在纽约。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性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人类进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
2、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蒋介石退到台湾后,仍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赖在联合国;
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逐年增多。
中国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
的玻璃!”
3、恢复
时间:
1971年10月
地点: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内容: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表决。10月25日,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思考: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意义:
 
中国重返联合国以来,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展开了各个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与联合国——不能没有对方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官兵
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
(最重要原因)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思考:
(1)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2)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3)中国奉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4)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1).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的政策。
在政治上,美国孤立中国并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要求北约集团及一些国家在承认中国问题上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还照会威胁一些拉美国家不得先于美国承认新中国,并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
  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下,到1953年,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到数十个。
1950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
在政治上,美国孤立中国并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要求北约集团及一些国家在承认中国问题上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还照会威胁一些拉美国家不得先于美国承认新中国,并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
  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下,到1953年,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到数十个。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
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世纪70年代初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原因
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重要作用
美苏争霸、美国不利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得经济利益。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曾经有人感叹,美国人可以踏上月球,却无法踏上中国的土地。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成了第一批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客人——
国家利益
美国
苏联
争霸
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
中国
转攻为守
转守为攻
关系恶化
关系缓和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因此
相关链接
“乒乓外交”
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1971年4月14日,美国兵乓球代表团访华,中美开始接触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四大步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①试探之旅—
②铺垫之旅—
③破冰之旅—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1.7
1972.2
影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联合公报》
破冰之旅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中美敌对的时代结束了;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开始了。
思考:“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访华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尼克松访华成果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右)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赴杭州飞机上
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尼克松访华或发表《联合公报》意义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建交后,邓小平访美
影像中的历史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年2月
1979年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发布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
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的历程
(4).中美建交的意义
中国迎来了一次建交热潮,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1972年新增18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
1979年建交后,达到119个国家
2.
中日建交
时间
事件
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949~2000年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新建交国家
单位:个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时期
【拓展延伸】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影响中日关系的四大热点问题
1、南海问题,日本想通过他的海军插足南海,
以确保日本海上运输线的通畅
2、东海海域的划分问题
3、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4、海上油气田的争端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从2017年开始,中日关系开始回暖。
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日本,发表了题为《中日和平友好事业再出航》的文章。传达出浓浓的善意。而日本也作出积极回应。
2019年4月30日,日本的明仁天皇将举行退位仪式,宣布正式退位,
德仁皇太子将即位。届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前往日本观礼
以史为鉴,携手未来
小结: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等一系列活动使新中国登上世界舞台,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为我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三、全方位外交
1、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表现:
①全方位外交: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
习近平主席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习近平主席会见英国首相特蕾莎·梅
②全球伙伴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开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
③多边外交: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成果: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②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③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全方位外交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影响:
回顾百年: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南京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上海APEC会议
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辉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共同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4)中国外交家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5)中共的正确领导。
影响外交的因素?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意识形态)
国家力量
国际形势
…………
新中国外交的启示?
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外交为国家内政服务,是内政的延伸;国家民族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2020年两会受权发布)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中美双方的“口水战”愈演愈烈,所谓“战狼外交”会是中国外交的未来吗?
 王毅:我尊重你提问题的权利,但你提问题的角度值得商榷。凡事都应有一个是非判断,人无是非,难以立信;国无是非,难以立世。
 对于中国外交,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评论,但作为外长,我要正式和负责任地告诉你,中国始终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我们的使命。
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统之上。中国自古就是公认的礼义之邦,中国人爱好和平、崇尚和谐,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我们从来不会主动欺凌别人,但同时,中国人是有原则、有骨气的。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对于无端的抹黑,我们一定会摆明事实真相,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
 中国外交的未来,致力于与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然各国同在一个地球村,就应该和平共处,平等相待;就应该有事一起商量,而不是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为此,中国一贯主张世界要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要实现民主化……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百年变局,充满各种乱象和动荡。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我们希望各国能够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互之间多一些支持、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合作,少一点对抗,大家真正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空串联
展我收获
结束语
?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和睦的基石;外交,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平台;外交,是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平与发展仍旧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我们中国正前所未有的处于世界的中心,中国梦更是与世界的梦想前所未有的相互交融。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砥砺自身,努力向前,为推进和平与发展的外交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增砖加瓦!
1、(2019河南)1978年12月,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围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下面印证了卡特预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D
课堂检测
2、(2019安徽)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圳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B
3、1975年1月,周恩来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角荣“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
A.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C.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抗苏
D.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D
4、“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1
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第2758号决议在此从略)。顺致最高的敬意。”这是1971年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请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是(

A.祝贺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交往
B.祝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C.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D.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C
5、(2019贵州安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