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后期论述文高效复习策略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后期论述文高效复习策略 (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17: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抓审题·建模型·造亮点
——高三后期论述文写作高效复习策略
主讲: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郭老师如是说:
当前,国内的疫情形势好转,国外的疫情形势严峻。这场战争没有战火,却像一面放大镜,放大了人性与民心。也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很多人的真实面目。但没有谁能阻止春天的到来,“我们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动的号音,那造物从身后追赶上来,我们听到了鸽子发出的轻柔而欢快的隆隆鼓声。”月桂树一定会飘出花香,绵羊就要站立舞蹈,我们站在新的大地之上!
■何为“高效”?
因为处在高三复习的后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所谓“高效”,就是要提分快一点,提分多一点!
Topic1:抓住能快速提分的对象
Topic2:找到可以提分的途径
特别提醒:别让优秀学生掉“坑”里了!
一、强化审题
提醒考生,不要被“立意自定,任选角度”给忽悠了,要有“最佳立意”的意识!
什么是“最佳立意”?
最佳立意不是指最特别、最新颖、最深刻、最吸引人的“最佳”,而是指“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由材料中提炼而出又不致偏颇”的立意。
换句话说,最佳立意应该是:命题人,或者写这段作文材料的人,他最想告诉你的道理。也可以说,是这段作文材料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2019浙江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浙江高考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2017浙江高考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6浙江高考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有人预言,以后只要装一个虚拟世界的设备,就可以足不出户感受虚拟世界的真实场景……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现实”,你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可以远离他或者保持适当的距离?
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论述文。
2015浙江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嘉兴一模作文
人的一生是由一件件事情累叠而成的。有人认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也有人认为,把事情做对比做对的事情更明智。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认为,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那么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建议一: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材料,教学生抓住最佳立意的方法!(叙事类、抒情类、议论类;对立型材料、组合型材料)
建议二:重点训练如何抓住“对立型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
建议四:关注多材料组合式的作文,关注实用类文体作文(包括书信体、倡议书、演讲稿、观后感、辩论发言稿等),嘉兴的中考考过。
建议三:研究四大母题
年份
题目
母题
2015
人品与文品
人与他人
2016
虚拟与现实
人与社会
2017
人生
要读三本书
人与自身
2018
浙江精神
人与社会
2019
作家与读者
人与他人
2020
?
(社会、自身)
1.鼓励写真情实感;
2.贴近时代与社会;
3.注重视野与眼光;
4.关注实用性写作。
2020高考作文命题指导思想揣测
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反复强调,语文课程评价要重点考查学生“基于社会情境的阅读、表达与交流能力”,并在“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指出,未来考试的题目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的任务”。新课标明确新高考命题的导向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尤其要以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多样化、综合性和整体性表现。
考试评价在作文命题中如何体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


四翼
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实现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才能确保改革设计目标的落实落地。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指出,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场景和比较明确的问题要求,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紧扣情境
锁定任务
解决问题


切合身份
置身情境
贴合背景
设身处地
亮明身份
明确对象
深度阐发
激情迸发
深情动人


二、构建模型
常写三档、四档作文的学生是大面积提分的重点对象!
教学生一种容易掌握的论述文写作模型是有效的提分手段!
第一档作文(55-60)
第二档作文(50-54)
?
?
第三档作文(42-49)
第四档作文(36-41)
第五档作文(21-35)
作文档次划分——
构建模型,应该吗?
1、一切为了高效提分!
2、必须直面现实!
3、所谓的“模型”,其实是一种构思写作的思路,是论述时“起承转合”过程的具体体现,是论述层次的具体安排。
论述文写作三步走结构模型
标题
第一步:事例排比,引出论点
写议论文一般习惯于把事例放在文章的中间用来证明论点,其实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事例放在开头。所谓的“事例排比”,就是简洁叙例,一个事例用一到两句话叙述,每个事例单独作为一个段落”,一般以两到三则事例为佳,构成一种段落排比的形式。这种开头的好处是:事例丰富,形式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事例排比之后,迅速引出论点,使得论点的出现显得自然而合理。
在实际写作中,这种开头有两种形式:
低配版:直接叙述两到三个事例,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高配版:两到三个事例,每个事例都加上“就事论事”式的简单点评,写两到三个段落。
标题
【杭州高三第一学期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谈经验体会,也可说思考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越多越困惑?
曾经,我们是没得选:
服饰、家具、家电等等,就那几样。电视频道?就那几个。电影?就那几部。书籍?数量上似乎很多,可品种上没多大可选的余地。那时只有烦恼:可选的东西怎么这么少?
