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5
动物儿歌
学科
语文
学段:
低年级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年
11
月
2020年1月第四次印刷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结合课外知识,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观察和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迷、造、运”3个字。
积累运用“蜻蜓展翅”“蝴蝶飞舞”等特点的词语,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迷、造、运”3个字。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一)一起读课题:5动物儿歌。请同学们读读儿歌。
(二)复习生字:蜻、蜓、迷、藏、造、蚂、
蚁、食、粮、蜘、蛛、网。
(三)复习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注重一二课时的衔接,温故而知新。
互动解疑,了解小动物的习性,激发兴趣。
(一)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蜻蜓为什么在“半空”展翅飞呢?
2.蝴蝶在花间捉迷藏是怎么回事?
3.蚯蚓怎么能在土里造宫殿呢?
4.小小的蚂蚁是怎么运食粮的呢?
5.蝌蚪池中游得欢,这个欢字是什么意思呢?
(二)互动交流,合作解疑。
1.
蜻蜓为什么“半空”展翅飞呢?
预设1:学生结合图片和课外资料,了解蜻蜓被誉为“飞行专家”,喜欢半空中飞来飞去,而且能够做出高难度动作。
预设2:进一步结合课外知识了解蜻蜓展开翅膀在半空中飞来飞去,是忙着捉害虫呢。
2.读句子:蜻蜓半空展翅飞。
(三)蝴蝶在花间捉迷藏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1:结合同学们生活中喜爱的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感知蝴蝶飞来飞去,就好像我们小朋友跑来跑去玩捉迷藏游戏一样。
引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去想象蝴蝶好像藏在了花间就像在跟我们捉迷藏的景象。
通过想象画面来解决同学们的小问号。
(四)蚯蚓怎么能在土里造宫殿呢?
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来感受蚯蚓活动的时候,很像一位勤劳的建筑师在地下盖房子。
结合课外知识帮助孩子感受蚯蚓的忙碌和本领高强。
读句子:蚯蚓土里造宫殿。
(五)小小的蚂蚁是怎么运食粮的呢?
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进入蚂蚁运食粮的情境,初步让孩子了解蚂蚁运食物的过程。
感受小蚂蚁的勤劳与团结。
读句子:蚂蚁地上运食粮。
(六)蝌蚪池中游得欢,欢,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学会了查字典,我们不妨向最有学问的字典老师请教吧。
(1)翻开字典,你会看到欢有三个意思,其中两个意思分别是:快乐,高兴;起劲儿,活跃。
(2)感受不同的句子中欢的意思。
(3)大火着得很欢。
(4)小鸟在树上唱的欢。在这两个句子里,欢就是“起劲儿”的意思。形容火烧得大,小鸟唱得起劲儿。
课文中的蝌蚪池中游得欢,就是游得非常起劲儿、活跃的意思。
通过查字典,我们弄懂了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又增长了本领呢。
我们也起劲儿地读读这个句子:蝌蚪池中游得欢。
(七)总结收获。
同学们随着徐老师走进了动物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外知识,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查字典等方法,解决了学习中的小问号。
还知道了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
提出问题,再到课上结合课外知识通过看插图、想象、朗读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感悟语言,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渗透学习方法的同时,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可爱的小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主动地请教字典朋友,在实践运用中巩固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字典的习惯。
三、用问读的方法读儿歌,发现儿歌表达的特点。
(一)我们可以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朗读。
1.可以先这样问,这样答。
问:(是谁)半空展翅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
问:(是谁)花间捉迷藏?答:(蝴蝶)花间捉迷藏。
问:(是谁)土里造宫殿?答:(蚯蚓)土里造宫殿,
问:(是谁)地上运食粮?答:(蚂蚁)地上运食粮。
问:(是谁)池中游得欢?答:(蝌蚪)池中游得欢,
问:(是谁)房前结网忙?答:(蜘蛛)房前结网忙。(
2.除了刚才的问答方式,还可以这样问,这样答。
徐老师提问,请你来读。
问:蜻蜓(在哪里)展翅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
问:蝴蝶(在哪里)捉迷藏?答:蝴蝶(花间)捉迷藏。
问:蚯蚓(在哪里)造宫殿?答:蝴蝶(土里)造宫殿,
问:蚂蚁(在哪里)运食粮?答:蚂蚁(地上)运食粮。
问:蝌蚪(在哪里)游得欢?答:蝌蚪(池中)游得欢,
问:蜘蛛(在哪里)结网忙?答:蜘蛛(房前)结网忙。
3.还有第三种问答方式呢。
学生来问,徐老师来读。
蜻蜓半空(做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做什么)?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做什么)?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做什么)?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水里(做什么)?
