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必刷必刷选做题0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原稿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物理必刷必刷选做题0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原稿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3 16:40:03

文档简介

\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的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有除红色、绿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例2.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  )
例3.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太阳光不能做光源
例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例5.如图所示的4幅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到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例6.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
图2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
°角振动的光
0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双缝后面各放置一个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则(  )
A.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减小
B.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增大
C.干涉条纹消失,光屏上一片黑暗
D.干涉条纹消失,但仍有光照射到光屏上
02.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03.下列关于双缝干涉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同一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B.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明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色光波长的整数倍
C.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明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波长的奇数倍
D.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暗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
04.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暗条纹,改用频率较低的单色光重做上述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同侧第二暗条纹的位置(  )
A.仍在P处
B.在P点上方
C.在P点下方
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
05.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10-7
m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到双缝的距离相等)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
出现第一条亮条纹中心(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10-7
m的紫色光照射单缝时,问:
(1)屏上P处将出现什么条纹?
(2)屏上P1处将出现什么条纹?必刷04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
例1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的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有除红色、绿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答案】C
【解析】两列光波发生干涉的条件之一是频率相等.利用双缝将一束光分成能够发生干涉的两束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但分别用红滤光片和绿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相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故选C.
例1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  )
【答案】BD
【解析】振动方向一致的两光源在空间发生干涉,得到亮条纹的条件需满足ΔL=kλ(k=0,1,2,3…).
例20.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太阳光不能做光源
【答案】B
【解析】因为移走B屏后,在C上出现一窄亮斑,说明单缝S太宽.本实验中,单缝S应非常窄,才可看作“理想线光源”,也才能成功地观察到干涉现象,故B正确,A错误;S到S1和S2距离不等时也能出现干涉条纹,但中央不一定是亮条纹,C错误;太阳光是复色光,可出现彩色干涉条纹,D错误.
例2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答案】C 
【解析】判定某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关键是看该处到两光源的光程差是该光波长的多少倍,若是整数倍,该处为明条纹;若为整数倍加半个波长,则为暗条纹.
单色光f1的波长λ1==0.6×10-6
m=0.6
μm.
单色光f2的波长λ2==0.4×10-6
m=0.4
μm
可见ΔL=λ1,ΔL=λ2,故用f1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用f2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例22.如图所示的4幅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到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答案】B
【解析】双缝干涉条纹平行等距,且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而红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故第一幅图为红光,第三幅图为蓝光;又由于黄光波长比紫光波长大,故第四幅图为黄光的衍射图样,第二幅为紫光的衍射图样.
例23.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
图2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
°角振动的光
【答案】ABD 
【解析】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我们的实验依据是:①油膜是呈单分子分布的,油膜的体积等于分子体积之和;②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③分子之间没有空隙,由此可知B、C、D正确,A错误.
0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双缝后面各放置一个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则(  )
A.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减小
B.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增大
C.干涉条纹消失,光屏上一片黑暗
D.干涉条纹消失,但仍有光照射到光屏上
【答案】D
【解析】双缝后分别放置偏振片后,由于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不能出现干涉条纹,但仍有光照射到光屏上.
02.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答案】ACD
【解析】因为A、B的偏振方向一致,故A、B间不放糖溶液时,自然光通过偏振片A后,变成偏振光,通过B后到达O.当在A、B间放糖溶液,由于溶液的旋光作用,使通过A的偏振光振动方向转动了一定角度,不能再通过B,A对,B错.但当B转过一个角度,恰好使偏振片方向与经过糖溶液后的偏振光振动方向一致时,O处光强为最强,故B的旋转角度即为糖溶液的旋光度.所以C对.同理D也对.
03.下列关于双缝干涉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同一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B.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明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色光波长的整数倍
C.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明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波长的奇数倍
D.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暗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
【答案】ABD
【解析】同一单色光干涉条纹为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选项A正确;光程差ΔL=kλ(k为整数)时,为明条纹,选项B正确,C错误;ΔL=(k=1,2…)时,为暗条纹,选项D正确.
04.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暗条纹,改用频率较低的单色光重做上述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同侧第二暗条纹的位置(  )
A.仍在P处
B.在P点上方
C.在P点下方
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
【答案】B
【解析】由λ=知f变小,λ变大.若出现第二条暗条纹,则P到双缝的光程差ΔL=λ,当λ变大时,ΔL也要变大,故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向上移,即在P点上方,B正确.
04..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10-7
m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到双缝的距离相等)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
出现第一条亮条纹中心(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10-7
m的紫色光照射单缝时,问:
(1)屏上P处将出现什么条纹?
(2)屏上P1处将出现什么条纹?
【答案】(1)亮条纹 (2)暗条纹
【解析】(1)从单缝S射出的光波被S1、S2两缝分成的两束光为相干光,由题意知屏中央P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即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P点的路程差为零,因此P点是中央亮条纹的中心,因而无论入射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波长多大,P点都是中央亮条纹(也叫零级亮条纹)的中心.
(2)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P1点的路程差刚好是橙色光的一个波长,即|P1S1-P1S2|=6.0×10-7
m=λ橙,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时振动情况完全一致,振动得到加强,因此出现亮条纹.当换用波长为4.0×10-7
m的紫色光时,|P1S1-P1S2|=6.0×10-7
m=λ紫,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达P1点时相互削弱,因此在P1点出现暗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