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赛小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赛小车》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3 16: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赛小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制定简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够乐于尝试、分工协作,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秒表、赛车比赛赛道、米尺、磁铁
  学生准备:小车、钩码、线绳(带钩)、斜面、小贴纸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成)
设计意图(写明本环节要达成教学目标要点)
一、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分钟)
1.教师播放赛车视频或图片,引出课题。2.学生观看并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影响因素(38分钟)
1.介绍本课所需小车。2.教师提问: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操作验证,记录在活动手册。学生到台前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学生提出方法。预设:吹、拉动、磁铁吸引、推.....
.总结:力能使小车运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力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3.出示图片(一个勾码悬挂在小车的端)教师提问:这种方式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生思考并猜测。观看演示实验,完成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小结:力可以影响小车运动的方向。4.出示图片(小车-
-
端挂3个勾码,端挂1个勾码),5.引出探究活动:当悬挂数量不同的勾码(-端1个,另-
-端分别悬挂3、4、5个)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有何不同?学生交流实验方法。领取材料并开始小组合作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的具体步骤操作,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影响小车:运动的方向。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一力能够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
第二课时
三、开展小车比赛,学以致用(35
分钟)
6.组织全班开展小车比赛。(1)明确比赛方法。学生完成活动手册。(2)介绍比赛规则、对战小组。学生练习并参与比赛。记录员同学将成绩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对赛小车进行体验,明确运动速度的比较方法。
四、拓展与小结(5分钟)
教师出示现代交通工具速度范围,鼓励学生在以后通过自己所学影响未来的生活。
落实本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