蝌蚪水里(游得欢),
蜘蛛房前(做什么)?
蜘蛛房前(结网忙)。
(二)交流发现。预设1:朗读儿歌要读出节奏和韵律。预设2:我发现这首儿歌都是写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如画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们对小动物的喜爱。
四、仿说儿歌,自主创编。
(一)仿说儿歌: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来进行创作。
徐老师创编了两句,帮你们开个头儿:青蛙池塘呱呱叫,小鸟枝头造新房。
分享四位同学合作创编的儿歌。
(二)仿说短语:
请同学们读读这些短语: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
自己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照着这个样子自己说几个吧:知了唱歌,公鸡打鸣、大雁南飞……
仿说句子和短语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积累语言并且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引导观察,指导书写“迷、造、运”。
(一)指导书写三个字:迷
造
运。
先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迷、造、运”也是形声字。迷,造、运都是内声外形。
借用米字族来帮助识记生字。
(1)米加口,是咪,
小猫咪咪叫的咪。
(2)米加目就是眯,
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的眯。
(3)米加走之就是迷,迷人的迷。
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走之。
书空笔顺,发现规律。
(1)迷:先写里面,注意,“米”字的捺变为点。再写走之。
(2)造:先写里面告诉的告,再写走之。
(3)运:先写里面白云的云,再写走之。
规律:带有走之的字都是先内后外。
指导走之的书写要领。
(1)分为三笔来写:点、横折折撇,捺。
(2)这个捺是平捺,平捺起笔压住了第二笔横折折撇的小撇尖儿。
(3)横短,微微向上提,第一个折笔处对准点停笔的位置,两个折角之处要写的圆润。
(4)最后写“平捺”。平捺的起笔平而短,与横折折撇衔接后快速向右下行笔,最后慢慢蹬出捺脚,收笔!
(二)书写三个字:
调整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就请你打开书55页,对照着语文书的范字,描一个,再写两个。
(三)反馈指导:
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角度进行欣赏。
提出小小问题:
(1)走之的第二笔,横折折撇起笔太高了,两个折角处写得有些僵硬了。
(2)横折折撇起笔不能太高,要从横中线上起笔,向右上微微行笔。
(3)两个折角处要写得圆润些,就美观了。
鼓励孩子继续对照范字书写汉字。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引发学生从结构特点、汉字笔顺、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观察发现,再通过评字环节,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并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六、总结收获,课外拓展。
(一)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诵读了儿歌,认识了12个生字,并书写了7个生字,积累了带有虫子旁的形声字。
(二)同学们还结识了六位动物朋友,感受到每个小生命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制作一个头饰,边朗读儿歌边做动作表演。
激发同学对汉字文化和小动物的热爱,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5动物儿歌
学科
语文
学段:
低年级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年
11
月
2020年1月第四次印刷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目标:
1.
随文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
2.
积累带有虫字旁的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间、网、池、欢”四个生字。
4.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激趣导入。
结束了第四单元,要开启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也是本册书第二个集中识字的单元。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有趣的儿歌。一起读课题:动物儿歌。
关注单元之间的衔接,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
二、归类识字,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一)初读课文,认读动物名称: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54页。自己读读这首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来读。
读完课文的同学读读蓝线里的认读字。
下面听老师读课文,看看刚才你读准字音了吗?
照着老师的样子,再来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
儿歌里,藏着这些生字朋友。
和老师一起读:蜻、蜓、间、迷、藏、造、蚂、蚁、运、食、粮、池、欢、蜘、蛛、网。
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都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小动物?
