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动物的反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动物的反应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3 16: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动物的反应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的反应》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的第二课,共一课时。它是在学习《常见的动物》一课后,学生已经对常见动物的生活环境、外部特征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等会做出反应,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动物的运动》《小动物找妈妈》两课,继续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外貌、生活习性等做好知识储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单元的具体目标是这样阐述的: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依据已有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猜想。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上学期已经学会了常用的观察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技能,能从观察、比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猜想,但要说清楚自己猜想的依据可能会有点难度。根据学生们喜欢观察、喜欢做实验的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三项课堂活动。第一项活动,猜猜蚂蚁喜欢吃什么,初步感知什么是“预测”,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蚂蚁,经历“预测——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第二项活动,预测投放食物、敲击鱼缸时鱼儿的反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应用“预测——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
应;第三项活动,观察其它的小动物,了解不同的动物都会对各种变化做出反应,并结合生活事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在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进而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2.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能够初步掌握“预测——实验——验证”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增强对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难点:能够说明预测的理由,并初步掌握“预测——实验——验证”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具的准备: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洋葱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洋葱、放大镜、鱼缸、鱼、乌龟、仓鼠、蚯蚓、潮湿虫、蛹、蛤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说说:从动画片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2.教师小结:动物们为了生存,会对自然界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快下雨时小蚂蚁搬家、小燕子低飞,这都是它们对大自然的变化做出的反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反应》。(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让学生分享学到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适时总结,学生了解动物会对大自然的变化做出“反应”,自然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探究学习,掌握新知
(一)蚂蚁喜欢吃什么?
1.交流:关于小蚂蚁,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2.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先来猜一猜: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呢?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3.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或学到的知识,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预测是科学课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究技能。
4.蚂蚁到底会爬向哪种食物?我们的预测正确吗?想一想:谁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
5.出示科学小博士带来的温馨小提示。
6.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户外观察与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7.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分享交流活动结果。
8.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呢?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中,先让学生交流关于蚂蚁的知识,再让学生根
据以往经验猜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蕴含“做出猜测要有根据,不能盲目猜”的指引。科学小博士的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户外观察活动中,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多次重复实验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活动完成后的分享交流,既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1.提出问题:蚂蚁会爬向自己喜欢的食物,是因为它靠气味找到了这些食物。这是蚂蚁对食物和气味的反应。动物们还会对哪些方面做出反应呢?
2.预测:向鱼缸里投放食物、轻轻敲击鱼缸,鱼儿会有什么反应呢?你为什么这样预测呢?
学生谈自己的预测与预测理由。
3.验证预测:教师说明活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5.教师小结:不仅小蚂蚁、小鱼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映,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都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学生读结论)
【设计意图】本活动中,教师简单小结后,先提出问题“动物们还会对哪些方面做出反应”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预测——实验——验证”的探究方法,先进行预测,再根据提示分组实验,验证预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结果的反复读,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三)观察不同动物的反应。
1.提出问题:是不是动物们都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呢?
2.分发神秘小动物(乌龟、仓鼠、蚯蚓、潮湿虫、蛹、蛤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适时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的实验结果。
4.生活拓展:生活中还有许多动物也会这样的反应,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5.学习关于动物的天气谚语,了解生活中动物对天气变化做出的反应。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是深化学生对“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实验结果的理解。教师以“是不是动物们都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激发探究兴趣,接着分发神秘小动物,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做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现象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交流汇报后,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和学习关于动物的天气谚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播放大自然中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视频。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只有爱护小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爱护小动物呢?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了做实验,我们也捉来了小蚯蚓、小虫子这些小动物。下课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让我们都来争做爱护小动物的小使者吧!?
【设计意图】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喜欢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动物”引导学生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上,进而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