现在,我们是不知如何选:
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式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比如华为又出5G折叠手机了;物质极大丰富,各种服装、珠宝琳琅满目,某品牌又要开新品发布会了;文化多姿多彩,各种中外影视作品竞相上演,《流浪地球》还未下线,《阿丽塔》又上映了。国产的、进口的,中式的、西式的,复古的、现代的,文艺的、科幻的……走过路过,就怕你错过。
可选择的东西多了,但困惑也来了:到底该选哪一个?真是“甜蜜的烦恼”啊!可是,物质上的“选择困难症”算不上是什么坏事,精神层面上的“选择困难”才是真正可怕的。
低配版
闻斯行诸?
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让他要先多听听父母兄长的意见,然后再行动。(叙例)因为他这个人做事比较鲁莽,属于“冲动有余,沉稳不足”的人。而多听一听其他“读者”的一些想法,能帮助他更好地写好生活这本书。(议论)
冉有也这么问,但孔子却说“冉有你大胆地往前走吧”。(叙例)为什么?因为冉有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不用去征求别人的看法。(议论)
显然,这个故事除了表明圣人善于“因材施教”,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虽然你是你的生活这本书的唯一“作者”,并且,你的这本书还有很多的“读者”,但是否应该“闻斯行诸”,是否要听听他人的意见、建议,要根据你的性格来决定。(提出论点)
高配版
第二步:由此及彼,夹叙夹议
前面提出了论点,接下来就要展开论证了。除了采取“设分论点”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由此及彼,夹叙夹议”的形式。
“由此及彼”,“此”指的是“第一步”中提到的是相关事例,
“彼”指的是与“此”同类的其他事例。
“夹叙夹议”,重点在“议”。由于之前已经提到了大量的事例素材,所以这一步中的“叙”只能是概括性叙述,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一个词就把某类社会现象陈述出来,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对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是一位一向喜欢“大胆出位”,做起事情来喜欢“天马行空”的“生活作家”,(这是“彼”)那么你得懂得要多倾听“读者”的意见,(从“怎么做”的角度谈看法)否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本书没写好,顶多卖不出去,赔点钱;人生的路要是一步走错,搞不好就会满盘皆输了。(从“为什么”的角度谈看法)
如果你是像冉有那样的人,做什么事都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这是“此”)在生活中总是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是典型的“巨婴”“妈宝男”,(这是“彼”)那我得鼓励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潇洒走一回,活出自己的风采。生活中的那些“读者”的话虽然也不妨听听,但你更应该坚持的是自我,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议论)要知道,你才是生活的主人,自己的命运怎能由他人安排?(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议论)
标题
第三步:辨证分析,总结全文
前两步从提出论点到展开论证,都只是从一个层面来展开的。到最后一步,如果能做一些辨证分析,就能使议论走向深入,使文章走向深刻。总结全文时,结尾要简短有力,引人深思。
比如,某篇习作前两步论证“要积极拥抱虚拟世界”,到第三步就可以辨证分析:“当然,拥抱虚拟世界不等于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是……”
再比如,某篇习作前两步论证“人生需要读好三本书”,到第三步作可以作辨证分析:“当然,人生需要读的书远远不止这三本书,只不过……”
当然,子路和冉有属于两种比较极端的性格的人,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这样。(读者意识)但无论怎样,“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多倾听“读者”的意见,尤其是多倾听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亲密的长者的意见。从情感上讲,他们对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从经历上讲,他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所以,在创作生活这本书的过程中,听听这些有经验的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的人的意见,既能融洽彼此的关系,又能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起到一定的帮助。
当然,“要听”不等于“善听”,更不等于“遵从”。(辩证分析)“读者”的话不一定都是良言,所以,在倾听的时候要“择善而从,择不善而弃之”。这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位高明的“作家”,懂得创作生活这本书的基本准则,然后依照这些准则去取舍。所以,“听闻”之后要“鉴别”,准确“鉴别”之后再去“行动”,这才是值得肯定的“闻斯行诸”。(从“怎样做”的角度展开分析)
明是非,懂选择,守己见,闻斯行诸?行!(言简意赅,总结全文)
三、打造亮点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能忘记你容颜!
☆写作最大的挫败感在哪里?
自我感觉不错,老师却总是给42分左右!
真相很残忍?但很真实——
因为你的文章没有“亮点”!
