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标点符号用法归纳 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高考——标点符号用法归纳 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5 18: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高考必看!标点符号用法归纳+练习题
标点符号用法归纳
名称
符号
用法
占格情况
举例
句号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我看见妈妈走了过来。
问号

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方。
小猫躲到哪里去了?
感叹号

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方。
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逗号

用于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下雨了,我们撑起花花绿绿的小伞。
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大熊猫最爱吃新鲜的竹叶、竹笋。
冒号

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引号
双引号“”
单引号‘?’
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一般情况下,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分别标在引用文字的前后,各占一格,分别写在格子的右上角和左上角。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绿了。”
省略号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
占两格,每三个点占一格,写在格子的中央。
讲信用,守纪律,讲卫生……这些事情可不容易做好。
书名号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分别标在引用文字的前后,各占一个。
今天,我学习了《有趣的汉字》这篇课文。
分号

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
占一格,写在格子左方。
爷爷说:“开始,人们只会用图画出事物。像大山,当时就画一座山;像羊,当时就画个羊头,后来慢慢写成了‘山’和‘羊’。”
破折号
——
用于解释说明、意思的传递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
占两格,写在格子的中央。
叽叽,叽叽,小鸡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书写规范示例
1点号的一般书写格式
1.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的书写位置如下图:
2.问号、叹号的书写位置如下图:
2标号的一般书写格式
1.引号、书名号的书写位置如下图:
?上引号写在格子的右上角,并要紧贴标示的文字;下引号写在格子的左上角,也要紧贴所标示的文字。上引号和下引号各占一格。
书名号前一半写在格子的右半格,后一半写在格子的左半格,两部分各占一格。括号的写法与此相同。
2.破折号、省略号的书写位置如下图:
3点号和引号、书名号合用一格的情况
4标点符号在行末时的变通书写格式
1.行末点号的变通写法如下图所示:
?由于要避免点号出现在下一行之首,故挤在上一行最后一格书写。
2.行末标号的变通书写
(1)省略号和破折号: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格。为避免破折号和省略号因换行而断开,故挤写在上一行末。
(2)引号和书名号的行末变通书写:
如上图所示,为避免上引号和前书名号出现在一行之末,所以采用和下字挤占末格的写法。
如上图所示:为避免下引号和后书名号出现在一行之首,故采用和前字挤占在行末一格的写法。
标点符号新题专练
(2019·全国Ⅱ)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下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 B
解析 A项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B项与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都表示形象化的比喻。C项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D项中的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下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
A.“嘎——”,突然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C.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答案D
解析 D项与文段中“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A项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C项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跳跃或转折。
1.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E.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F.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答案 D
解析 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那么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E项不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应使用顿号。“二三线”是指“二线”“三线”,不表概数,要使用顿号,应为“二、三线”。F项并列词语之间如果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则连词前不再用顿号。去掉“和”前面的顿号。
2.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答案 C
解析 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C项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3.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 B
解析 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要用分号。
4.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
答案 C
解析 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一个句子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如C项)。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5.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让子弹飞》中的三大牌:姜文、葛优、周润发一起出席了电影首发式。
C.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答案 A
解析 A项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B项“三大牌”和“姜文、葛优、周润发”是同位成分,不能用冒号,应去掉冒号或把冒号改为破折号。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下列各句中,括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B.第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意为一种大淡水鱼。)正逼近福建中南部沿海,并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C.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D.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答案 D
解析 A项在注释句子中某部分内容时,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部分后。该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出版社”的解释,不是对“不甘示弱”的解释,因此,应改为“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不甘示弱”。B项句内括号中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应去掉括号内的句号。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贴引文。将句号移至括号后面。D项使用的是句外括号,括号中的内容是注释整个句子的,使用正确。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下文第一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自由地飞翔着。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淌着一道清澈的溪流。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
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D.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文段第一处省略号是省略同类列举事项,B项省略号作用与之相同。A项用于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重复的词句的省略。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下列各句中,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B.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C.《读〈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探讨、鉴赏的文学评论。
D.本文节选自201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国际锐评《背靠祖国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答案B
解析 考试名不可用书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