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6-03 14: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课《形的魅力》
教材分析:
《形的魅力》是人教2011课标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编排目的:一方面,学生在教学引导下,通过对
“形”的延伸想象,运用绘画、粘贴画、超轻粘土制作等手段,创作出具有“魅力”的画面,从而提高对“形”这一概念的审美理解,提高用“形”创作画面的表现手段;另一方面,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后面几节课(第2节《形体的组合》、第3节《抽象的雕塑》)的基础,起到衔接作用。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明显。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孩子,具有对“形”基本含义的认知能力,其年龄阶段也具有很好的优势,胆大活泼,想象力丰富,敢于展示自己,并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教学过程合理导向,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形”的艺术外延就会得到放大,会创作出一些生动有趣的作品。但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形”和“形的组合”的更广义的理解,不拘泥于“具体的规则的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侧重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对“形”的基本认识和实践,用绘画、粘贴画、超轻粘土制作等形式进行创作练习,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活动,体味不同的“形”及“形的组合”产生的视觉效应和心理;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工具的特性和材料带来的美感,提高动手能力。
3.体验形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形”的造型活动的兴趣和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的“形”和“形的组合”,了解造型原理。
难点:对形的想象利用,创作出有审美感染力的作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水彩笔
油画棒
彩色卡纸
剪刀
固体胶棒
超轻粘土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魅力”。
视频:《自然界中的形式:理解我们的宇宙》。
视频长度2分钟,很有典型性,对本节课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容易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师:说一说,视频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这一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结论:视频中的画面以自然界和宇宙中的多种素材为对象,由不同色彩的各种“形状”组成,有规则的形状和不规则的形状,并制作成动漫。
师:那么,它们(规则的形和不规则的形)是如何组合的?为什么会美?
结论:形状的组成和对象的特征有关系,因不同的对象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形状和色彩组成画面,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互动:请个别同学到多媒体上将自己看到的形在原画面上勾画出来,展示给所有同学。
目的: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课堂中。对其他同学的欣赏也有引导作用。
二、分析交流,掌握方法。
师:想一想,你打算做什么样的作品,怎样用“形”处理画面?
学生开始正式思考自己的创意,组内讨论。
师:请个别同学阐述自己的想法,交流。
目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互动和参考意见,确定自己的主题和大体的做法,做到胸中有数。
在学生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
三、实践应用,表现“魅力”。
作业:做一做
1、用绘画、粘贴画或超轻粘土创作一件作品,体现“形的魅力”。
2、小组合作完成。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巡回观看,针对不同学生的创意和做法,进行分别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动手制作,帮助学生完成的更好,不仅要让所有学生理解教学目标,而且要呈现出类型丰富的作品。
配轻音乐。
四、欣赏作品,评价“魅力”。
看一看: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于黑板,或用投影展示。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点评,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创意和做法,以及最后的效果,谈一谈优点和不足。也让学生在相互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师:每一幅作品都存在它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当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以本节课为例,明白“魅力”指的是什么?评价作品在设计构思、创作手段、制作效果、表达意思、传递情感等几个方面是如何表现的。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评价,善于陈述,并养成乐于学习,善于观察,肯思考,勤动手,爱创造的好习惯。
五、总结点评,再次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各种“形”的特征及“形的魅力”有初步的认识,能利用不同的材料和艺术手段,创作出符合年龄特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同时在坚持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对材料和工具的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技能水平逐渐提升,审美评价能力和审美涵养获得长远发展。
六、板书
第1课
形的魅力
规则形
形(概念)
组合(创意、工具、材料)
形的魅力
不规则形
七、教学反思
形,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和术语,不同的“形”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不同影响。五年级学生,虽然能够从字面理解“形”的概念,但以“形”为教学入手,进行更深层次的理念认识和创作练习,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交流和实践练习以及评价学习,加强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在艺术实践中,能冲破以往对“固有形”的理解,用“不同的形”有感而发的创作各种形象。从内在的角度讲,学生的创作心理得到了放大,这是一种看不见但非常重要的进步,是艺术课堂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技能与认知在坚持学习中同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