缺点鲜明如秃子头上的虱子
优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坚持自我,创造“生活”
(标题容易产生误导)
洞察和把握一种生活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生活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到了一定时候,生活中神秘和魅惑,次第彰显。①
(首段看上去语言优美有文采,但感觉与作文材料毫无关系,有宿构的嫌疑)
每个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无时无刻地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我们应坚持自我,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②
(第一个句子是病句;虽然观点鲜明,但缺少对材料中的“读者”的关照,观点的提出缺少逻辑分析的过程。)
且看高校宿管刘诗晖,他用自己日常生活书写了一部名叫“美好未来”的作品;且看外卖小哥雷海为,他用空闲时间编纂了一本名叫“奋斗生活”的大书;且看褚橙创始人创始人褚时健,他用仅有的时光临摹了一篇名叫“坚持自我”的文章。③
(有事例,却没有分析,这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的事例堆砌,强拉因果逻辑。)
我们应坚持自我,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有人会问,“如果我们只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
‘读者’的意见,这样的生活不会显得太盲目,太固执了吗?”诚然如此,可是,在这短短的青春,短短的一生,我们难道不想做些什么,难道不想坚持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吗?生活就是一部“作品”,需要自己去添加细节。周围的朋友、家人、老师都是“读者”,他们会见证着你的变化,见证着你的成长。④
(有一定的辨证分析,可惜过于简单,说服力不够。)
在这物化浮躁的当今,或许很多青年人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对待别人对你的想法态度都是全盘接受,可你是否想过:一切躲进小楼里的人是成不了事的,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勇敢一点,走出去,自己书写自己的作品,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描绘属于自己的未来。
木心坚持自我,甚至在牢狱中不屈服,所以他才写下了令人景仰,钦佩的大作。他让他的生活变得十分有意义,不再是听取旁人的意见。
袁隆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们都劝我别再跑来跑去,这167的的小身板需要适时休息,可是我没听,我不想时间就这么流逝,我想自己写自己的作品。”所以,每当你打电话给他,他不是在实验田就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正因为他坚持了自己,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创造了美好的未来,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⑤
(有事例无分析,从事例到观点之间缺乏逻辑分析的过程;两则事例不足以证明论点。)
我们不应该止于当下,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拖着枷锁,而是为了挣开枷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让我们不断砥砺前行,冲破枷锁,到达更美好的未来。⑥
奋斗吧!青年!
(缺乏文采,不吸引人)
本文作者完成了一篇论述文。文章观点鲜明正确,主体部分也能围绕作文材料来展开论述,事例丰富,所给的事例也能够证明观点;号召性的结尾也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是,对事例缺乏分析,从事例到观点之间缺乏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论述就显得缺乏说服力,因此本文得分42分,是一篇典型的二类文。
(①标题即为论点,同时紧扣材料,体现作者注重辨证分析的思想。)
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都无时无刻不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生活中的“读者”的评论。而最好的选择就是:倾听他人,坚持自我,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好“作品”。②
(②首段快速入题,点题,亮明观点。)
倾听他人,坚持自我①
且看外卖小哥雷海为,他用空闲时间编纂了一本名叫“奋斗生活”的大书。送外卖虽然是他的职业,但既然有自己的爱好,又为什么不能一边送外卖,一边拼出个诗词大会总冠军?
且看褚橙创始人创始人褚时健,他用仅有的时光临摹了一篇名叫“坚持自我”的文章。已经年迈又如何?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一样可以坚持自我,给自己人生这本书写下最精彩的结尾!
人生苦短,“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我们难道不想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坚持到底吗?朋友、家人、老师等等,他们只能是“读者”,他们会见证着你的变化,见证着你的成长,但无法代替我们去创造。④
(两个事例夹叙夹议,通过分析,揭示出了事例与“坚持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当今,很多青年人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害怕竞争,害怕吃苦,害怕失败。他们宁愿接受别人安排好的生活,然后安心地做一个“佛系青年”。可是,你才是人生这本“传记”的唯一作者啊,怎么能由他人来代写?我们应勇敢一点,走出去,自己书写自己的作品,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描绘属于自己的未来。
陆步轩,北大高材生,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如今靠卖猪肉成了“猪肉大王”、千万富翁。要知道,众人羡慕的职业不一定是我们要的幸福,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坚持自我,至少我们曾经奋斗过!相反地,那些虽然考上大学,却靠“啃老”而糊涂度日的人;那些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安心当着“妈宝男”的人;那些靠着祖辈父辈留下的“大宅子”而浑浑噩噩的人,他们并非是自己生活这本书的作者,顶多也就算这本书的参与者而已。⑤(增加了反面事例,同时用陆步轩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夹叙夹议,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创造,让我们在倾听他人的同时,更加砥砺前行,到达更美好的未来。⑥
奋斗吧!青年!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更简洁有力。)
修改后的文章,更换了部分事例,夹叙夹议,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把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了,使得论述文的文体特征更鲜明了;增加了反面事例和相应的分析,是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多种句式的交替使用,也使文章更富文采。经过修改,本文可得54分,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亮点
特殊的位置一定
要有亮点
记得变换句式
记得来点引用
记得与材料联系要鲜明
位置要显要,方式要多样
友情建议:先生,还是写点什么吧!
二、为了快乐——娱(于)人娱(于)己都还不错
三、为了生活——奶粉钱、油钱、酒钱……
一、为了学生——激励他们,让他们难为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