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分析归纳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纳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思考: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它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1648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将坚固的木桶撑破了,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学生课后做帕斯卡裂桶实验)
2、提出问题:液体有压强吗?其内部压强有何规律呢?
3、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师:以上演示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3).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4.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你还想知道液体压强有大小吗?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师生共同归纳液体压强的规律:
总结得出结论
5.科学探究:液体压强的理论推
推导:
ρ=
.h=
.
问题启发: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总结:
(1)、同一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2)、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巩固练习:
(1)、在以下各图中比较a、b各点的压强大小
?a
(2)、如图:在U形管中间放一薄塑料片,在左右两边同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塑料片AB将
(
)
a.静止不动
b.向左边移动
c.向右边移动
。
(3)如图所示的容器中,A点和B点的压强各是多大?
(4)、
有一容器,如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1,如把它倒置液体压强为P2则P1
P2
(填“=”、“<
”、“
>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1
P2
二、物理与社会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三、课堂小结: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四、
提出问题
埋下伏笔
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特点已经掌握,那么气体压强有何特点呢?
五、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
七、板书设计:
8.2研究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八、教学反思: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
h
处的压强计算公式。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教学关键是要做好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定量公式推导的实验已经在上节课由学生探究了一部分,教师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帕斯卡实验要突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定性解释上升到定量计算的意识。