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天津市2020年空中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天津市2020年空中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3 17:06:21

内容文字预览

(共38张PPT)
必修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高二年级
历史
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又促进了产品交换和贸易。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单元导言
天津市战“疫”精品微型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农业发展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水源等
劳动力
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
灌溉工具与工程
土地政策
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和制度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农作物
原始
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治虫
粟、稻、黍、
稷、麦、桑、麻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赵过)耧车
代田法(赵过)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
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曹魏)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巩固基础
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石犁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和制度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农作物
原始
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治虫
粟、稻、黍、
稷、麦、桑、麻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赵过)耧车
代田法(赵过)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
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曹魏)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骨耜
手持耒耜的神农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和制度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农作物
原始
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治虫
粟、稻、黍、
稷、麦、桑、麻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赵过)耧车
代田法(赵过)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
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曹魏)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铁犁犁冠
牛耕石画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和制度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农作物
原始
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治虫
粟、稻、黍、
稷、麦、桑、麻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赵过)耧车
代田法(赵过)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
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曹魏)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耧车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和制度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农作物
原始
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治虫
粟、稻、黍、
稷、麦、桑、麻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赵过)耧车
代田法(赵过)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
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曹魏)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高转筒车
翻车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法、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的发展,灌溉工具、水利工程的提升,促使我国农业在古代世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提升认识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为核心要素,在古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形态演进。
提升认识
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小农经济出现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提高(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的特点:
一家一户为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封闭性、脆弱性)
小农经济的作用: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经济。在当时,适应了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但是到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天津市战“疫”精品微型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发展历程
以后
明中叶
(三)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比较
经营
形态
地位
管理方式
主要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素称发达
享誉世界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大作坊生产
武器军用品和
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
场流通
民营
手工业
发展艰难
后来居上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供民间消费
在市场
流通
家庭
手工业
比重大,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
出售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总体特点
1.官营、民间(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生产部门日益增多,分工细化。
3.布局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发生相应的变化。
4.生产规模扩大。
5.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中国的手工业成就突出,但是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而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
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五)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未能引发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1.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市场原因
根本原因)
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原因)
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技术原因)
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政策原因)
1.猪狗鸡的饲养,与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关系密切;马牛羊的驯化,与游牧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到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具备。这表明夏商周时期
A.原始农业起源
B.农牧业交融发展
C.养蚕缫丝出现
D.畜牧业占据主导
当堂反馈:
2.下图为我国劳动人民创制的翻车和高转筒车,这些工具出现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了交通的进步
B.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D.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农业生产以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低微的收获,企盼以自己的辛勤劳作,维持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封闭性、分散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控制下的“编户”,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的正常发展,社会就会相对安定,国家的赋入和储备就会相应的增多,国力就会随之强盛。反之,自耕农大量破产,经济危机就会加深,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但是,古代自耕农经济并不是独立于封建经济体系之外的“自由王国”,在它的身旁,存在着强大的地主制经济,即使有政府对自耕农的扶持,但是历代王朝都不可能把扶持自耕农政策奉行到底。在这两方面压力夹击之下,促使自耕农的不稳定系数增大,经常发生分化。
——摘编自松龄鹏翔《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受封建国家的控制。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1.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课后作业:
2.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1)根据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2)根据材料二,说明小农经济为何具有脆弱性?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是怎么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倾听(共40张PPT)
必修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
高二年级
历史
天津市战“疫”精品微型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货郎图》南宋李嵩
1.商业发展的条件
经济结构
货币条件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国家政局
经济政策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
巩固基础
(1)商朝人-“商人”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
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
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战国时期,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城市繁荣。
(3)秦汉至隋唐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常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水平不高。
(4)隋唐时期商业发展创新
都市:出现了邸店、柜坊和飞钱
农村:农村集市贸易(草市)
(5)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6)元朝商业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
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商业新繁荣
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区域间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商帮”出现。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不断地打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缓慢,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一个补充,商人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东汉市集画像砖
巩固基础
1.市的变迁
宋以前
宋以后
有严格的地点限制
打破市和坊的限制
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
受官府严格控制
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街市
2.古代城市的发展
(1)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新兴城市: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等。例如: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
(3)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弱,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
②商业环境逐渐宽松,但“重农抑商”政策没变。
③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活动。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宋代海外贸易图
巩固基础
时期


西汉
开通海陆两条丝绸之路
唐朝
外贸港口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
与亚洲、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
外贸港口泉州,世界第一大港;设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则
明清
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西方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拓展提升
天津市战“疫”精品微型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巩固基础
(一)土地制度
1.西周时期,我国实行井田制,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逐渐推广,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二)税收政策
1.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3.“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明朝的鱼鳞图册
(三)“重农抑商”政策
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②汉武帝: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③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1.发展阶段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2.目的
积极: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3.评价
(四)“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明初:“海禁”。
清初:“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拓展提升
思考: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相比,显露出哪些危机?


西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对外关系
“海禁”“闭关锁国”;闭目
塞听,盲目自大
开辟新航路,开创世界历史新纪元
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许多大商
人立传。这表明他
A.赞成重农抑商的政策
B.强调手工业者的作用
C.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
D.主张变革选官的制度
当堂反馈:
2.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据此可以推断出
A.唐朝商品经济落后
B.纸币成为北宋的主要流通货币
C.北宋商品经济活跃
D.海外贸易促使货币种类的增加
3.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要点:
(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影响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这些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
(2)积极: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1.历史地图能够反映人类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对下图“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解读正确的是
课后作业:
A.陆路丝绸贸易发达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亚非各国联系加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古代商业不断发展。“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封建社会起到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