有六位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儿歌里,它们是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
一起读读这些动物名称的词语。
(二)初步发现形声字:
再读表示小动物的名称的词语,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1: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带有虫字旁。
预设2:带有虫字旁的字都跟昆虫有关系。
师点拨:带有虫字旁的字不全是表示昆虫,“蚯蚓、蝌蚪、蜘蛛”就不是昆虫。只能说带有虫字旁的字有的是古人眼中的虫,古人把“蛇”就称之为“大虫”。
有的同学又补充到,表示动物名称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三)认识形声字,发现规律: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声旁和字的读音有关。
“蜻”的虫字旁是形旁,形旁表意,“青”是声旁,声旁表音。
蜓、蚂、蚁、蜘、蛛”也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虫字旁,右半边都是声旁。“义”,和“蚁”的读音很接近。这也是形声字的一个特点。
这几个虫字旁的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
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学生发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自然而然地揭示形声字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三、语境中识字。
(一)在小动物名称的词语中识记生字:
在动物名称的词语里,其中“蜻蜓、蚂蚁、蜘蛛”还是需要会认识的生字呢。还有其他的记字方法吗?
预设:“蜻”是青字族的字。师:
“青”字族里的小伙伴真热心,都跑来帮助同学们识记“蜻”字呢。
“青字族”多了新的伙伴,青字族的队伍又壮大啦。
生分享“蚂”“蚁”的识字方法。
(二)在小动物做什么的句子中学习生字:
再读课文,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边读边圈出相关的词语。
我们一起读圈出来的词语: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做连线的练习,复现认读字,巩固识字。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1)什么叫运食粮呢?
(2)结网忙是什么意思?
结合插图理解“结网忙”就是蜘蛛忙着织网。
(三)字理识字,识记象形字“网”:
网,是一个象形字(呈现字的演变过程)。
和网相关的成语有:一网打尽、网开一面、天罗地网。
网的意思还指一切和网相似的东?。
(四)感受儿歌的韵律:
刚才还有的同学们不明白什么是运食粮。
师讲解:食粮就是粮食。“运食粮”就是运粮食。
识“食、粮”。
预设:食、粮两个字中,都有相同的偏旁“良”。粮也是形声字。
运食粮这个词语和我们平时的语言习惯有些不同,
为什么不说“运粮食”呢?引导读书并发现诗歌的韵律。
自然地借助青字族来记新字,与之前学过的知识建立关联,同时感受青字族队伍的壮大。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不断复现所学词语,生字的识记体现坡度,在反复与生字的见面过程中,达到学生熟记生字。
四、在不同的语境中复现生字,积累词语。
生字出现在其他词语里,复现生字。
食:食物、食用、食品。
粮:粮食、粮草、干粮。
运:运动、运用、好运。
复习学过的生字:蜻、蜓、迷、藏、造、蚂、
蚁、食、粮、蜘、蛛、网。
五、归类指导,规范书写。
(一)给田字格中的生字归类。
(二)指导书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间、网”和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池、欢”。
读一读“间、网、池、欢”。
先来看“间、网”这两个字:一个带有“门字框”,一个带有“同字框”。
书空这两个字。
(1)笔顺:门字框先写点,再写竖、横折钩。
(2)门字框要立稳,端端正正居中央。
(3)同字框写稳当,上下宽度要一样。
(4)最后观察“间、网”这两个字的重点笔画。
打开语文书55页,对照书上的范字,把“间、网”描一个,写两个。
池、欢:
这是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1)先观察两个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
(2)再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欢:体会笔画的穿插避让。
(三)反馈“间、网、池、欢”的书写情况。
先欣赏:表扬学生的书写正确、整洁,没有擦痕。
再提出小建议。
强调:
(1)门字框的竖和横折钩的折笔都要写直。
(2)“池”字,“也”的横折钩要从横中线下面一点点开始起笔,向右上行笔。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引发学生从结构特点、汉字笔顺、重点笔画、在田字格占格位置等方面观察发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激发学生写字和评字的热情,并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六、总结收获,鼓励质疑。
梳理本节课的收获。
再读一读课文,引导同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下节课一起来探讨和学习。
梳理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并给孩子提问题的时间,也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